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8832379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85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20211112093254)(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一、四则运算第 1 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和第 3 页例 1 【教材分析】例 1 通过解决问题来教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共分为 3 小题。第1 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问题,第 2 小题和第3 小题是由第1 小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这3 道题 ,列出算式 ,通过观察、比较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在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小组讨论,逐步理解加、

2、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难点:理解“逆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就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会有一些怎样的小秘密 , 会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教学例 1 (1)课件出示教材第2 页例 1 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 ,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师: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3、多少千米,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1)81411421956 师:这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错误 !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 (2)课件出示教材第3 页第 (2)、 (3)题。师:这两题怎样列式解决呢?学生独立计算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4、 - - - - - - - - - -第 1 页,共 44 页 -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3)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与第 (1)题相比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4)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铁路的长度,求总长度;第(2)、(3)题已知总长和其中一段的铁路长,求另一段的长度。教师再提问:如果抛开题中讲的具体事例,这些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启发学生对照板书回答。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 ,用加法计算; 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 ,用减法计算。学生回答后 ,教师在

5、 (2)、(3)题的算式下面板书:“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师: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根据第 (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算式的联系 ,谁能说一说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5)教学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减法算式中 ,已知的和叫什么?(被减数 ) 减去的已知加数叫什么?(减数 ) 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差) 老师说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也就是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 在加法中未知的 ,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2教学加、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3 页“做一做”。要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说明各题的得数怎么来的。2完成教材第4 页第 2 题,指定学生回答 ,集体订正。【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第 2 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精品p

7、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44 页 -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教学内容】教材第 5 页例 2 【教材分析】学生在二、三年级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对乘、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一节在已学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 ,应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 再结合具体的实例来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交

8、流,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改编乘法和除法算式。3在分析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复习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7598()4 36 35572 836 ()9 35772 9() 49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间的关系 ,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

9、题。(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关系 ) 【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2(1)。每个花瓶里插3 枝花 ,4 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师:谁能用两种方法计算?生回答 ,教师板书:用乘法算: 3412(枝) 用加法算: 333312(枝 ) 师:两种方法 ,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生:用乘法简便。引导学生小结: 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课件出示例2(2)、(3)。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3 页,共 44 页 -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有 12 枝花,每 3 枝插一瓶 ,可以插几瓶?有 12 枝花,平均插到 4 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插几枝?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1234(枝)12 43(枝) 师:与第 (1)题相比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学生交流汇报。(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计算) 3教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2)、(3)题与第 (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变成未知的;在乘法中是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

11、知的。 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的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观察算式 ,找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师: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是什么关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2)反馈交流 ,点名汇报。【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6 页“做一做”。要让学生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各题的得数怎么来的。2完成教材第7 页第 2 题。 (学生独立做 ,教师巡视 )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 除数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除数

12、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第 3 课时有关 0 的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6 页例 3 【教材分析】例 3 首先提出:“你知道有关0 的哪些运算”,接着又以一幅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境,对 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做了比较系统、精练的总结。这样安排问题的学习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通过“注意”,特别说明0 不能作除数及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也很难理解 ,以后学习分数、比等知识时都会用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材中联系除法的意义举例做了说明:先举 5 0,说明不可能找商,再举 0 0,说明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13、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经历了许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了 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把以前学习的分散的有关0 的运算系统化。特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44 页 -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别要注意 0 不能作除数及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尤其是 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掌握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2理解 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3通

14、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 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总结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难点:理解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谈话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哪些有关0 的运算?能给大家举些例子吗?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0 的运算。(板书课题 :有关 0 的运算 ) 【探究新知】1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1)出示一组算式 ,观察并探究。下列算式 ,你会计算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28028282500860312001360280 90180(2)独立计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我的发现”。(3)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一个数加上0 或减去 0,结果是

15、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一个数与0 相乘 ,仍得 0。0 除以一个非0 的数,还得 0。2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1)假设导疑 ,设置问题。问:如果0 作除数 ,结果是怎样?板书: 10 0(2)想一想 ,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生:被除数商除数师:什么数乘0 得数是 10? (3)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没有这样的数 ,或找不到这样的数。师: 0 0小组讨论并交流。生: 0 0 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定的结果。师:为什么呢?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16、 - - - - -第 5 页,共 44 页 -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生:因为0 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4)归纳板书:10 0?想0? 10无商0 0?想0? 0商不确定0 不能作除数【巩固应用】计算。083418008808542400 995806500320教师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0 的运算 ,大家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有关 0 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3一个数和0 相乘,仍得 0。40 除以任何非0 数都得 0。50 不能作除数。第 4 课时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例 4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引入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都不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小括号的基础上引入中括号,引导学生明确中括号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应先让学生说说四则运算的顺序,抓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