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陆阳+赵佳+徐震雷【摘要】目的:了解异性恋青年对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与相应的动机行为,探索当处理不同性别与吸引力的面孔时,是否存在着性别差异方法:40名男性与女性被试需要完成两项任务:(1)评分任务,被试需要对所呈现的面孔,判断其吸引力的高低并进行评分;(2)按键任务,被试需要观看不同吸引力水平的面孔图片,并可以通过按键改变观看的时间结果:男性和女性均对吸引力高的面孔评分更高且观看时间更长(P<0.05);面对吸引力高的面孔时,男性对异性面孔评分显著高于同性面孔(P<0.05),且对异性面孔观看时间显著高于对同性面孔(P0.05);男性与女性被试对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但在按键任务中,男性相比女性会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按更多的键),以更长时间的观看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P【关键词】 面孔吸引力;异性恋;性别;动机;喜爱;渴求【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preference and motivational behavior of facial attractiveness in the heterosexual young people, and explore whether there is a sex difference when processing different gender and attractive faces. Methods: 40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were administered two tasks. (a) Rating task: all subjects need to rat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faces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b) Key-pressing task: the subjects can change the viewing time of the facial images via pressing certain key. Results: Overall, beautiful faces were rated higher and watched longer than average faces by all subject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in the ratings of heterosexual facial attractiveness (P>0.05), but in the key-pressing task, men expended more effort (via pressing more keys) than women to extend the viewing time of the beautiful heterosexual faces (P【Key words】Facial attractiveness; Heterosexual; Gender; Motivational; Liking; WantingR167【文献标志码】A1引言人们可以从他人的外表,特别是面孔中迅速的形成好恶。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聚焦于面孔对每个人之重要性上,其中被广泛证实的结论就是面孔刻板效应的存在[1],即“漂亮的人被认为拥有更多优秀的特质” [2]以往的研究者从面部吸引力与个体社会交往[3]、择偶[4]、求职[5]、健康[6]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发现面孔吸引力对个体的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Berridge和Robinson[7]整合了神经生理学发现的大脑奖赏系统与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在他们的模型中,作者区分了对奖赏的渴求与对情绪的体验前者定义为对特定奖赏的渴求程度,而后者的意思是对奖赏愉悦或者痛苦的主观体验奖赏可以是被喜欢的(liked),其引起了愉悦的感觉,但可能不是被渴求的(wanted);奖赏也可以是被渴求的,但也可以不是被喜欢的心理学层面的喜欢(liking)与渴求(wanting)在大脑中拥有不同的神经生理学通路,而这些通路在动机与奖赏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Berridge和Robinson所谓的奖赏“突出刺激”(incentive salience)主要涉及了中央边缘多巴胺能系统(the mesolimbic dopaminergic system),它使个体判断特定事物在动机层面的价值,而不管其引起的情绪体验如何,这就是渴求的过程(“wanting” process)。
通常,动机价值高的事物会比动机价值低的事物被认为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并引起更多的行为而喜欢(liking)过程则涉及前额叶皮层结构[7,8],通过截然不同的阿片类神经递质与皮层下分散的网状结构与脑干核团连接[9]endprint一些精神病理状况被认为是在“渴求”系统中多巴胺的过度释放和(或)对多巴胺的感受性增强所致,这种异常的刺激状态被称作刺激敏化(incentive sensitization),比如物质滥用、精神病和帕金森综合征[10-12]物质滥用的患者,尽管药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觉越来越少,但是难以抵抗的对药物的渴求还是非常强烈[13]然而,健康的人也可能对一些特定的刺激有不相称的感受性,比如蜘蛛、蛇、密闭的空间等等已有的西方面孔心理学研究结果暗示[14],美丽的面孔对于人类而言也是一种带有奖赏性质的“突出刺激”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以面孔作为奖赏物,喜欢(liking)和渴求(wanting)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的是比较成熟的面孔实验范式这一范式于2001年首先由Aharon[14]及他的团队使用,后Wilson[15]、Elman[16]等研究团队均使用此范式。
