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余志红时至今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师建议:“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要实现温儒敏老师所言的“1+X”,就必须正确地理解“1”的内涵,理解“X”的外延,将“1+X”的阅读效能发挥到最大,那么怎样来进行基于群文阅读的统编版教材1+X的教学呢?很关键的问题是“1”从哪里来?“X” 从哪里来?1+X以后怎么教?一、“1”的确定(1)“1”可以由单元主题生发每一个单元都有单元人文主题,下面还有一个语文要素,那么一、二年级也同样有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只不过他没有用单元页的这样的主题来呈现,每一个单元,它依然有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比如: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13《荷叶圆圆》,14《要下雨了》,这几篇文章都可紧扣单元要素夏天,都跟夏天有关,根据这个人文主题,可以生发出这样的群文议题——夏天的歌所选择的文本是《户外课会飞的小星星》《放暑假》《好热》2)“1”可以由单元语文要素生发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这个单元语文要素当中,其中有一个: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根据这个语文要素,可以生发出“故事里的情节顺序”这个议题,那么要复述故事,必须要掌握的故事情节的顺序,就是根据语文要素来生发出群文议题的3)“1”还可以由语文园地的内容来生发语文园地有多个板块,可以选取一些与群文阅读相关联的内容,比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里“和大人一起读”,语文园地七“和大人一起读”这两次阅读的内容,可以生发出一个群文议题——多样的童谣,这个议题的核心是多样的它呈现了多样有趣的童谣给孩子读其实在语文园地里面还有许多可以生发,比如:日积月累里有许多古诗词,你可以根据古诗词生发不同的议题4)“1”可以由某个语文知识点生发如三下第二单元是一个寓言的单元,选择了四篇课文,其中第6《陶罐和铁罐》,7《鹿角和鹿腿》,8《池子与河流》,可以从语文的一个知识点来生发议题,就是——寓言中的对比这三则故事里边每一篇故事里面都有一个对比,就从“对比”这个知识点来进行群文阅读5)“1”可以由一篇课文生发(作者、内容、表达形式、人物主旨等)可以指向一篇课文的作者,也可以指向一篇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是这篇课文的表达形式,人物甚至是主要主旨,都可以从里面来生发群文阅读的议题比如:五下第二单元,古典名著单元可以生发的议题实在是太多了,如:第7课《猴王出世》——“孙悟空的成长”,就扣住这篇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专门讲孙悟空的成长这样的一个议题。
生发出这么多的议题,目的是就是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化、进行延伸、进行拓展、强化巩固二、围绕议题精选“X”对于基于群文阅读的统编教材,X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1)课内组文①单元组文现在的统编教材很多都是单元主题来组文,每个单元的课文之间都有某种关联的,它是围绕着人文主题来进行,所以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群文阅读的材料比如:人物描写一组它本身就可以做一组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组文本②跨单元组文比如一组人物父爱或者是母爱的文章,我们可以跨单元,把不同单元的文本组合在一起③跨册、跨年段组文这些都是根据我们课内组文的方式2)课内外组文比如:《祖父的园子》这篇萧红的文章,可以生发两个议题:一是——作者的童年,以《祖父的园子》为“1”,再找与童年相关的文本组成阅读学习的文本二是——走进萧红,找一组文本全部是潇红写的同样的内容,可以生发不同的议题不同的议题决定了你x的选文是不一样的3)课外组文例如:五年级的第三单元——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对应的课外组文——大家谈汉字三种组文方式指明了选择X的方向三、1+X教学实践于泽元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群文阅读的秘密武器——就是结构化它是围绕着一个议题的一组相关联的文本进行结构化理解。
如《古诗中的酒》,选了四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过故人庄》《月下独酌》《凉州词》1)第一次结构化:得法通过《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学习得法如何从诗句当中得出喝酒之因、喝酒之景、喝酒之情,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及触情与酒的表达方式这是本节课基于一首诗的结构化理解2)第二次结构化:用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探究《过故人庄》和《月下独酌》两首诗中“因、景、情”之间的关系既有学法的迁移,更重要的是将三首诗通过比较分析之后,得出了“不同际遇、不同个性、不同的情景,决定了诗人喝酒时情感的不同同样只是一杯水酒,情感不同,喝出的滋味便不一样”这是这节课的第二次结构化的理解——将三首古诗结构化统整3)第三次结构化:比异最巧妙的是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了第三次结构化理解,那就是对《凉州词》一首诗的处理:“这一首和前边几首诗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因、景、情”的比对得出不同之处;前边三首诗的酒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个人在特定的经历中的情感但《凉州词》的酒中之情,除了个人情感,更有一份边疆将士的家国情怀4)第四次结构化:统整在结构化的理解了“酒随情变”后,诗人为何不约而同地把酒写进了诗中?在交流、诵读中,学生进一步認识到:诗中的酒已不只是物质上的酒了,更是一种精神的酒。
从酒寄情,情更浓以酒入诗,意更浓酒能寄托情感,也能催化情感当酒遇到无数情感丰富的诗人,便酿出了一篇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便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诗酒情怀这样层层递进的阅读与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外、向纵深发展,这就是群文阅读课堂努力追求的对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比、链接、聚生、共情,生成情感的浓郁和思维的丰富,在声情并茂中豁然洞明中华诗词文化的真谛1”是怎么来的,1+X在课堂上怎么教学,如何把它结构化,以上是我对基于群文阅读的统篇教材,1+X阅读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这些都是非常初浅,我把它抛出来可以引发我们老师们更多地思考,让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更加的精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