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228105931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模板(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前言近年来,互联网立法客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立法活动不断加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规范内容不断丰富,重要互联网立法项目陆续制定并出台,互联网领域法律框架逐步构建,互联网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目录前言2一、互联网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1一顶层设计1二思路创新1三体系形成3二、网络安全保护立法重点推进5一网络安全领域总体立法基本确定5二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信息安全立法重点8三网络基础资源管理立法不断完善10三、网络信息服务立法日益丰富11一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基础性立法11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领域12三互联网出版服务领域13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领域14五互联网

2、文化服务领域14四、网络社会管理相关立法同步推进15一规范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15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18三网络约租车19四互联网金融22五电子商务23六互联网广告25五、未来互联网立法展望26一互联网立法仍然面临挑战26二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规律26三传统法律适用和互联网专门立法相结合27四互联网立法双线推进29五互联网法律体系持续完善29附表:互联网立法情况摘录532.一、互联网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一顶层设计依法治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一系列重XX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依法治

3、网的根本遵循。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 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在过去的五年里,依法治网成就显著,互联网领域立法活动不断丰富,立法项目不断推出,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依法治网的指导思想基本清晰,互联网领域法律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浪潮,兼顾安全与发展,以政策促发展,以法治保安全。互联网领域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在明确

4、互联网管理思路的基础上,大致确定主要立法方向和领域,加快推进重点立法项目。互联网领域法律制度基本确立,在传统法律适用互联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互联网领域专门立法,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二思路创新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互联网立法活动不断调和法律保守性与互.联网创新性之间的矛盾。通过深刻认识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升立法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形成良好的互联网发展制度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立法思路不断创新,互联网立法重心、路径、层级、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立法重心上,互联网立法活动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特点,从重事前、轻事后,重管理、

5、轻发展转变为兼顾发展和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思路。立法路径上,实现传统法律体系和互联网专门立法的优势互补。一方面推动传统法律适用互联网,另一方面也积极开展互联网领域专门立法,在科学认识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领域立法。立法层级上,中央和地方立法活动同步进行,形成多层次的法律体系,既有中央层面立法,也有与互联网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地方性立法,共同成为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体系上,由单点立法向体系性立法转变,基本形成了由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级,由行政法、民法、刑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涉及网络、资源、应用、安全、产业等多个层面的, 规范较为全面、内容

6、较为完整、结构较为合理的互联网法律框架体系。亮点一:立法主体不断优化。以前立法工作通常是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工作,再通过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履行审议程序。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部门利益化驱动明显,部门间协调难度过大,立法周期往往很长,各方僵持不下的局面时有发生。近年来,应对这一矛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等综合立法部门开始牵头开展立.法活动,从而更客观、中立地开展立法活动,各方利益得以平衡,立法速度大大加快,及时出台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亮点二:立法内容不断丰富。以往的互联网立法,主要立足于行业管理和部门监管,主要从特定行业出发,解决行业发展适应互联网融合的问题。近年来,在互联网

7、+形势的推动下,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都在逐步深化,互联网本身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融合到各个行业中去,成为各个行业应对互联网+形势的一些共性问题,单独的行业监管部门难以处理这样的共性问题,比如网络安全、数据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责任等领域。亮点三:立法层级不断提升。互联网立法着重需要解决共性问题,也就是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共性问题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全国,其中一些共性问题还需要规范有关组织和个人的基本权利义务、调整基本法律关系。这些问题难以通过低位阶立法规定,所以近年来互联网立法开始以法律、行政法规等高位阶立法项目为主。三体系形成2015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

8、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互联网+新形势的推动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实现融合式发展,互联网立法相应承载更多、更丰富的社会关系,不断产生新的法律需求,立法内容由单一的互联网管理向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各领域扩展。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广义上说,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护都是网络社会的重要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三者并列表述,体现了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护对于网络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也反映了当前互联网立法工作的重心在于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护两个部分。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三个领域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 虽然互相存在交叉,但

9、是基本能够代表未来互联网立法的主要领域和方向,网络信息服务领域立法规范软件,侧重于确保网上提供的信息健康有序;网络安全保护领域立法规范硬件,侧重于确保网络设施安全可控;网络社会管理领域立法规范秩序,侧重于确立网络行为准则。图1互联网立法三大领域在网络安全保护领域,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已有 20 余年实践。早在 1994 年就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 年颁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进行了规定。2000 年和 2012 年,先后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10、对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进行了规定。2016 年 11 月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意味着网络安全立法通过多年的低层级立法实践和规则创新之后,实现了向高层级、顶层设计的转变。现行的法律体系已经从网络、设施、平台、应用、数据等多维度对网络安全管理进行规制,明确了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网络运营主体义务等内容。在网络信息服务领域,我国陆续在信息服务、出版服务、新闻服务等领域颁布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广泛普及,互联网业务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开放化趋势。网络信息发布主体的自由性、网络信息内容的动态性、网络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使得

11、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同时增加了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近年来,我国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法律政策也在逐步完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在网络社会管理领域,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立法活动,在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信息服务两大领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补充整体网络法律体系。网络社会管理领域的传统立法不断修订,以增加调整网络社会关系的制度规范。互联网行业管理立法也在不断修订,明确与信息服务管理之间的边界,完善行业管理手段,在网络基础资源管理、网络运行秩序、无线电管理等领域都开展了相关立法活动。二、网络安全保护立法重点推进一网络安全领域总体立法基本确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12、第一次会议时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构建涵盖 11 种安全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科技安全、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为了配合国家安全体系的制度建设,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对构建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来还将在网络安全法法律框架下,通过完善网络安全领域配套规定形成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立法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2014 年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在中央网络安

13、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国网络安全相关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5 年 7 月出台国家安全法,规定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加强网络管理,防范、惩治网络违法行为;2015 年 8 月公布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网络安全管理的义务,同时增加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规定;2016 年 11 月出台网络安全法,确定了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制度保障。上述立法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指导思想基本清晰。我国网络安全立法法律体系构建中,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一方面不断强化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

14、公民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网络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已经出台。自 2015 年以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相.关立法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立法层级以法律为主,其中网络安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三是网络安全领域覆盖范围基本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将互联网安全划分为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互联网应用安全。网络安全法将网络安全范围扩展到网络系统安全和网络数据安全1,并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其中。国家网络主权原则初步确立。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我国坚定主张网络空间活动应坚持主权原则。国家安全法首次明确提出网络空间

15、主权的概念,明确规定要加强网络管理,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网络安全法同样规定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2。这表明我国坚定主张网络空间活动应受主权原则支配的立场,明确了我国处理网络空间事务的根本原则。跨境数据流动活动纳入规范。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数据全球自由流动,但维护数据安全一定程度上又要求限制跨境数据流动。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跨境数据流动风险,借鉴国际立法经验,网络安全法规定了数据留存制度,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着手建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等重要行业和领1参见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二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2参见网络安全法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域都高度依赖网络,一旦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