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图形谱的设计和运用 洪晓彬【摘 要】从音乐的旋律音型、节奏节拍、织体结构、作品情感形象等要素入手,依据音乐审美心理学“联觉”理论设计音乐图形谱,让音乐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动觉、触觉等可看可动的形式,可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听、唱、动、奏、创”五大音乐学习领域,激发内在情感,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提升音乐审美素养音乐课图形谱为音乐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打开了一扇可视的窗口关键词】图形谱 设计 运用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如何将抽象、诉诸听觉的音乐作品转化为形象直观、可感、可参与的内容形式?根据音乐审美心理学“联觉”理论,基于“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起其他感觉器官的心理活动”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图形谱,化抽象音乐为形象图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图形谱呈现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节奏要素、节拍规律、织体等形态,教师带着全班同学,随之进行聆听、演唱、律动、演奏、创作等音乐活动,实现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方面的知觉联动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中促进小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积累和音乐能力的发展一、基于音乐要素设计对应的图形谱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每首音乐作品都是由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基本要素构成。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模仿但注意力不持久、学习不具象的音乐有畏难抗拒情绪等特点,教学实践中,对教材歌曲、欣赏曲等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对应转换为图形的点、线段、画面,让抽象的音乐化为图形谱,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有趣、有形可依一)旋律音型与图形谱的对应转换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旋律进行方向总是变幻无穷所以,小学生在歌唱时常会出现旋律不稳定、音准概念模糊和乐句感弱等学习特点根据音乐旋律的行进特点,设计图形谱,把模糊的音高概念化为高低错落的图形旋律的进行方向有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形、环绕形等上行用↗,级进上行用,下行用↘,平行用- - -,波浪形用~~~,环绕形用 或表示,线条的高低与音乐的高低基本相对应例:人音版第三册第2课《幸福的歌》——学唱《乃哟乃》阶梯式的图形谱设计(见图1)让二年级的学生对音的高低體验变得直观,帮助学生唱准快速进行的三度音阶5、3、1,师配以手势提醒学生音高变化,加强学生内心对声音高低和旋律的记忆图1例:人音版第四册第7课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 -]图2笔者在对作品A主题旋律作了反复吟唱后,为了让学生快速准确感知旋律音型特点,设计用 线表示螺旋行进的音型,用- - -表示同音行进(见图2)。
简单明了的两种线条形式呈现了主题音乐欢快跳跃的特点,学生跟着音乐画旋律线,体验音乐的进行和变化这时,图形谱是学生学习音乐直观有效的脚手架二)节奏节拍与图形谱的对应转换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它架构起音乐的轮廓节奏在听觉上呈现了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图形谱能把这种听觉上的距离呈现为视觉上的距离画出节奏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疏松”或“紧密”“无规则”或“有规律”如《公鸡母鸡》,图中连续的短线条就是密集的节奏音型,竖线段表示乐句中的强音(见图3)例:人音版第三册第4课《咯咯哒》——欣赏《公鸡母鸡》图3音乐节拍是具有重复强弱规律特性的组合常见2/4拍节拍用X x或线段表示,3/4拍子用或表示设计图形谱促进节拍节奏的学习,笔者继续以《咯咯哒》欣赏后续教学活动为例学生跟着图形谱初步感知音乐后,师生继续探究音乐的节奏型通过拍手尝试写出节奏型,把简易的线段谱过渡到规整的节奏谱(见图4)两幅图形谱从感性到理性,既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梯度性的安排,也呈现出小学生节奏学习的认知过程4/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图4(三)织体结构与图形谱的对应转换音乐织体结构主要包括主题、声部、段落、和声、音色配器等。
学生对歌曲的段落结构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而对器乐曲的理解就会困难些原因在于器乐曲篇幅长,主题、段落、演奏乐器富于变化,不方便记忆,短时内易造成学习困难借助图形谱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记忆如用字母或乐器图片标识主奏乐器,图片的出现随主题变化而变化;如ABCA……段落情绪的对比可以用不同色块图形谱表示,让音乐结构清晰可视:如红色表示热情,灰色表示忧郁,浅色表示恬淡,深色表示浓烈……例:人音版第九册第5课欣赏《小村之恋》段落结构示意图图5例:人音版第四册第6课欣赏《狮王进行曲》图6图5可以看出三段音乐情绪在发展中有变化,中间对比段落情感热烈,用红色块表示图6不同形状线段表现不同主题,主题一用圆表示,主题二用“弧线+齿轮线”表示,段落主题清晰明了四)音乐形象与图形谱的对应转换对于中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抽象的音乐要素传递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教师若能用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把它画出来,表现音乐最主要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在演唱或聆听时的理解则会鲜活透彻得多例:人音版第三册第4课《咯咯哒》——欣赏《我的小鸡》图7教师随着音乐节奏、旋律特征在黑板上画图谱(见图7)音乐结束,一只小鸡在栅栏里的草地上快乐吃米的情景跃然板上!仔细观察,图谱中暗藏歌声断连、力度变化、节奏疏密,学生看一眼就能爱上它。
