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硝酚钠在蓝莓种植中的应用试验 马骏球(潜山市林业局林业科技中心,安徽 潜山 246320)[摘 要] 为探索农药无残留蓝莓丰产栽培技术,在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蓝莓观光园开展了复硝酚钠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莓芽后及花前15 d各喷施1次1.8%复硝酚钠2 000倍液+磷酸二氢钾0.3%溶液,能明显提高蓝莓产量[关键词] 蓝莓;复硝酚钠;产量[] S663.9 [] B [] 1674-7909(2020)24-99-3复硝酚钠(Compound sodium nitrophenolate,Sodium 5-nitroguaiacolate)又称为邻硝基苯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1997年经美国国家环保局批准,进入美国绿色食品工程的唯一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国际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指定为绿色食品工程推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和动物没有副作用,无残留问题[1-9]1 试验区概况试验地选择在天柱山蓝莓观光园天柱山蓝莓观光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镇林庄村,地点位于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園南部,属于季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6.2 ℃。
2 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选择ATONIK/爱多收1.8%复硝酚钠水剂为试验药剂,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096552,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为HNP35022-E0526分别使用1.8%复硝酚钠水剂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并分别不掺用磷酸二氢钾0.3%溶液和掺用磷酸二氢钾0.3%溶液进行试验,同时设置对照株CK,每种施用浓度选择5株试验株进行试验(包含对照株),重复5次,共计选择树龄相同、样株高度与冠幅相近的试验株(含对照株)275株(11种试验方法5株/种5个重复)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试验于2019年蓝莓新芽初发时开始进行,新芽后、花前15d各喷施1次蓝莓成熟后,分别计量每个试验样株蓝莓产量,按照蓝莓种植密度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3 显著性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对表2数据进行分析,对A1、A2、A3、A4、A5和CK数据(新芽后、花前15d各喷施1次1.8%复硝酚钠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倍液和对照样株)命名为变量A,对B1、B2、B3、B4、B5和CK数据(新芽后、花前15d各喷施1次1.8%复硝酚钠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倍液+磷酸二氢钾0.3%溶液,对照样株)命名为变量B,5种浓度用1、2、3、4、5表示,命名为变量C,SPSS分析代码为:ONEWAY A B BY C/POLYNOMIAL=1/STATISTICS DESCRIPTIVES EFFECTS HOMOGENEITY BROWNFORSYTHE WELCH/MISSING ANALYSIS.MEANS TABLES=A B BY C/CELLS=MEAN COUNT STDDEV.GLM A B WITH C/METHOD=SSTYPE(3)/INTERCEPT=INCLUDE/PRINT=DESCRIPTIVE ETASQ OPOWER PARAMETER TEST(SSCP) HOMOGENEITY LOF GEF/CRITERIA=ALPHA(.05)/DESIGN=C.分析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在α=0.05水平下,多变量检验(见表3)、主体间效应的检验(见表4)、参数估计(见表5)的显著性均小于0.05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复硝酚钠施用浓度和施用方法对蓝莓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4 讨论基于以上试验分析发现,蓝莓芽后、花前15 d各喷施1次1.8%复硝酚钠2 000倍液+磷酸二氢钾0.3%溶液,能明显提高蓝莓产量结合多年实践,笔者认为,由于蓝莓园病虫草害较多,要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加强蓝莓园日常抚育管理,特别是要加强蓝莓园健康管理,增强蓝莓抵御病虫草害的能力,同时加强病虫草害防治,以实现蓝莓园稳产高产参考文献[1]李晓波.蓝莓的种植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景[J].吉林农业,2018(7):91.[2]王少希,杨伟,周丽恒.蓝莓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2):75-76.[3]郝蕊平,孟庆庆,郭建安.蓝莓优质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8(7):90.[4]黄学虹.沿江地区蓝莓露地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76-77.[5]孔万进,余士元,叶大为,等.蓝莓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8):125.[6]袁甜甜.蓝莓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7.[7]王连峰,全克清,朱广玲.长白山蓝莓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4(15):63.[8]赵云富.蓝莓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1(12):143.[9]姜惠铁,高继鑫,冯中磊.鲜食蓝莓质量安全控制体系[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219-22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