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064187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人淡如菊郭春燕友人常说,人淡如菊,浮生若茶。于是赠我菊花茶,我颇以为奇。既是花,又是茶,那该是怎样清逸俊朗的模样?花性妩媚多姿,沸水冲之,刚才还略显干枯的几枚花瓣随波翻腾,一朵朵黄色的菊花盛开在透明玻璃杯中,如浴在水中的女子,爽洁清新,盈盈动人。茶性香醇雅淡,待花瓣落定,把盏轻饮,浅浅的隐隐的一股清香,顺喉而下,片刻便达肺腑,顿觉心骸倶松,一切释然。其花艳,其茶淡,渐渐地氤氲成一缕风,一絮云,在空中闲来荡去。细酌之,人生为何不凝成一杯菊花茶,滤掉俗尘,拂去杂

2、念,独自逸然地开放?茶香缭绕,隐约可见青郁的山上,飘下一人。他荷锄背笠,短衣绾裤,衣襟上斜斜地别着一枝嫩黄的菊花。他步风踏尘,来到自家竹篱茅舍前,推开虚掩的柴门,随手将那枝菊花插在竹篱上。他就是晋朝的陶渊明,因为不愿向小人俯首,不为五斗米折腰,遂躲至村野乡陌,吟诗作文,经营一方田亩,不问世事,快活潇洒地打发着时光。其后的许多文人争效其法 ,一旦失意落魄,便轻甩发须,仰天大笑出门去,寻山林,觅村舍,远离尘世,在自然中了度余生。中国文人向来处穷达用舍、水清水浊之间,白以为濯缨濯足、行藏在我,胸中一股清气,总想以己之志肆逞天下,却往往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遭贬谪,便自嘲:天涯何处无芳草。拈一枝菊花,

3、枫桥夜泊,寒江钓雪,将人生沏成了一杯淡茶,涵蕴味永,朦胧了秦时明月,清癯了唐宋诗词,那缕茶香绕过花丛,悠悠,淡淡,一直飘荡到今天他们虽然称不上伟大,却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保持了内心的独立与完整,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行。中国文人就在这两种人生理想中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出与入之间做着人生的决定。但惟其如此,中国文人的生活才显得那么丰富有致。这时,菊花兰草,自然就成了心灵的调剂品。现在我们可以感知一下菊的妙处:轻轻地脱口而出,唇齿之间无需费力,而那种清韵便随徐徐气息悠然淡出,一如其姿态的优雅与脱俗。在乡间,田埂上,小路上,车辙辗过,牛蹄踏过,泥泞中依然可见清瘦的野菊花,怯然,却坚毅地微笑着。

4、拢在手里,沁出一股冷冷的暗香,未及盈袖,却萦回于鼻喉齿颊之间,舒缓而畅意。我相信它小小的体内一定吸取了天地自然的精华和灵气,澄清了尘埃和芜秽,莹心一片,于是韵致天成,佳趣横生。在城市里,菊并不鲜见,花瓣繁复,叶绿且阔。花容日渐丰美,但却少了一种峭拔和秀挺。甫一照面,也不再会愕然惊诧。蓦然回首,心中的那枝野菊花已悄悄摇曳,发出淡淡幽香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怀里抱满菊花,笑在灿阳下,那实在是一幅纯美的图画。这缘于淡泊无尘的心境,而这种淡泊又不是了无牵挂。渗透点点人性的温存,又不贪恋其温存。秋霜降,众芳谢,唯有一枝枝菊怒放。枝叶俏然,花容清冽,皎然而超尘。尤其在月夜,朗朗清辉泼溅花上,晶莹剔透,冷冷不可

5、浸淫。此时,端详杯中的菊花,无言无语,悄无声息。它已从绚烂归于平淡,却自然地伸展身躯,浴在净水中,清雅,和润,自成一格。臻此,又何尝不是一种升华?茶已微凉,轻啜,却是沁透肺腑,神清目爽。人淡如菊,菊淡似人(1)文章第段对陶渊明自田间归来的动作描写得极其传神,试举出两例加以赏析。(4分) 答: (2)第段划线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行。答: 甫一照面,也不再会愕然惊诧。答: (4)文章以“人淡如菊,菊淡似人”收尾,请探究这一结尾的妙处。(6分)答: 参考答案:()(分)总结全文,文章从人写到菊,

6、又从菊写到人,思路明晰。照应文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升华主旨,突出人与菊相通之处“淡”字,表达对淡泊、脱俗人格的由衷赞美。2. 议论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共6分)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那达慕是否可以

7、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

8、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

9、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系”。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神圣性、娱乐性等等。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

10、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1.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一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的前提就

11、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67月,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

12、记,它具有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对于

13、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参考答案:1. 1、C(分析:“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错,原文是“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2、A ( 因果倒置。第一段“人类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3、D (“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与原文“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不符合。)略3.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2分)知识产权的终结知识产权是为了推动艺术与科学发展(版权、专利等),有利于市场公平

14、竞争(商标、商业秘密等),这是官方的说法,也是相关法律设定的初衷。然而,现实世界中,知识财产主要是“以财产形式使重要的抽象客体为私人所占有”,如是,它就同现代资本主义紧密联系,并证明了随之而的面对面竞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正当性。可是,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制度化进程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被称为外包业务的宏大产业运动。这些因素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开启了一系列有助于知识产权衰落的深刻社会变化。用商业研究者的话说,互联网和外包都属于某种“破坏性创新”的范式突破。一般而言,破坏性创新在起步阶段很简单,因为它们只是想通过为那些几乎别无选择的人(即当前的非消费者)提供简装产品或服务占有市场即便以旧的标准衡量,它们可能也相当原始粗糙。但是,当主流消费者流向这些新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因如此简单易得、优质低价的解决方案而兴奋。于是可以预见,破坏性创新会逐年改进,最终改造整个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不断的破坏浪潮将逐渐重塑市场。如今轮到知识产权产业了。它们无法逃脱破坏性创新,而且在当前的数字时代尤其脆弱。这是因为,知识财产若真是一种法定的无形财产形式、一种以注册或是国家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