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蒿打顶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0.35KB
约5页
文档ID:227717569
青蒿打顶高产栽培试验研究_第1页
1/5

青蒿打顶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李炳华 李辉君 唐建胜摘 要:植物生长具有顶端优势,打顶能抑制顶端优势,促使腋芽分化和分枝生长青蒿种植密度0.9m0.7m,肥力好的田1.5m高打顶,肥力差的田1m高打顶较适宜,可去掉顶端优势,促使横向生长,有利提高叶产量关键词:青蒿;打顶;产量青蒿(Artem isiae annieL.)学名黄花蒿,别名臭蒿、香蒿,性寒味苦,菊科,艾属,属一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植株有香气,民间用作消暑、退热及治疗感冒,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药用价值很高,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随着市场对青蒿素需求量的增加,青蒿素系列药物生产企业也在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野生青蒿资源,无法满足国内外的需求为了向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青蒿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发展青蒿产业的保障植物生长具有顶端优势,打顶可抑制顶端优势,促使腋芽分化和分枝生长为了保证我市青蒿加工企业的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我们在永州市选择青蒿428开展了不同肥力田的不同打顶高度试验研究与应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青蒿428,修枝剪1.2方法:根据土壤肥力按好(A1)、中(A2)、差(A3)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田做试验,每一水平田设三个处理:1.5m高打顶(B1),1.0m高打顶(B2),不打顶(B3),每处理设三次重复,共九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6.7m2,各小区栽培管理水平相同(即:密度为0.9m0.7m,单株种植,移栽后10天每小区用尿素0.5kg兑水浇蔸,移栽后30天每小区用复合肥3kg,尿素1kg埋蔸)。

收获时每小区分别五点取样,每点5株,测量株高、茎基粗、分枝数和冠幅(冠幅=植冠最大直径+植冠最小直径),每小区单收单晒称干重得产量2.结果2.1 产量经双因素可重复方差分析PA=3.012773978,PB=0.00012052**,PAB=0.0002436**,表明A水平对产量影响不大,B处理、A水平与B处理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极显著差异;A1水平中的B1处理产量最高24.1kg, A2水平B1产量最高22.5kg,A3水平的B2处理产量最高14.6kg2.2 株高A1水平田三处理株高:1.63m(B1)、1.89m(B2)、2.32m(B3)、平均1.95m; A2水平田的三处理株高:1.60m(B1)、1.72m(B2)、2.08m(B3)、平均1.80m; A3水平田的三处理株高:1.56m(B1)、1.24m(B2)、1.65m(B3)、平均1.48m;双因子无重复方差分析PA=0.0722903,PB=0.0721857,即不同水平田之間和不同高度打顶的株高差异都不显著2.3 茎基粗A1水平田三处理茎基粗是:2.33cm(B1)、2.35cm(B2)、2.18cm(B3)、平均2.29cm; A2水平田的三处理茎基粗:2.18cm(B1)、2.24cm(B2)、2.12m(B3)、平均2.18cm; A3水平田的三处理茎基粗:1.91cm(B1)、2.11cm(B2)、1.89m(B3)、平均1.97m;双因子无重复方差分析PA=0.0040442**、PB=0.0382763*,即不同水平田之间的茎基粗差异极显著,不同高度打顶,其茎基粗差异显著。

2.4 总分枝数A1水平田三处理总分枝个数:45.12(B1)、42.16(B2)、46.33(B3)、平均44.02; A2水平田的三处理总分枝个数:43.82(B1)、40.63(B2)、44.38(B3)、平均43.45; A3水平田的三处理总分枝个数:39.12(B1)、38.23(B2)、39.80(B3)、平均39.05;肥力好总分枝数多,打顶的分枝数比不打顶的少,打顶越早分枝数越少,但双因子无重复方差分析PA=0.0023739**、PB=0.0172723*,即不同水平田之间总分枝数差异极显著,不同高度打顶,其总分枝数差异显著2.5 冠幅A1水平田三处理冠幅:3.23m(B1)、3.14m(B2)、2.85m(B3)、平均3.07m; A2水平田的三处理冠幅:2.96m(B1)、2.98m(B2)、2.06m(B3)、平均2.67m; A3水平田的三处理冠幅:1.56(B1)、1.92m(B2)、1.42m(B3)、平均1.63m;双因子无重复方差分析PA=0.034363*、PB=0.0726015,即不同水平田之间的冠幅差异显著,不同高度打顶,其冠幅差异不显著3 分析肥力条件好,营养供给充足,植株生长高大、茎杆粗壮、枝繁叶茂,产量高;打顶能去掉顶端优势,总分枝减少,但能促使横向生长,因而植株矮、茎杆明显粗、分枝长、冠幅大,总叶数多,产量高。

肥力好的田过早打顶主茎叶芽就少,总分枝数减少,也影响总叶片数,因而影响产量,以1.5m高打顶小区平均产量为22.5kg,产量最高;肥力差的田迟打顶,虽然总分枝相对较多,但因肥力不足,冠幅增加不多,总叶片数也差不多,产量变化不大,肥力差的田块在1.0m高打顶小区平均产量为14.6kg,产量最高4 结论青蒿种植密度0.9m0.7m(1000蔸/亩),肥力好和肥力中等的田最佳在1.5m高打顶,肥力差的田在1m打顶,有利提高叶产量参考文献[1] 张宽 作物打顶为什么能增产[J] 植物杂志 1982,(1)[2]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