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有股权公司IPO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52.40KB
约17页
文档ID:226858969
国有股权公司IPO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_第1页
1/17

国有股权公司IPO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 程瑶【摘 要】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的核心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文章针对中国A股IPO市场审计师的选择问题,选取IPO抑价、审计师质量等变量,实证研究国有股东在A股IPO市场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发现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原因不是国有股东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履行了保险作用,不是国有股东能够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降低IPO融资成本,也不是高质量审计师有更强能力限制国有股东或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而是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文章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认识和审计师选择的行为研究关键词】 国有股权; IPO; 审计师选择; 审计师声誉F239.4 A 1004-5937(2018)02-0126-06一、引言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的核心之一关于审计师选择的研究汗牛充栋,已有研究表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 1 ]但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原因及专门针对中国A股IPO市场中审计师的选择研究较少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所有制股东对审计师的需求动机并不相同,国有股东在IPO市场是否也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值得深入研究。

关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理论上存在诸多解释:可能是因为国有股东在资本市场上可以替代高质量审计师的保险作用;可能是因为国有股东可以替代高质量审计师的信号传递作用;可能是因为高质量审计师在资本市场上会更有效地抑制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还可能是国有股东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的作用,进而降低了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国有股东为何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以往文献对此问题回答较少本文利用2000—2016年2 075个IPO样本,检验中国A股IPO市场上国有股东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具体动机:(1)检验国有股持股比例在公司IPO时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概率,得出国有股东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意愿;(2)检验国有股持股比例、审计师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IPO抑价的影响,实证研究国有股东在中国A股IPO市场选择高质量审计师意愿的具体原因本文通过研究中国A股IPO市场中国有股东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意愿和具体动因,深化了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的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丰富了审计师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的认识二、研究设计以往关于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研究存在以下观点:(1)在中国,政府对于社会资源具有极强的控制能力,而国有股东与政府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政府会帮助国有股东企业筹集资金。

如国有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享有证券监管部门给予的优待[ 2 ],国有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时能获得特权优势[ 3 ]因此,国有股东在资本市场中能够代替高质量审计师的信号传递作用[ 4 ]2)政府一定程度上能为国有股东带来对企业的隐形担保,当国有企业出现严重的经营问题或财务问题时,政府作为股东并不希望由于企业的经营或财务问题引发社会问题,因而对企业进行政府支持或救济政府为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带来隐形担保,会降低企业对高质量审计师鉴证功能的需求[ 5-6 ]3)Bloomfield[ 7 ]研究发现中国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更为严重,而低质量的审计师更容易妥协、与其合谋,以保证国有企业获得较多的私利,进而导致国有股东并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一)研究假设公司选择审计师时,审计师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在面对国有股东时,高质量的审计师可能更易妥协,也就是说,国有股东可能會破坏高质量审计师在资本市场上的保险(鉴证)作用、公司治理作用、信号传递作用,导致高质量审计师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减弱国有股东减弱了高质量审计师对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因此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会减少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A股IPO市场国有股东对审计师的选择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假设1:H1:随着国有股比例的升高,企业在A股IPO时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概率下降如果假设1成立,持股越高的国有股东在IPO市场越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那么,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具体原因应该是研究的前提本文认为,通过检验IPO抑价与高质量审计师间的关系、IPO抑价与国有股权间的关系,以及二者间的交互关系,即国有股权持股比例对IPO抑价与审计师质量间关系的影响,得到国有股东并不愿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具体原因第一,如果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可能是因为其导致的代理问题比较严重,而高质量审计师会在更大程度上制约代理问题,可得出以下假设:H2a:IPO抑价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负相关,IPO抑价与国有股权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且此关系在审计师质量较高时减弱第二,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可能是因为其能够替代高质量审计师的保险作用和信号传递作用,可得出以下假设:H2b:IPO抑价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负相关,IPO抑价与国有股权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且此关系在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时减弱第三,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可能是因为国有股东导致的代理问题比较严重,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的声誉和其在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可得出以下假设:H2c:IPO抑价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负相关,IPO抑价与国有股权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且此关系在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时减弱。

二)回归模型1.H1的回归模型检验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检验假设1:Auditor=?茁0+?茁1GS+?茁2UWR + ?茁3Size +?茁4LEV+?茁5ROA+endprint?茁6Growth+?茁7Age+?茁8Cross+?茁9ES+?茁10Trade+?着 (1)式中,Auditor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审计师质量已有研究表明,较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能够提供较高的审计质量(DeAngelo,1981[ 8 ];DeFond et al.,2000)本文采用DeFond et al.(2000)的方法选取“十大”和“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代表规模较大和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及划分高质量审计师的依据,也以事务所是否属于“十大”作为划分审计师质量的依据具体而言,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名,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属于“十大”(排名在前十名)之一,Auditor=1,否则Auditor=0GS为解释变量,衡量企业国有股权的持股比例根据H1,预计G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根据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模型(1)控制如下因素:(1)承销商声誉(UWR),Megginson and Weiss[ 9 ]选取承销商在证券承销市场中的份额衡量承销商声誉,本文借鉴这种做法,选取证监会网站对承销商的排名数据,承销商声誉排在前10,UWR=1,否则UWR=0。