此范式中,被试要求完成两项任务:(1)评分任务,即被试需要为出现在屏幕上的面孔,根据吸引力评分;(2)按键任务,即被试可以通过按不同的键,以决定增加或者减少观看每个面孔的时间这样的话,与动机价值有关的追求美的行为(按键任务)与对美的主观心理感受得以操作化也就是说,在此实验范式中,通过两项行为学的实验,区分了动机层面的渴求(wanting)和主观感受方面的喜欢(liking)2方法2.1被试国内某高校18~34岁志愿者40名,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均为异性恋者,无重大精神疾病史,平均年龄24.4岁,学历7人本科、16人硕士、17人博士,男性与女性被试在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后视力正常所有被试均在获得实验的知情同意后再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后付给被试一定的费用作为补偿2.2实验材料在国内某高校征集志愿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获得他们本人的一寸免冠照片,并同时通过网络与报纸杂志收集面孔图片,共获得中国人的面孔图片400张,其中男性面孔200张、女性面孔200张,无名人面孔,表情呈中性用Photoshop cc软件对照片进行统一标准的图像处理,面孔被统一制作为灰度图片, 400400像素。
20名评分者(男性10名,女性10名)对400张面孔根据吸引力进行1~7级评分,并判断面孔的情绪效价(1-积极、2-中性、3-消极)[17]再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筛选,最终选取了情绪效价为中性的80张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他们根据吸引力高低及性别分为4组,即男性高吸引力面孔、男性低吸引力面孔、女性高吸引力面孔、女性低吸引力面孔,进行方差分析,同性别吸引力水平高与低的面孔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3实验程序所有被试均需要完成评分任务与按键任务被试对面孔吸引力的评分高低表示其被引起的主观愉悦体验程度,即Liking的过程;而通过按键,被试调节对每类面孔观看时间的长短,则表示其渴求这些面孔的程度,即Wanting的过程被试在安静的房间内,于显示器前完成实验两个任务均通过E-Prime软件编程实现,评分任务与按键任务的先后顺序随机,两项任务之间,被试休息5min,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性取向、重大精神疾病史、学历、婚恋状态等评分任务:80张面孔根据性别分为两类block,每类block中40张吸引力高与低的面孔以随机的方式呈现,每类block重复呈现3次,block与block之间的呈现顺序随机。
当屏幕呈现面孔图片后,被试需要判断其吸引力并通过键盘按键完成1~7级评分按键任务:任务开始前,被试被告知不管他们如何进行操作,本任务将固定持续30min,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按键来控制每张面孔图片持续的时间,按f键将延长图片呈现的时间,按j键将缩短图片呈现的时间,如果未有任何操作,每张图片初始设定为呈现6s,图片呈现时间计算公式:新的时间=旧时间+(E-旧时间)/k,其中k为常数40,当被试减少观看时间时,E=0,当被试延长观看时间时,E=16,当计算出来的新时间大于或者等于被试已经实际观看的时间时,进入下一张图片2.4数据统计分析每位被试对每类面孔的平均评分与平均观看时间经过E-data统计获得,后导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分任务与按键任务的数据,除了进行一般性统计学描述分析外,均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ANOVA)比较不同面孔类别的组间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ANOVA),比较面对不同类别的面孔时,性别之间的差异检验标准P<0.053结果3.1评分任务结果所有被试对每类面孔的评分见表2评分数据采用单因素ANOVA的方法分析,使用Student- Newman-Keuls q检验,男性和女性对吸引力高的面孔均比吸引力低的面孔评分显著性高(P0.05);而男性对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评分显著高于对吸引力高的同性面孔评分(P0.05)。
见表3、图13.2按键任务结果所有被试对每类面孔平均观看时间结果见表4与评分的结果相似,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对吸引力高的面孔比吸引力低的面孔平均观看的时间更长,且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与评分结果不同的是,男性平均观看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的时间要显著性长于女性平均观看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的时间(P <0.05)见表5、图2endprint4讨论本研究通过评分任务与按键任务,分离了对面孔的主观感受过程和对其奖赏价值的动机评估过程,即Aharon等[14]提出的喜爱(liking)与渴求(wanting)的过程在评分任务中,男性与女性对同类别的面孔有着相似而又不同的结果,他们均对吸引力更高的面孔评分更高,这暗示至少在我国汉族文化下,人们有着相似的审美标准,并且此结果与欧美文化下已有的研究结果类似[18,19],即人们对面孔的喜爱(liking)过程是相似的,美丽的面孔会引起人们相近程度的主观愉悦的感受但是,男性不同于女性的是,其对吸引力高的同性面孔评分显著低于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根据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20],同性间因有限的繁殖资源而竞争,由于精子数量与卵子数量的不对等,雌性拥有交配选择权,而雄性处于被选择的地位,人类在同性别竞争这一点上同其他物种没有什么区别,青年时期的男性间的竞争最为激烈[21],所以男性对吸引力高的同性面孔打分偏低,可能是由于同性间的竞争所致,而这样的结果在按键任务中更加明显,面对高吸引力的同性面孔时,男性缩短了观看时间,而女性则延长了观看时间。
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类似[15,22],但与Kranz和Ishai[25]的研究结果不同,他们的结果显示,异性恋男性和女性(每组10人)对男性面孔与女性面孔的视觉处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