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兰斯顿·休斯诗歌中喻指意象解读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75KB
约7页
文档ID:226454663
兰斯顿·休斯诗歌中喻指意象解读_第1页
1/7

兰斯顿休斯诗歌中喻指意象解读 内容摘要:喻指是黑人文本中常出现的修辞形式休斯在诗歌中常常借用一些非裔民俗传统中的经典意象,对其加以改写并赋予社会现实含义文章借助喻指理论,分析休斯诗歌中的意象的双重含义,一方面体现诗人对美国非裔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非裔美国人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真实生存状态以及黑人独立坚强的民族抗争精神关键词:非裔 民俗传统 喻指 意象一.引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黑人文艺运动(The Black Arts Movement)的推动下,黑人文学作家主要围绕黑人文学的本质和功能所展开,以亨德森和盖尔为代表的黑人美学批评理论之后,主要针对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及经济分析,来说明黑人文学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但黑人美学排斥白人的文学批评方法、理论和术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些黑人批评家试图在以黑人批评家为代表的文学理论中的另寻出路他们开始在自己的文学批评中自觉运用西方白人的结构主义理论学说,如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米歇尔福柯等他们更注重从文学本身来构建黑人批评理论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在《黑人文学与文学理论》(Black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1984)《黑人形象:词语、符号与种族性的自我》(Figures in Black: Words, Signs and “Racial Self”, 1987)《意指理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理论》(The Signifying Monkey:A Theory of Afro-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1988)等著作中提出了一整套黑人文学话语批评理论—喻指理论。

在盖茨的喻指理论研究中,他研究的是文学作品最基本元素—文本语言,关注并且研究黑人方言土语和诗歌、神话等文学传统,从而建构了“意指行为”理论他结合了巴赫金、福柯、拉康、德里达和布鲁姆等批评家的理论,研究了大量非裔美国文学家的作品,如菲尼斯惠特尼,道格拉斯、威尔森、图默、赫斯顿、布朗、艾莉森、李德和艾莉丝沃克等,发现非裔美国文学作家继承黑人民间传说的语言的口语模式和神话、诗篇的修辞特点以及讲故事的特点盖茨既从黑人英语语言符号进行微观分析,又强调黑人历史文化心理和文学传承,从而构建非裔美国文学的分析框架他分析大量黑人文本发现“黑人性”,从而解释、界定美国黑人传统文本之间的关系,并阐释其中的隐喻和其他修辞方式,从而重构黑人文本话语体系喻指通常以一种隐喻的形式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是黑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话语模式,因此黑人文本常被称为具有“两种调质”[1]、“两种声音”[2]喻指通常包括语言、意象以及文本的喻指意象的喻指”就是指非洲裔美国作家对文本中非裔或吸附文学传统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进行重复、修订和改写,从而委婉表达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态度,含蓄地达到言此意彼的目的,使文本具有双重含义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哈莱姆文艺复兴中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主要是以詩歌为主,同时还包括长篇小说、剧本、短篇小说及自传等文学形式被公认为“哈莱姆的莎士比亚”[3]和“哈莱姆桂冠诗”、“自惠特曼以来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休斯大胆提倡黑人民俗文化传统,从中汲取大量黑人文化传统意象来进行诗歌创作,他在具有新黑人文学宣言《黑人艺术家和与种族大山》一文中宣称:“我们这些目前在进行创作的年轻黑人文艺家在毫无畏惧、毫不羞愧地表现黑皮肤的自我如果白人喜欢,我们很高兴;如果他们不喜欢也没关系……”[4]休斯有意识地把民俗方式、民间语言和民间故事融入作品中,努力体现非裔民俗文化传统他在《大山》中指出,“黑人艺术家只有从黑人民俗文化中吸收养分才能创造真正的黑人艺术作品”[5]在休斯诗歌中贯穿了许多关于黑人民俗文化传统的经典意象,从黑人宗教、地名、美国梦到美国黑人女性形象,这些意象背后都体现诗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同时诗人对这些意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更深层次地反映诗人对黑人民族、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担忧及黑人民族抗争社会不公的现实二.美国黑人宗教中耶稣意象喻指宗教是美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是美国公民的共同信仰,是维系美国存在的根基在传统基督教价值观念里,耶稣是神的化身,是拯救苍生的力量。

在基督教中,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但对于非裔美国人来说,他们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没有人身自由和平等权利即使在蓄奴制废除之后,由于社会歧视的存在,他们仍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美国黑人心中的耶稣形象往往代表着非裔美国人向往自由、公平、公正以及审判压迫者的强烈愿望这也是非裔美国黑人独特历史经历的宗教意识写照,是黑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及存在方式休斯诗歌“Feet o Jesus”,耶稣这一形象就传递出这一信息At the feet o Jesus,Sorrow like a sea.Lordy, let yo mercyCome driftin down on me.At the feet o JesusAt yo feet I stand.O, ma little Jesus,Please reach out yo hand.[6]按照正统的基督教教义,凡是加入基督教,都互为兄弟姐妹,都是上帝的子民,应该拥有同样的地位和权利但在诗歌中却由一个卑微的“我”来向耶稣祈求本应享有的平等,这种对话方式正好构筑盖茨对有声读物的画面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严重歧视和排斥,黑人得不到公正待遇,这种对话反映了非裔美国人对失语状况的困惑和尴尬感受,是非裔美国人在面对以圣经为代表的白人文本时的失语症,也是在白人强势权力话语面前丧失对话能力的一种表现,诗人也是借这一意象表达自己对于话语权的争取和对自我身份的逐步探索。

