云南省昆明市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938219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雪中六盘张承志我感谢六盘山。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

2、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这心境的可贵。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已经沉睡了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

3、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

4、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地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经被山峦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眼前路道分三岔,固原城举步可接。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巍

5、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12文中的六盘山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13文章第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6分)14文章第段叙写“我”在岷山道上与背炭农民相遇之事,从全文结构看有何作用?(4分)15作者在文中反复表达“感谢六盘山”,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参考答案:12(4分)道路崎岖;山势雄伟;植被茂盛;质朴、刚强。(每点1分)13(6分)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1分),按由下到上顺序(1分),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

6、等角度(1分),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2分),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1分)。14(4分)运用细节描写,说明背炭农民给“我”的印象之深(1分);插叙相遇之事,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1分);承上启下,既与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等议论抒情相呼应(1分),又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分)。15(6分)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六盘山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六盘山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六盘山启示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六盘山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概括主

7、要事物的特点,相对简单。对事物的概括,细读全文不难发现第三、六、七、八段归纳就行,核心在找对位置。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表达的特色针对本题就是怎样写景的问题,关于写景,我们一般从写景的角度(感官、时空)、修辞手法、对比等方面,其次联系主旨即可。本文写景正好对号入座。由下到上顺序,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展开描写。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本细节属于插叙,插叙的好处答出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处于文章中间,我们很容易归纳出过渡作用。从

8、内容加形式回答即可。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探讨题属于思维发散考查,做这类题,依据文章,适当发挥,不可随意。反复写,重在影响的深,成长、生活、生存、思考社会等方面。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孝”许天笑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

9、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

10、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

11、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

12、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

13、,有删改)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B“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

14、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B“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D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

15、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的根本原因。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对于孝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参考答案:1C(“孝”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与“孝成为百善之首”同属结果而非原因。)2C(“有了差距”这一说法错误,原文没有这种比较)3B(文中孟子和荀子并没有谈到孝。)3. 对想北平中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 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 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 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 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 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 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