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旅融合下的安徽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64KB
约8页
文档ID:227208979
文旅融合下的安徽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_第1页
1/8

文旅融合下的安徽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而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天然相融基于文旅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新高度和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背景,本文系统分析了安徽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探索了红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以期助力安徽红色旅游发展,加快安徽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关键词:文旅融合;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策略:F592 文献识别码:A:2096-3157(2020)13-0137-02一、引言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也有利于文化传播,是弘扬中华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天然相融,在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红色旅游,奠基于现代中国的红色文化,其物质载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和武装力量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生的事件、所居住的场所、所使用的器物、所积累的材料、所留存的痕迹等红色旅游具有弘扬传统、传播文化、传承激励等功能,并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和扶持的产业形态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安徽应该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红色旅游走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前列,为其他类型旅游产业表率。

二、安徽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特点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2004年发布的全国首期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中,與安徽省相关的大别山、鲁苏皖两个旅游区和三条重点旅游线路上榜,在全国的比重分别占167%和10%2016年12月发布的最新版红色景区名录中,安徽皖西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八个重点景区赫然在列以上红色旅游景点涵盖我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系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抵抗侵略、谋求解放、创造幸福新生活的生动实践,是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生动教材,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为全省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2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为发挥资源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消费需要,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对接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编制了《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立足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这些政策性文件中,专门就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做出部署,明确提出推动大别山红色旅游联合发展,将大别山建设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胜地,同时计划围绕大云岭旧址、金寨红军广场凤阳小岗村等红色资源,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红色旅游体验地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重要基地。

以上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为安徽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3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全国多地掀起了红色文化旅游的热潮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达517亿人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同时呈现人次逐年攀升、市场潜力巨大、客群呈年经化等特点从安徽省旅游来看,行业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达5323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9%、1729%,红色旅游已成为安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形成了四大红色旅游资源系列景区,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资源、古色资源等结合较好,很多红色旅游资源点都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积淀,有利于实施深度开发和线路串联三、安徽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品牌竞争力还比较低相关调查显示,安徽省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并不在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十大红色旅游省市之列,安徽省的红色旅游景点也未能入选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这与以大别山区为代表的,在新中国创建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革命圣地的地位和影响并不匹配,客观上反映出安徽省的红色旅游品牌塑造、红色旅游产业建设以及红色旅游资源宣传等方面还比较滞后,还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和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精品景点。

2配套建设还不够及时有关调查显示,安徽省各个红色旅游区域内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够系统完善,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还相对突出,很多景点亟需解决客流量不断增长带来的“进不去,出不来”的瓶颈问题另外,从目前红色旅游的投资方式看,主要以政府投入与政府开发为主,市场主体单一,投入资金有限,深度内容产品开发明显不足,不适应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3产品开发趋于同质化安徽省各个红色旅游区的旅游内容均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类型单一问题比较突出,个别体验项目也仅限于“看样板戏、穿红军装、吃忆苦饭”等参观学习和缅怀献花层面,且各个景点的旅游产品开发趋于同质化,对独具历史特色的红色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挖掘不够,缺乏震撼力的表现载体,使得旅客的体验质量不高,市场美誉度不足4文旅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红色旅游以红色景观为基础,具备传播红色文化的天然优势但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红色文化,而需要增加配套的丰富多彩的讲解和立体化的展现形式,让更多人能够看得到、看得懂各个红色景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当前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普遍只是简单地表现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未对形象进行深化加工或者丰富展现形式等问题,显得过于单调和生涩,不利于展现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不能形成强烈的感染力。

四、促进安徽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1完善红色旅游产业规划体系目前,随着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促进产业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保证了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鉴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下一步,旅游产业各类规划设计还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规划项目一体设计、一体实施同时,鉴于国内红色旅游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全省应进一步整合资源,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各种途径的广告宣传,不断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和品牌效应,努力提升全省红色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2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针对当前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的现状,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建设首先,以大别山等四大红色旅游资源系列景区为中心,加强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适当增加景点之间的交通运力投放,科学设计运行线路,提升旅客旅游期间的交通体验其次,加强各个景点内部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景点内的餐厅、厕所以及导视标志等基础设施,满足旅客旅游期间的休息、就餐、娱乐需要再次,适应城市信息化建设形势,大力推进各类旅游信息化服务,探索建立红色旅游服务平台,形成集旅游咨询、旅游投诉、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于一体的数字旅游服务体系,不断方便旅客获取信息、反馈问题,不断营造旅客满意的红色旅游环境。

3积极开发体验型旅游项目红色旅游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教育和感召力传统的红色旅游场所主要业态以文化参观为主,需要依据体验者自身的理解能力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文旅融合下的红色旅游要实现多层次的优化升级,需要实现资源整合、业态产品创新、技术利用融合、服务功能融合,借力于新技术、新模式,基于新理念,不断丰富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实现红色文旅产业1+1>2的相互赋能效果,努力构建红色旅游综合体、红色休闲度假综合体、红色文化综合体、红色小镇综合体等多区域综合开发的发展格局4打造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以“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安徽省旅游品牌形象营销为引领,加强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力度积极着眼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与全省绿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高度契合的实际,努力促进红色游与生态游、文化游、人文游、乡村游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外延在保证红色旅游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提升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综合消费体验,实现以红色旅游产业促进整体旅游产业、以整体旅游产业丰富红色旅游产业的良好格局,持续提升红色安徽的品牌影响力5不断提升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红色旅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厚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这些需要通过从业人员的生动讲述、准确演绎来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所接受。

促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讲好安徽的红色故事还需要一大批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和旅游专业素养的人才作支撑要积极引导地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依据产业发展和旅游企业需要,采取订单模式以及中短期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不断为红色旅游市場输送具备专业素质和战略发展眼光的旅游策划、营销、管理以及旅游文化创意人才,提高全省红色旅游产业“软实力”参考文献:[1]满孝平文旅融合视域下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7 (18):66~67[2]杨传勇,马强皖西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化研究[J].才智,2011,(07):311~312[3]汪高元集群视角下的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8,(09):1~5+69[4]孙兆静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93~97[5]周天武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J].当代旅游,2018,(8):67~67[6]陈桃,崔忠伟,于国龙,等基于平台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7,(011):102~104[7]杨倩,吴雷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0):101-107[8]陈俊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路径研究: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6,(10):100~102[9]胡伟,朱强化安徽省“红色旅游”品牌开发研究[J].北方经济,2006,(12):7~9[10]范方志,林澎“红色旅游”耀中国——兼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63~66+72[注]基金项目:安徽省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开放课题(不忘初心——安徽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2019LYJD04)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