上帝这一形象的改写在“Litany”中得到进一步阐释……All the scumOf our weary cityGather upIn the arms of your pity.Gather upIn the arms of your love—Those who expectNo love from above.[7]从整个诗歌中似乎没有体现任何耶稣形象的代名词,但诗中的“you”与圣经中马太福音25句“whenever you did this for one of the least important of these members of my family, you did it for me!”遥相呼应,“你”泛指一切个人黑人渴望与上帝交谈,控诉在这“scum of our weary city”,黑人处处遭排挤和歧视,无法与白人平等共处,黑人的控诉独白恰好构成盖茨喻指中的黑人作家常用喻指方式——言说的书,它体现黑人在圣经面前拥有话语权的能力休斯给“you”——代表上帝赋予了社会现实含义,上帝这一形象被用作社会评判工具,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表达黑人希望脱离这种不公平社会制度,向往“自由”的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

希望在我们这个肮脏的社会,能有一个人人享受平等公正的社会三.代表黑人文化和历史地理空间的意象喻指非裔美国文学传统向来有把一些具有典型修辞和喻指含义的地理空间作为文学主题地理物理空间是人类历史的产物, 是一种人文事物和社会现象美国黑人的离散、逃亡和反抗的历史经历往往被非裔美国文学家在作品中通过在一些特定地理物理空间意象得到呈现休斯在他散文《黑人艺术家和种族大山》中,休斯借用了非实体意象“大山”来表达黑人作家对自己黑人身份感到自卑,怯于采用自己本民族的文学素材,完全迎合白人的评判标准,这是阻碍他們创作的巨大障碍他鼓励黑人作家应该抛开种族观念,提倡黑人民族自豪感,黑人作家应大胆运用自己民族多彩而独特的素材1921年休斯在《危机》杂志上发表的“黑人谈河流”这首诗,河流是全诗核心意象河流是人类的发祥地,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诗人在谈及他在创作这首诗时,看着列车从密西西比河上驶过,由这条古老的河流联想到黑人的命运,想到农奴制的废除,想到非洲的其它河流—幼发拉底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诗中提到的河流承载着黑人民族六千多年的历史,诗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黑人自身历史的追溯,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源远流长的河流,一方面联系着美国黑人的非洲渊源,一方面也喻指在1916年至1919年黑人大迁徙运动。

由于北方工业城市劳动力的短缺,成千上万的美国黑人像源源不断的河流从南部农村涌入北方大城市黑人谈河”通过“河流”这一隐喻意象表达美国黑人的精神之根以及民族自豪感而在诗歌“我也歌唱美国”则是对经典白人文本戏仿的喻指模式该诗标题模仿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同名诗歌,但对其诗歌中歌颂的美国进行修正和批判他在诗歌中一方面重现惠特曼诗歌中的美国——积极、快乐、包容,充满生机、民族多样和民主且富裕的国家,他使用惠特曼诗歌中同样的意象、陈词和形式,呈现理想中的美国另一方面他改写理想中的“美国”意象,现实中的美国却充满虚伪、种族歧视但诗人希望改变着现状,重收“美国人”的信心我们,人民,一定要收复/我们的土地、矿藏、森林、江河/群山、辽阔无垠的平原—/一切,这些伟大的绿色的州的一切—/重新造就一个美国”休斯借“美国”这个地名,表明对“美国”国家价值的认同,体现个人身份的归属美国”对休斯来说就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是自己为之奋斗的地方,他的光荣和梦想均与“美国”有关虽然“美国对于我从不是美国”,但仍要歌唱它赞美它,表明了他歌颂的不是眼前的美国,而是未来理想中的美国他不想做有名无实的美国人,而是要成为一个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完整意义上的美国人。

四.“延迟的梦”意象喻指“梦”是休斯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在他的两本诗集The Dream Keeper和Montage of a Dream Deferred都以梦为标题延迟的梦”以黑人在哈莱姆的遭遇为历史背景,休斯“延迟的梦”主题描绘的是黑人在哈莱姆所面临的挫败、失望和沮丧,它体现了非裔美国人实现美国梦的所面临的巨大局限性休斯的“Harlem”首次勾勒出“延迟梦”的意象What happens to a dream deferred?Does it dry up?Like a raisin in the sun?Or fester like a score—And then run?Does it stink like rotten meat?Or crust and sugar over—Like a syrupy sweet?Maybe it just sagesLike a heavy load......Or does it explode?[8]这是在“Harlem”一诗中最长的一节中,诗人期待我们对诗歌提出的四个问题作肯定答复难道它会像阳光下的葡萄一样被晒干?或者像疮一样化脓腐烂?难道它会像腐肉般臭气熏天?还是像腻人的涂有糖浆的糖果?诗人通过运用意象和比喻引导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美国黑人“美国梦”的幻灭。

诗中的梦借用哈莱姆来描写黑人的生存状况一方面代表美国黑人对哈莱姆的期待,成千上万的美国黑人涌向哈莱姆,希望寻找机会、良好居住环境、自由和平等但当他们来了之后,才发现这他们的美国梦幻灭了这里并不是理想之地,拥挤、剥削、贫穷,他们的梦被延迟了当数百万人的梦想被无限期延缓、中断时,人们和社会将会如何面对?诗歌最后用斜体“or does it explode?”来强调,如果黑人被长期压制,他们的自由平等梦一直被搁置,那么最终带来的后果可能想一个随时会被引爆的炸弹,希望黑人继续为平等主义的理想不断抗争诗人在“Good Morning”、“Same in Blues”诗中继续延续着“延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