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PISA测试视角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情境设计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78KB
约7页
文档ID:226495270
基于PISA测试视角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情境设计_第1页
1/7

基于PISA测试视角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情境设计 【摘要】阅读情境是个体进行阅读活动的场所和背景阅读情境的生成,是阅读主体不断介入和接受并在深思默会中塑造自我的过程文章以一节英语绘本展示课为例,从PISA测试视角,围绕绘本教学中阅读情境的创设展开论述,旨在通过设计阅读情境这一教学行为,对学生阅读策略进行指导,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维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提升英语阅读素养关键词】阅读情境;阅读策略;阅读过程;阅读素养【作者简介】俞丽英,一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B-b/2020/02/101)PISA测试(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估项目之一PISA2018认为,阅读总是在某种场合,即在某种阅读情境下进行的,通过参与阅读活动,对阅读的文本进行理解、运用、评估、反思,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掘潜能、有效参与社会生活,不断提升阅读素养阅读情境是个体进行阅读活动的场所和背景,阅读情境的生成,是阅读主体不断介入和接受,并于深思默会中塑造自我的过程[1]64-66。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绘本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升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会有意识地补充相关绘本以辅助教学本文以英语Pete the Cat系列绘本中I Love My White Shoes教学为例,基于PISA测试视角设计阅读情境,以期为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一、“大情境”的背景支撑:认知绘本特色“大情境”指绘本系列所创设的整体情境在某个绘本系列中,即使是不同的故事,绘本作者以及插画师往往也会对绘本主人公和相关角色设定相对统一的性格,以保持这一系列绘本独有的风格[2]教师在教学其中某一独立绘本前,需要对整体情境有充分的认知与理解,才能更准确地对绘本进行解读,从而在绘本教学中更细致地处理教材,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一)设计“大情境”,解读绘本故事背景绘本故事的主人公Pete的性格特点与行事风格非常鲜明,但如果仅阅读这一绘本,学生与其情感联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绘本教学前要有大局观,对绘本的“大情境”进行创设只有这样,绘本阅读教学才会有滋有味、有因有果,从而保持图片、文字以及相关事物间的逻辑关联。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仔细研究这一系列绘本的特点,特别对作者和插画师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绘本封面及封底进行阅读和了解阅读绘本封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文字,包括课题、作者和插画师;二是读图,封面图片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具有情境性和启发性准确认读封面文字和图片,有助于学生认知该绘本故事的背景、激发阅读兴趣封底对绘本作者和插画师进行了详细介绍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封面与封底解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一系列绘本的认识更全面、阅读兴趣更浓厚二)在“大情境”中,建立读者与绘本的情感联结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需要情感意志和心理能力等多方面的支撑,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保持阅读热情阅读,同时也是一个提升情商的过程通过阅读,在和谐平等的阅读情境中,阅读者与作者进行无声的交流,最终达到心理相容教师通过设计“大情境”,运用图式激活、问题设定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身与绘本间的关系,使其形成积极联想,引导学生进行有动力、有方向、有主题的阅读[1]64-66比如,在绘本教学时,笔者通过问题“What color are your shoes?Are you wearing your new shoes today?Do you love your shoes?”,引导学生移情绘本故事的情境,与穿着崭新白鞋的Pete一起开启奇妙之旅。

在补充绘本时,教师要切忌“拿来主义”,即拿到一本绘本,没有对其进行充分解读,就直接进行简单而浅表的教学这种教学,因缺乏对所学绘本的深入理解,没有及时与绘本建立起情感联结,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保持,最終限制学生的实际收获和成长这是英语教师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二、“小情境”的多向联通:解读绘本故事“小情境”是指绘本图片和文字呈现给学生的单个教材情境,每一页图片都呈现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情境故事情境赋予绘本更具体、更细致的分镜头意义,可以让读者在“小情境”中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作者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表达的内容与意义,其中,包含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因此,“小情境”的设计同等重要一)运用多种方式,设计“小情境”大多数绘本篇幅短小,但有图有文,且图文之间互为补充、关联紧密、寓意深远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细致处理这些图文带来的“小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打通阅读与生活的通道,在理解绘本的基础上逐步内化为更丰富的自我体验1.图式情境,唤醒生活图式阅读绘本,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图”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均以图式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研究表明,学生大脑中储存的图式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其理解能力的高低,以及能否顺利形成更多的新图式。

