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语料库的本体隐喻研究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3.95KB
约14页
文档ID:227115366
基于语料库的本体隐喻研究_第1页
1/14

基于语料库的本体隐喻研究 龚玉苗 周 榕摘 要: 本文以WIDE 为个案,通过语料库检索,考察了自然语言中的本体隐喻的具体表现形式发现WIDE的隐喻性用法主要体现了三类本体隐喻,即ACTIVITY/PROCESS IS ENTITY、QUALITY/STATE IS ENTIYY 和SIZE IS ENTITY这些发现为本体隐喻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语料库证据,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关键词: 本体隐喻;语料库:H319.3:A:1001-5795(2009)02-0025-0005语言的体验哲学观(Lakoff,1980,1987; Lakoff & Johnson,1999)指出人类心智具有体验性,即抽象概念是通过身体对物质世界(physical world)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够被理解,隐喻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akoff & Johnson(1980:147)指出“我们的经验和行为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隐喻性建构的”人类获得的最基本的概念系统源于空间物质经验,再通过隐喻将基本的空间概念扩展到其他的抽象概念系统上,由此形成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即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Lakoff和Johnson认为本体隐喻是人类借助物质世界(physical world)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的方式,人们往往将心智中关于物质世界的体验映射到更加复杂的抽象概念上,实现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量化和推理,将抽象经验视作实体(entity)或物质(substance),并通过后者理解前者本体隐喻的主要形式是X IS ENTITYBates和MacWhinney(1982)在论述最具原型性的核心名词时指出,实体(ENTITY)的基本特征是“具体的、可见的、能触摸的、占有三维空间”遗憾的是,Lakoff和Johnson(1980:26)在论述本体隐喻时,并没有就物质世界的三个维度——长(length)、宽(width)、高(height)及其隐喻用法进行直接考察另一方面,有学者就隐喻的认知功能提出质疑,指出概念隐喻的论述和发展多是基于语言学家的直觉和分析,并没有系统地考察普通人的语言使用情况(Steen & Gibbs,1997:3),而个人的语言直觉并不能完全可靠地预测自然语言的使用情况(Sinclair,1991: 4);所幸的是, 语料库为自然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基于语料库证据的隐喻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Black(2004)和Deignan(2005)就分别指出,隐喻理论的发展必须考察能够代表普通语言使用者的语料库证据。

目前国内关于基于语料库证据的隐喻研究的报告还不多见鉴于本体隐喻的重要性以及语料库证据在隐喻语言研究中的价值,本文拟通过语料库检索手段考察本体隐喻在自然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并探索基于语料库证据的本体隐喻理论的表现形式1 个案的选择如上所述,鉴于长(length)、宽(width)、高(height)是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根据Lakoff和Johnson(1980)的本体隐喻理论,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始于自己身体对周围三维空间的感知,并在此之上经过本体隐喻而获得对抽象概念的认识限于篇幅,本文以英语中的WIDE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获得WIDE在自然语言中隐喻性描述抽象概念的频率;总结WIDE隐喻性用法中所反映的本体隐喻2 方法与步骤2.1 语料库及检索工具本研究的语料库来源是LOB英语本族语语料库(Lancaster Oslo Bergen Corpus),该语料库词容量为100万,涵盖新闻、宗教、科技、娱乐、小说等15种书面语体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本研究使用AntConc.3.2语料库检索系统的Concord工具检索所有语例的语境共现行2.2 步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确定检索项本文以WIDE*(星号表示含其变体)和width作为检索项。

2) 根据认知语言学关于物质世界的论述(Lakoff & Johnson1980),确定本义用法和隐喻用法的区分标准,见表1:(3) 由以上关键词检索出语境共现行,对这些关键词的类联接(关键词与其搭配词的语法形式)及搭配词的语义信息进行分析,由此归纳出WIDE*和width的典型用法4) 进一步对各类用法的语境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3 结果与讨论3.1 WIDE本义用法和隐喻义用法总体分布情况本研究对WIDE各词项本义用法和隐喻义进行检索,分类和汇总,具体情况见表2:表2显示, 在总共检索到的337例中,本义用法有91例(占27%),而隐喻义用法有246例(占83%),可见WIDE*在大多情况下经隐喻化而描述抽象概念此外,我们还发现WIDE*的各词项中本义和隐喻义分布极不均衡,它们的隐喻化程度呈现一定的趋势:副词形式widely(100%)>动词形式widen*(9047%)>形容词形式wide, wider, widest(6805%)>名词形式width(0%),其中有两个极端现象:名词形式width百分百地用于本义,而副词形式widely则百分百地用于隐喻义总之,WIDE*除了用作描述物质世界的一个基本维度之外,更多的是用来描述更加抽象的概念。