跟着音乐聆听几遍,欣然学会哼唱,也瞬间理解了音乐形象二、立足图形谱创设有效的音乐活动(一)依据图形谱引领学生专注地“听”依据图形谱,带着问题聆听,音乐体验变得触手可及从表象看,音乐图形谱是静止的但是,当音乐响起,让学生伸出手指,跟着音乐画一画,那指尖走过的不只是线段、图形,而是节奏跳动的脉搏、高低起伏的旋律、玄妙多变的乐器音色和深刻的音乐美感体验例:人音版第七册第3课——欣赏《打字机》图8“乐句”的体验是四年级音乐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聆听之前,教师设问: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结束在第几拍?如果没有图形谱,学生很难说清作品的段落主题由几个乐句组成有了图形谱(见图8),学生跟着音乐边听边画,三遍下来,主题旋律、音型特点以及每小节的终止起落,就能够一清二楚注:○既表示旋律音型,也表示一拍;逗号表示铃声,斜线表示倒机声)(二)结合图形谱让学生尽情地“唱”歌曲教学不仅仅是把歌学会,正如吴斌老师所说:“唱好歌、唱会歌,还要会唱歌会唱歌必须懂得乐句的连断处理、气息控制、力度把握、以情带声等技巧一节课短短40分钟,既要追求歌声美感、情感表现,还要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运用音乐图形谱指导学生的演唱确实快速有效。
例:人音版第五册第5课——学唱《妈妈的心》歌曲《妈妈的心》主歌部分亲切活泼,副歌部分抒情,随着音乐段落变化,从母女之爱升华到祖国之爱老师画出图谱(见图9),第一句“啦啦啦~~~妈妈的歌”,第二句“啦啦啦~~~儿女的歌”,图示“大心”表示妈妈的爱要求唱得强,“小心”表示儿女的爱唱得稍弱,提醒控制好乐句的气息和音量图9两颗心,心心相印,透露出满满的爱学生看着图谱呈现的音乐形象,很自然地控制住气息,深情地投入歌唱,声音甜美情感真挚!(三)借助图形谱让学生多样地“动”音乐以图形谱呈现,并不是让学生欣赏画面有多美,关键是在图形谱中感知音乐图形谱以活动媒介的角色介入课堂,搭建起学生与音乐间的桥梁在图形谱的示意下,学生的注意力得以持久聚焦,视、听、动三者结合,从而促使课堂中音乐体验更加有效例:人音版第二册第6课欣赏《星光恰恰恰》图10首先,依据上图,在聆听乐句特点时,让学生关注掌声出现的位置和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和旋律记忆能力其次,多次聆听后,学生可以在 处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丰富音乐的表现最后,学生还可以在 处加节奏乐器,增加歌曲的音效,强化听觉体验一幅图形谱,多样的活动参与,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学习特性,也有利于低段学生多声音乐听觉的培养。
(四)运用图形谱让学生自由地“创”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是新课标的一大教学理念通过图形谱学生可以多样地想象,更加富有创造力比如:上面已经论及通过图形谱编创动作,通过图形谱编创节奏,加入打击乐器;同样,通过图形谱编创歌词,可以形象地记忆旋律,通过图形谱让学生创作图形谱,舞出音乐例:《单簧管波尔卡》A、B、C音乐主题图11课一开始,学生随着图形谱(见图11)体验了主题A旋律中和- - -两种音型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后,师问:“你能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这两处音乐吗? ”有学生起立回答“用扭动的身体和手指点点点”表现音乐,全体学生用该同学的方法体验师追问:“你还能怎么表现?”这时候,全班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了,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有让手臂像蛇样游动的,有点头的,有拍手的……看似简单的一个教学环节,却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思维异常活跃,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力图12B段的学习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下展开:“怎样的线段可以表示这段音乐?请你来画画图形谱于是,学生展现各种各样的想法综合学生的回答,师生一起完善图形谱(见图12)当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之后,课堂中学生的想法随处生成,真正体现了生本理念和高效课堂。
进入C段的学习,教师则完全放手:“用上你手中的道具,把听到的音乐舞起来……”一首作品三段旋律,教师设计了图形谱A,学生从A段 “仿”学到B段 “扶”学和C段自主表现“放手”学,创造性地生成B段和C段图形谱最后,学生运用手中的红丝带大胆舞出音乐,玩得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第一主体从图形谱的设计到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音乐“听、唱、动、奏、创”五大学习领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由点、线、面或其他形状构成的图形谱也并非适合表现所有的音乐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作品的美,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内容,只有经历了“解讀乐本—实践创作—尝试运用—深化体验”等过程,图形谱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参考文献:[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邰方.小学音乐教学攻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3]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洛伊斯乔克西.柯达伊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浙江省苍南县教学研究室 32580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