学生通过阅读绘本中的图片,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原有图式,并形成新的内容图式,建立图式间的逻辑相关性,从而整体理解所看到的内容比如,这本绘本的第三页描绘了Pete的鞋子踩进了红色的草莓堆中学生能猜出鞋子将会变成红色,因为他们头脑中有清晰的图式——草莓是红色的,而且生活经验也告诉他们,草莓会把红色染到白色的鞋子上在设计图式情境时,教师要有“儿童立场”,即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与他们年龄、身心特点、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的情境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视角,超越了他们理解水平的情境,则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产生共鸣,无法顺利激活图式或建立新图式,不能准确理解绘本的含义及其传达的寓意2.文本情境,促进语境理解在阅读训练中,PISA阅读强调培养学生通过对文本信息的特征、时间、背景等要素进行筛选、辨别、分析、归纳,快速找到答案的能力在阅读绘本文字时,教师应利用上下文语境,指导学生迅速搜寻所需的已知信息,以理解生词、新句同时,文本中的信息并非全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有一部分隐藏在文本的句子和段落里,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语境中感知、分析和真正理解文本隐含的内容比如,绘本中反复出现的“Goodness,no!”,在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译文,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让学生听读模仿语音、语调,使其自然而然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天哪,他一定都不在乎!(我们不应该为这样的事烦恼,换个角度来看,这真是有趣的事情呢!)英语绘本语言地道,且富有韵律和趣味,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听读,熟读成诵,其意自现。

3.教材情境,链接知识情境PISA阅读要求学生将文本中搜索到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阅读文本中提供的观点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重组和意义建构,培养形成自己的见解能力,而不仅仅是评价基于图文的教材情境设计,正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除了在本故事中的经历,Pete的鞋子还会有怎样的经历?”这个问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知识,比如,踩到杧果堆里,鞋子变黄了;也有可能踩到榴梿堆里,鞋子变臭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自我代入:如果我也碰到类似的事情,将会是怎样的反应?只有深入思考绘本,再跳出绘本思考,绘本教学才会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二)在“小情境”中,指导阅读策略在本课教学中,针对绘本所具备的两个特点:图片精美和文字是重复循环式的笔者重点指导学生运用以下三个阅读策略,这三个阅讀策略也是绘本阅读教学中最为常用和主要的策略1.看图预测策略绘本的魅力来自图片与文字的多重叠加,图片能引发读者思考与想象,又能对文字做一定的解释与补充;文字往往简约而精妙,也是对图片的必要注解与示范在阅读图片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积极想象和预测,激活思维,从而深入理解文本意义。

在教学I Love My White Shoes绘本时,笔者先出示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再出示文字,进行文字的朗读与理解比如,当Pete鞋子的颜色不断发生变化时,教师让学生预测这一次他又遭遇了什么奇遇,走到了哪一种水果场地里?学生通过大胆预测,不仅激活了想象,也激活了原有的语言,同时也不断巩固新句式“He stepped in …”的运用2.理解受阻应对策略:词义猜测当文中出现生词时,我们并不提倡使用查字典这个传统的解决方式,而是更多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生词,进而培养其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猜测游戏”,运用猜测词义策略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使阅读过程更顺畅,不易被打断比如,在教学生词“brandnew”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听并结合简笔画对比两个句子“Pete the Cat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in his white shoes.”和“Pete the Cat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in his brandnew white shoes.”,从而在语境中理解“brandnew”是“全新的”意思。

3.理解隐含意义策略:推理推理是理解文本隐含意义的重要策略比如,在教学“And all the brown,and all the blue,and all the red were washed away.”时,从语法层面分析,这是一个长句,且以全新的被动语态“be washed away”呈现教学时,笔者没有从语法层面进行解释,而是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策略,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推断——Pete走到水里,鞋子上沾染的颜色全部被洗掉了,从而又推断出现在他的鞋子又恢复到白色了在推理中,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新句子,逐步清楚绘本隐含的意义推理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研究发现,与西方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逻辑推理式的外语学习策略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图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形成准确又深刻的认知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以提升,并逐步形成深入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三、“多情境”的无痕交互:感悟绘本寓意“多情境”包含文本情境、生活情境以及知识情境,还包括前面提到的“大情境”和“小情境”等多种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问、指导、互动等教学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在多维度、多场景的情境中,深入理解绘本,感悟绘本内涵,真正理解绘本带给不同学生的个体感悟。

一)情境转换,基于教师智慧地“导”绘本围绕Pete新鞋的遭遇展开,笔者先与学生自由交谈,通过“What color is your …?Do you like your …?”等话题开启课堂教学;接着,自然引入情境“What about Petes shoes?”开始绘本教学;最后,实现从绘本情境到学生自身生活情境的转移“When you…,did you cry?”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问、指引、评价和及时反馈等教学行为,智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思考和交流二)情境交互,指向学生自由地“思”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看图、阅读,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绘本所蕴含的更深层意思,实现课堂情境到生活情境的无痕转换比如,Pete穿着崭新的白鞋子走在路上时,他的心情如何?他是如何唱起歌的?如果是你,你是怎样的心情?又比如,每次他遭遇小变故,弄脏他的新鞋时,他有怎样的反应?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正是在这样的提问和思考中,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情境,对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