2)公司规模(Size),选取上市前一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公司规模的替代变量以往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Wang et al.,2008)3)财务风险(LEV),LEV为资产负债率,选取公司上市前一年末总负债除以上市前一年末总资产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风险会提高债权人的风险,债权人为降低代理成本,会提高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4)盈利能力(ROA),ROA为资产净利率,上市前一年末净利润除以上市前一年末总资产5)公司成长性(Growth),公司成长性越低,代理成本往往越高,其等于上市前一年销售收入的增长率6)公司年龄(Age),公司成立到上市的时间(年)Rock(1986)通过研究发现,公司成立年龄越长,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少,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会越小7)Cross(A股IPO之前是否发行过B股),不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监管环境存在差异,对审计师的需求不尽相同,若公司A股IPO之前发行过B股,则Cross为1,否则为08)内部职工持股比例(ES),内部员工持股是影响公司代理成本的重要因素,ES为内部职工股数除以总股数9)流通股比例(Trade),部分国有企业存在股权分置现象,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对审计师的需求各异,Trade为流通股数除以本次发行股数。

此外,本文在回归时还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2.H2的检验本文运用如下回归模型检验H2a—H2c:Adjret=?酌0+?酌1GS + ?酌2Auditor+?酌3GS*Auditor+?酌4UWR+?酌5Size+?酌6LEV+?酌7ROA+ ?酌8Growth+ ?酌9Age+ ?酌10Cross+?酌11ES++?酌12Trade+?酌13Overhang+?酌14Lag+?着 (2)式中,Adjre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IPO首日超额收益率为保证研究的稳健性,借鉴前人研究[ 10 ],Adjret需市场收益调整,模型(2)中的被解释变量Adjret为经过市场调整的首日超额收益率,市场指数收益选取深沪两市流通A股市值的加权平均收益作为替代变量如(3)式:Adjreti=■-■ (3)其中,Pi1是IPO首日的收盘价,Pi 0代表上市发行日的发行价格,Pm 1代表IPO首日的市场指数,Pm 0是发行日的市场指数Auditor和GS与模型(1)一致GS*Auditor为GS和Auditor的交互项根据H2a-H2c,预测Auditor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根据H2a,预计G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GS*Auditor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根据H2b,预计G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GS*Auditor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根据H2c,预计G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GS*Auditor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根据已有研究,模型(2)控制如下因素:(1)承销商声誉(UWR),承销商声誉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11 ]2)公司规模(Size),Tian(2011),郭泓等[ 12 ]的研究均发现公司规模越大,IPO抑价越低3)财务风险(LEV),财务风险越高,IPO抑价越高(Su D.,2014)4)盈利能力(ROA)5)公司成长性(Growth)投资者视高成长性和高盈利能力为有利因素,IPO抑价率会较小6)公司年龄(Age),Tian(2011)通过研究发现,公司年龄对IPO抑价影响显著7)A股IPO之前是否发行过B股(Cross),若企业在A股IPO之前发行过B股,说明企业的信息披露完善程度更高,公司已被市场认知,风险较低,IPO抑价会较低8)内部职工持股比例(ES),Tian(2011)的研究表明,IPO抑价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9)股份留存比例(Overhang),杜兴强等[13 ]发现,企业盈余留存比例越大,IPO抑价的机会成本越小,因而IPO抑价越大Overhang为企业留存股数除以本次发行股数10)上市时间间隔(Lag),若发行上市时间间隔增长,投资者的风险会增加,投资者在上市后需要更高的抑价以获得补偿。

Tian(2011)的研究也表明,IPO抑价率与公司上市发行时间间隔显著正相关Lag为发行日至首发上市日之间的间隔天数加1取自然对数本文在回归时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三、描述性统计检验选取CSMAR数据库2000—2016年中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在使用CSMAR数据库的数据时,为保证可靠性,对比了CCER数据库的数据若某些变量数据在CSMAR数据库中缺失,但在CCER数据库中存在,则选取CCER的数据;若二者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手工检索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以招股说明书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同时剔除变量数据同时在CCER和CSMAR数据库中缺失的观测值2)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剔除金融行業上市公司3)Winsorize处理数据,剔除1%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