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整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228731860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笔记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 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

2、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 现代教育1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

3、性3 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 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 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

4、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2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4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5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

5、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哦能够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 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制约力量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 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2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3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者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

6、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的教育总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四个层次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二个内容结构身心素质,社会价值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一 教育目的收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二 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停息那个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P11我国通行的教育目的的规范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一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 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2 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3 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二 坚持全面发展三 培养独立个性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基础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五个组成部分,既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缺一不可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第五章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

8、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我国学制的演变:P122我国现行学制的形态: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第六章 课程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能容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9、、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文件。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目标: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 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2 增强课程内容

10、的生活化、综合性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P157第七章 教学(上)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性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教学的任务:1 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 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教学过程的性质: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 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

11、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 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 引起求知欲2 感知教材3 理解教材4 巩固知识5 运用知识6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二 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1 明确问题2 深入探究3 作出结论三 结语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累计的偏向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1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 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3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

12、展的片面性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洁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第八章 教学(中)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要求: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3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 发扬教学民主循序渐进原则含义及基本要求: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好和学

13、生认识防止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要求:1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是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1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

14、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要求:1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教学2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方法是为完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讲授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要求: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2 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3 讲究语言艺术谈话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要求:1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 要善问3 要善于启发诱导4 要做好归纳小结讨论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求:1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 做好讨论小结研究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