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7123635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摘要:近年来,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不利于培养具备英语视听说综合语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能够显著地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师通过教学行动研究观察和发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行动计划,并且进行反思和评价,有助于构建更加行之有效的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行动研究;互动式:G642.0:A:1002-4107(2014)07-0017-02通常,人们使用“听”、“说”、“读”、“写”和“译”这五项指标来衡量一名外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听”的能力首当其冲,因为“听”是语言

2、学习的基础,也是有效地进行交际的关键。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因此,在如火如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改革听力教学的既有模式,使听力教学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综合语言素质,值得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现状传统的听力教学是应试型的,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听与答展开。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被动接收语言信息,记录测试答案,整个教学环节形式单一。听力素材也多是和考试题型相关的练习,内容枯燥并且脱离真实语境。最重要的是,传统的听力教

3、学模式缺乏有效的互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听力学习的兴趣。其实除了应试型的听力教学以外,教师在注重学生听力测试成绩之余,更应该关注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过程,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听力能力。听力理解是学生在听的同时能够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该过程既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又往往涉及一些非语言因素,包括听力策略,学生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知识和心理状态等。根据学生反馈,目前制约学生听力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不扎实;中学时期的听力基础较差,对听力不重视;教材上的听力内容枯燥;没有掌握有效的听力策略;缺乏对某些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英语听力

4、感到焦虑和厌倦,学习动机不强;教师没有采用适当的讲授方法,听力课堂不活跃。二、教学行动研究的内涵及在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194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一文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行动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构建,行动研究开始真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1。之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斯蒂芬柯雷(Stephen M.Corey)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研究领域,称之为“教育行动研究”。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埃利奥特(John Ellio

5、t)和克莱姆阿德尔曼(Clem Adelman)提出“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口号,认为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日趋广泛,国内学者也愈来愈多地关注这一研究领域。教学行动研究,简言之,就是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其效果,以解决实际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教学行动研究具有自然性、合作性、行动性和反思性等特点。自然性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解决切实存在的复杂问题;合作性指一般来说行动研究都是由一个研究团队构成,成员之间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并相互配合;行动性指教师既是实际教学活动的行动者

6、,又是教育实践者和研究参与者;反思性指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在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中,它的实施者是教师,而落脚点是“行动”。该项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在听力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发现并分析当前听力教学中的各种诟病,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及制订具体行动计划,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观察、检验和评价该方案的合理性。此项研究的关键是如何结合校本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互动式听力教学环境,并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三、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计划教学模

7、式围绕教与学的关系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和灌输者,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和引导,观察和反思整个教学环节。(一)改变应试型听力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听力教学评价体系应试型的听力教学模式会令学生有压迫感,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听力效果大打折扣。改变应试型的听力教学模式,要从改变教学评价体系入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认为,在教学范畴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包含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处于一连串的教育活动的开始前、活动过程中、活动终结时而做出的区分3。形成性评价是布鲁姆评价理论的精髓

8、,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它体现为改变了“一试定乾坤”的尴尬局面,使学生更加关注平时的系统化学习,增加了听力学习的自信心。合理的听力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量,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教学反思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二)更新听力教学内容,调整难易度,选取丰富的英语视听材料罗斯特(Rost,M)认为,有效的听力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仔细选择听力输入材料,应当以真实的、有趣的、多样的、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为首选;设计具有创造性的、结构严谨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听力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听力策略;把听力训练与说、读、写等其他语言技能相结合4。根据罗斯特的观点,教师应该在听力材

9、料中增加人文知识的比例,注重对听力材料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的讲解;区分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和分层次进行听力教学,培养学生对听力的信心和兴趣;使听力内容丰富多样化,充分利用英语的影视资料、名人演讲和英语新闻等资源;由单纯的听力教学转变为视听说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平衡发展。(三)采取多维互动的视听说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建立多维互动的视听说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在听力教学中发挥学生、教师、视听说教学材料和计算机网络的多维互动关系,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既可以明确自己的视听说任务,又可以向教师及时反馈在听的过程中遇到

10、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教师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需求讲授某些听力策略;通过生生互动,学生之间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学习,在配合中共同完成教师预设的特定的视听说任务;而人机互动使得在有限时间内的听力课堂学习得以延伸,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学生在课外时间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四)反思及评价行动结果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反思5,及时地总结经验和进行反思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研究表明,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加学生在听力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听力课堂不再沉闷、枯燥。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听力课堂效果有了

11、明显的改善,大多数学生不再对听力课感到恐惧和排斥,而是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一部分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视听说资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学生的听力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听说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同时,我们也发现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听力水平适时地调整听力任务及难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是视听说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应该设置适当的教学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听力教学活动,并在整个教学环节起到监督和敦促

12、的作用。最后,英语教师之间要经常互相交流学习,转变思想和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视听说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教学行动研究探索和构建大学英语互动式的听力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际问题,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和综合语言素质。参考文献:1刘良华.走向批判:教育行动研究的新方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3,(5).2庞继贤.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1998,(2).3Bloom B.S.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M.New York:Mc Graw-Hill,1981.4Rost,M.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Harlow:Longman,2001:11.5王蔷.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