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7704807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 吴振国摘要:本文论述了我院通过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解决当前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忽视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重视传统课程的学习、忽视应用型课程的学习;重视理论体系的完整、忽视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院逐步形成了理论够用为度,面向职业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职业教育;能力培养;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目标:G642 :B1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自1998年开始试点,计算机专业是职业院校最先发展起来的专业,在2004年前后计算

2、机专业的招生人数达到顶峰,在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万人,是我省高职院校公认的大专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到社会上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社会上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8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50万人(其中高级人才10万人,中级人才25万人,初级人才15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两者形成了矛盾,分析其原

3、因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计算机行业的需求,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方面与计算机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2003、2004年我们通过对我院1998、1999、2000、2001级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毕业生反馈信息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学校学了很多的知识,但到了社会上什么也做不了,到用人单位应聘,学生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材料,没有工作经验,现场测试什么也不会做”。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学生的信息反馈,我们发现计算机行业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项目开发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举办了多次专题讨论会,

4、分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2)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3) 通过企业调查发现,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另外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因而缺乏竞争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真反思

5、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 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开设的课程多而且杂,大部分课程是一些“老”课程,知识过于陈旧。(2) 教学方法也存在着问题,多数课程采用的是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课后学生上机练习,虽然也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特别是在实践的内容和实践的方法上,过多强调的是书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3) 用人单位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项目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的人才,而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项目开发的实践环节,导致我们的学生既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项目开发的能力。(4) 理论课和实践课分配不合理。虽

6、然我们在教学中都在强调要注重实践、实训课的开设,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方面缺少科学性,只是把理论课程与实践、实训的课程简单的划定一个比例,有些课程甚至统一规定理论授课和实践课各占一半。这样的分配原则是不合理的,因此所取得的实践、实训效果不会明显。2职业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这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教学改革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对衡量一个教师的评价标准也由单一的教学能力水平转

7、变成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要评价教师的应用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每一个教师都会受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的应变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变化很快,开设的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教师应不断吸收新东西,最好能把专业理论与当前的最新的应用技术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能结合所教授的课程,系统学习,并亲自体验和参与项目开发和应用的全过程。(2) 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要了解所教课程目前的应用和进展情况,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讲课过程中尽量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所学内容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明确学习的目

8、的和最终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身学术水平要较高,而且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项目实践和开发经验。(3) 教师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方面,根据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逐步减少以单一知识学习为目标的传统课程,逐步加强以岗位目标为特征的综合课程。以单纯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转化为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新的授课方式。在教材的组织形式上也要逐步完成以内容体系相对独立的理论教材向综合性的面向工作岗位的过程化的教材转变。3以项目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我们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过程中,以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深化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

9、方法的改革。在改革的初期,根据我系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我们的教师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因为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也没有项目开发的工作经验。2005年6月我系选拔了8名系里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北京、深圳、济南等有影响的大公司和培训机构学习和实践锻炼,参训的老师不仅学习知识,而且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开发,在项目开发中得到实践锻炼,如王德才、张成霞两位教师到深圳一家大型影视制作公司实践一个半月,他们参与了公司很多项目的制作,并且帮助公司策划完成了一些项目,得到了公司的高度平价。通过培训我们为实施“项目化教学”做好了师资方面的准备。2005年9月开始,我们面向2003级学生实施分方向培

10、养和“项目化教学”的试点。将2003级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三个方向:动态网站设计方向、影视多媒体方向、多媒体技术应用方向。3.1动态网站设计方向该方向涉及的内容有C# 程序设计语言与基于C# 的.net framework程序设计、网站设计,在内容的讲授上紧紧围绕项目的开发需要,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用到哪些知识就讲哪些知识,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该方向的学生先后开发的项目有购物网站的开发,网络搜索引擎网站的开发,网上电子交易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开发等。我们要求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并且拿出自己成功的作品,项目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确定学生的成绩。3.2影视多媒体方向多媒体技术

11、方向的学期教学计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10周划分学科进行能力培养,这些课程大部分是已经在前面开设过的课程,主要是强化各门课的应用能力。课程包括Photoshop、Flash、Premiere、AE和3D等;后7周实行项目化开发培养,主要分为3个大项目:二维动画项目开发、三维动画项目开发和影视动画项目整合开发。影视多媒体方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搜集影视动画、多媒体制作行业的典型项目案例,给同学们分析讲解,不求多但求精。要求学生必须高标准的完成,不要求以会做为目的,而是必须熟练地完成最终效果。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适应行业要求的信心大增,已经基本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3.3多媒体技术应用方向多

12、媒体技术方向开设Photoshop、CorelDraw、Flash、3DS Max四门课程。教学目的和宗旨是为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网络公司等计算机设计单位培养美工设计人员。教学对象为直接面临毕业的2003级学生。鉴于毕业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储备工作经验和技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共设计了三套方案,经过尝试与修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职本科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第一套方案,根据课程用途,设计多个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主要讲解项目的制作流程、注意事项,把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的制作中让学生掌握。如平面设计课程分解为招贴广告、海报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包装设计等六个项目。第二套

13、方案,在项目制作前,先通过案例讲解知识点,在案例进行到相当的程度后,再采用第一套方案。第三套方案,在前两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项目化教学较为完善的方案。流程为,先呈现本门课程的总体框架,后采用案例展示,最后呈现项目。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但需特别强调的是:(1)案例需要精心挑选,必须要在案例中融入所有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2)项目必须精心设计,囊括本课程所有的应用领域;(3)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丰富,能随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4)学习小组划分要充分考虑个性的差异;(5)鉴于课时问题,知识总体框架尽量简单明了。经过尝试,发现第一

14、套方案比较适合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只为了解项目制作流程的综合课程的大型项目的教学。第三套方案比较适合学生刚接触某门课程、单课的教学。无论何种方式,项目都必须精心组织。经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实验,我们对整个过程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参与改革实验的老师写出了情况分析报告,组织全系教师召开了教师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项目化教学分析报告,总结了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开展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3.4教学改革成果采用“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反馈,“项目化教学”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15、个方面:(1) 学生学习的方向明确,目标清晰;(2)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的;(3)“项目化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2003级分方向培养、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改革试验的基础上,我们从2004级开始全面启动分方向培养、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改革计划。通过几年来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我们整个教学工作发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着重谈两点体会:(1) 用项目驱动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项目化教学中,要采用少讲精讲,用项目来拉动教学的教学策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都是挑选有代表性的例子(不一定在教材上)精讲,并且帮助学生分析它会用在什么地方,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而类似的例子可以放手让学生自

16、己去做,引导学生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扭转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局面,使学生逐步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 项目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通过一年多的项目化教学实践,参训学生获得了扎实的职业能力,在就业招聘过程中,在和同类专业本科生的平等竞争中以过硬的职业技能而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器重。目前,参训学生有一部分能够顺利的闯进北京、深圳、广州、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就业。4形成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我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四个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点:(1) 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对每个专业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和广泛的社会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