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攻原【文章主旨】了晋文公攻打原国时发生的故事,说明了守信和明察下情的重要性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原文】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原文注释译文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 【原】原国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与大夫期十日裹】携带遂】于是,就期】约定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 【至】到,到达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 【下】攻下出者,曰:“原三日即下 【金】锣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姑】再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为】做,干遂罢兵而去 【去】离开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 【彼】他亡】失去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归】归顺乃】于是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 【卫】卫国 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闻】听说 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也 投降了晋文公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 寓言故事也成为 成语典故的出处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文学常识】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 281 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 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趣味阅读】改观音经语艾子一日观人诵佛经者,有日: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艾子喟然叹日:佛,仁也,岂有免一人之难而害一人之命乎?是亦去彼及此,与夫不爱者何异也?因谓其人日:今为汝体佛之意而改正之,可者乎?日: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译文】艾子有一天看见一个诵读佛经的人,经文有一段说:诅咒那些毒药,都是要杀害人身的;祷念观音菩萨的神力,让它去毒死制作毒药的那个人艾子听后长叹了一口气说:佛,是讲仁慈的,难道会免去一人的祸难而再去害死另一个人吗?这样放走那个杀死这个,与不讲慈爱有什么区别呢?因而便对那个念佛经的人说道:我现在为你体味佛的本意而改正这段话,可以吗?应该这样说:诅咒那些毒药,它是要杀害人身的,祷念观音菩萨的神力,让两家都没有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