3.2 WIDE隐喻义用法所反映的本体隐喻分析我们进一步对上述WIDE*所有词项的隐喻义用法(共246例)进行了检索和分类,所反映的本体隐喻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 ACTIVITY/PROCESS IS ENTITY(观察频数107;所占比例107/246=43.5% ),部分语境共现实例如下:… to my travels abroad and[u]wider[/u] associations with G28 177 musicians……came into existence to give a[u]wider[/u] education, including J3785 practice……oral teaching beneficial in[u]widening[/u] the knowledge of the H03 187 language…… allow small firms to pass into[u]wider[/u] family ownership without forcing… …His[u]wide[/u] experience of both H2735 finance……The textbook had a[u]wide[/u] acceptance among high schools…上例中的表达体现一种本体隐喻,即由名词形式表达本应由动词表达的过程(process)或行为(activity),如associate→association, educate→education, know→knowledge, accept →acceptance。

可以看出,上例中的名词全部是抽象名词,均未表达具有三维的物质名词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语法隐喻理论得以解释,Halliday(2000)发现,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在英语语篇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大量的词性转化,这些转变体现了诸如ACTIVITY IS ENTITY、PROCESS IS ENTITY 的本体隐喻,这一隐喻化过程体现在词汇语法层次,最常见的就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也就是将过程(其语法层次一致式为动词)经过隐喻化而以名词形式体现为某种实物(胡壮麟,2004:172)抽象的活动或过程被看成是某种实体,在此基础上将其具体化进而得以量化和描述2) QUALITY/STATE IS ENTIYY (观察频数:29;所占比例:19/246= 7.7% )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将事物的状态或性质看成实体,从而能够对抽象事物的状态和性质进行量化描述和理解, 具体隐喻形式是QUALITY/STATE IS ENTIYY,我们的检索结果支持这一理论,部分语境共现检索结果如下: …there is a[u]wide[/u] divergence between the G3790……63113 have counted upon a much[u]wider[/u] familiarity with the white horses……the details of his story in ever[u]widening[/u] arcs of significance, and he……Those stars had a[u]wider[/u] popularity among young people……who are sensitive to the D17 102[u]widely[/u] variant approaches to her complication……A really cheap midday meal is[u]widely[/u] available by law, and the B21…上例中的表达(如divergent→divergence, familiar→familiarity, significant→significance)明确体现了本体隐喻QUALITY/STATE IS ENTIYY,体现于两点:其一,用指称实体的名词来指称性状(其语法层次一致式为形容词),这一过程使得对这些抽象概念的指称和量化成为可能;其二,用原本描述三维实体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些抽象名词,如wide divergence。

另一方面,虽然在widely variant, widely available中,描述性状或状态的形容词并没有变成抽象名词,如variant并没有发生词性的变化而成为variance,但根据Halliday(2000)的语法隐喻理论,这样的表达同样通过了隐喻化QUALITY/STATE IS ENTIYY,只不过该隐喻化过程没有反映在形容词转变成名词的过程上,而是体现于形容词wide的词性变化:由描述具体物质世界的形容词变成了描述性质或状态的副词widely,Halliday同时指出这些词性的转化是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和表现3) SIZE IS ENTITY (观察频数:63;所占比例:63/241=25.6% )通过对形容词wide*的搭配词(collocation)的检索,发现有63例出现于wide/ wider/widest X of Y的搭配结构中,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在63例wide/ wider/widest X of Y的结构中,X有18个词类,其中描述物质世界的具体名词只有field、area和realm三个(3/18=16.7%),既使它们本义是具体名词,也经过隐喻化而用以指称抽象概念Y,如wide field of business,wide area of concern 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表达方式反映两个相辅相成的本体隐喻:一个是体现于Y的本体隐喻ACTIVITY/PROCESS IS ENTITY,在上例中,Y大多是抽象名词,经历了诸如employ→employment, apply→application,invest→ investment的名词化转变,从而实现对Y的指称;另一个是体现于X的SIZE IS ENTITY,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wide*描述诸如variety、range等抽象名词的程度Grady(1997:9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