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范颖慧本文探析了十三五规划前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模式以及十四五规划后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变革及财务可持续运行导向,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演进逻辑及未来可持续性运行方向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1951年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传统的以国家保障为主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为目前省级统筹、统账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范围、缴费模式、待遇支付、财务可持续保障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十三五规划前,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历的发展历程(一)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养老保险制度(1951-1984年)当时采用的制度模式是国家保障和企业保障为主的养老保险,参保对象最初仅为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合作社经营单位以及交通事业的基本建设单位等,缴费主体为单位,即由企业主或雇主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缴纳劳动保险基金,职工个人不缴费缴纳的劳动保险基金由中华总工会委托指定的国家银行代理保管,并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职工退职后,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根据职工在单位工龄的长短,按月支付养老补助费,付至死亡为止养老补助费的标准相当于在职工资的35%-6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养老补助费标准相当于在职工资的50-80%,1958年对退休退职职工的退休退职费作了适当的调整,发放的主体仍为所在企业、机关单位。
制度特点表现为:一是参保覆盖面狭窄,社会化程度低没有将非公企业、机关或国有、集体企业内的临时用工人员、个体劳动者纳入参保范围二是养老补助费与工资、物价指数脱钩养老补助费根据工龄长短和退休前在职工资的相应比例核算并按月支付,没有建立与工资增长水平、物价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金调整机制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由企业主或雇方全额缴费,养老补助费由国家或单位托底发放,筹资和支付责任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济负担,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可能由于付不出养老补助费而被迫停止养老补助费发放甚至停工停产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养老补助费发放与经济发展水平脱节,收支由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业、公私合营企业等单位一方全部承担,机关与企业各成系统,养老金财务可持续运行的前提是:国家机关养老金运营成本由国家保障,企业单位养老补助费可持续运营状态由企业经营状况决定二)社会统筹初步形成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1984-1993年)1984年起,我国开始试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探索建立以支定行模式,即由省、市、县三级劳动部门根据当年当地养老金的总体支出规模,确定社会统筹基金缴费比例,再由劳动部门向企业统一征收、集中管理。
劳动部门集中征收、管理保费后,根据各家企业退休金发放的实际需求,确定相应金额返还给各家企业,最后仍由企业方负责支付退休职工养老金这种制度模式结束了计划经济时代下,养老保险费由各家企业自行组织征收、各自分散管理的散盘模式,且资金归集、管理主体为劳动部门,养老金发放主体为机关单位或企业,收支管理为不同主体责任单位1986年首次提出统筹与个账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范围仍以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等的合同制工人为主,缴费对象由单纯的单位全额缴纳调整为用人单位缴纳与职工个人缴纳相结合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约占职工月工资总额的15%左右,进入基本养老统筹基金,用于支付职工退休的社会统筹部分养老金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约占职工月工资总额的3%左右,进入个人账户,用于负担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当退休养老金不足以支付时,由国家给予适当补助1991年正式结束了计划经济时代下养老保险由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单位统包统揽的模式制度特点表现为:一是参保覆盖面有延伸,向社会统筹转变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企业内的合同制工人、全民所有制企业纳入参保范围二是初步建立養老金与工资增长水平、物价指数变化相结合的调整机制。
基本养老金计发工资制度改革相结合,并通过适当增加标准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养老金的支出水平国家还根据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增长变化,结合在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适当调整养老金水平,调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三是养老保险收支运行由劳动部门下属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转入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设立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专项储存,专款专用养老保险基金可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服务费,供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用于行政和业务经办费用支出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收支运行统一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养老金财务可持续运行的前提是: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险费筹集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测算确定养老保险费提取比例和积累率,提取比例和积累率一经确定后,报国务院备案三)市场经济下统筹与个账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1993-2020年)1993年正式提出建立统账结合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1997年统筹与个账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该制度运行模式下,资金来源渠道更多、待遇保障层次更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参保对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体系参保范围扩大至城镇所有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实行省级统筹调剂金上解制度,缴费比例、调剂金上解、养老金计发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基金可用于购买国债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运行制度结束,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制度特点表现为:一是参保覆盖面广,实现多层次的城乡统筹参保范围包含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自由职业者及被征地农民二是建立了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多少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与工资增长水平、物价指数变化相结合的工资增长调整机制三是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基金预决算制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