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下车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608962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下车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河源市下车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下车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下车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河源市下车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项,如材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

2、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时代的重史传统2. 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B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C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D使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参考答案:D略3. “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

3、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革命”指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光荣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参考答案:B4.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参考答案:B5. 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 A、蒙恬B、李斯 C、商鞅 D、卫青参考答案:A6. 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

4、袖要得到议会议员的投票认可所在党成为议会下院第一大党得到国王的任命ABCD参考答案: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首相的职权特征来分析。根据所学,英国是政党政治,要想成为英国首相,必须首相成为某一政党领袖。首相是在议会选举多数党中产生,所以所在党必须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另外还要经过一道程序上的任命,即得到国王的任命,项说法错误。所在党成为议会下院第一大党,这个党的领袖才有资格组织内阁成为首相。成为多数党的领袖,但必须要得到国王的任命才能变成首相组织内阁。故选:A。【点评】君主立宪制特点:基础:代议制;核心:责任内阁制;国王: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和

5、首相: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指提议、建议立法的权力),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议会:议会至上,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政党:实行两党制;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融为一体;演变: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7.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D.进城务工参考答案:C此题考查对我们农村

6、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分田在家单干”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这就是“离土不离乡”;后来为解决农村过剩的劳动力问题,政府鼓励农民工进城打工,这就是所谓的“离土又离乡”。因此答案为C。8. 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参考答案:A依据题干“纺与织、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现象,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应排除故选A9. 刘邦建立西汉后,

7、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A.古代的分封制度 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制度 D.文字契约的承诺参考答案:B10. 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参考答案:B11.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

8、,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A.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B.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参考答案:A12. 古罗马裁判官法规定:除遗嘱指定和经调查指定的监护人外,其他监护人就职时,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该规定A.防止了监护人的道德风险B.体现了罗马法律体系完备C.注重维护契约的公正D.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是从人文关怀角度,不是道德风险,故A错误。罗马法律体系完备是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故B错误;材料中不是契约关系,故C错误;“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的信息说明对于被监护人财产保护,体

9、现出人性化,是人文主义思想体现,故D正确;13. 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参考答案:A14. 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家族观念流行B.血缘亲族团结C.社会宗法观念D.散漫自私意识参考答案:C由材料中的 “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信息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

10、致,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和家族势力。故答案为C项。A、B项是宗法观念的表现,不是“根源”,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5.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用工具B.祭祀礼器C.食具D.货币参考答案: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可能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

11、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16. 下列关于西欧列强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B.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和扩大资本输出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D.给亚

12、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参考答案:B17. 两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变化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参考答案:A“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等字眼强调的是对才能的重视,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也就说明了对官员才能的重视,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变化起不到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的作用,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的是科举制度而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

13、才能而非行政效率,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18.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富商的女儿难嫁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参考答案:D19. 当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问到:“如何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的回答是A实现国民经济现在化 B防止“左”倾错误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制度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参考答案:D20.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

14、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光荣革命C 进行议会改革 D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参考答案:A21. 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体现在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规定了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承认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A.B.C.D.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是按照三权分立思想建立的民主政体,不是美国1787宪法的局限性,故排除A项;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是美国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表现,也不是美国1787宪法的局限性,故排除B、D项;美国的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而且只规定了美国社会中少数人的权利,这些都是其局限性的表现,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