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及与西方管理咨询业的差距 张云华 宋剑奇摘要:文章总结了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管理咨询业与西方管理咨询业的差距,只有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塑造品牌,才能走出适合本土管理咨询企业的发展道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应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缩小差距,塑造品牌,走出适合本土管理咨询企业的发展道路关键词:管理咨询业;营销策划;资本运作;战略研究:F270:A:1009-2374(2009)19-0065-02管理咨询是指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人深入企业,通过帮助客户企业找出生产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地改革方案并指导实施,使企业的运行机制得到改善,使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是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高自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兴起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生产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咨询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我国的管理咨询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企业管理协会的一个附属业务部门而逐步走向独立的,在吸收和借鉴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管理咨询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80年代的官办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春雷为我国社会经济指明了方向,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放宽,社会咨询在企业的发展需求中也相应的增加,咨询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工业企业,咨询领域也集中在科技和财务咨询,具体体现为“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和民间的“点子公司”,主体力量是科研机构中的部分软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
这个初步发育阶段的管理咨询业表现为:起步低、发展缓慢二)90年代前半期的策划期虽然初步发育阶段的管理咨询业呈现出非规范化、非市场化等特点,但管理咨询业实实在在地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零点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等一批外资和国内私营性质的咨询机构积极介入,管理咨询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咨询客体由工业企业逐步扩展到商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咨询内容也由以前的“点子”形式演变到了以战术性咨询为主,为改革时期的企业发展带来了一片生机三)90年代后半期的成长期在这个时期,管理咨询业进入到一个膨胀阶段,发展情况见下表:因管理咨询业界没有达成统一认识的行业管制和行业规范,导致许多管理咨询机构长期无序发展,加上从业人数素质偏低,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使得管理咨询业开始经历了市场浪潮的洗礼许多规模小的公司、与市场脱节的咨询机构被淘汰出局,而一部分有战略远见的国内管理公司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如“汉普管理咨询”、“远卓战略”等管理咨询的范围和咨询层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始发展到服务业、农业等部门,层次也由生产经营现场咨询发展到对企业高层次的战略管理咨询,如“营销策划”、“资本运作”和“战略重组”等。
二、我国管理咨询业与西方管理咨询业的差距我国管理咨询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西方管理咨询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创立动机不同欧美管理咨询由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发起创建,然后进入市场与商人结合,再回头服务于企业起源于企业、扎根于市场,其咨询服务侧重企业的具体操作和管理创新,当好企业的参谋,帮助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而我国的管理咨询起源于市场,按照“利益驱动”原则才进入咨询业,多由商人创立,聘请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研究者加入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的主要目标是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在具体开展服务中一味地迎合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管理的热点、难点采取回避姿态,导致我国管理咨询业缺少其从企业到市场这个关键环节,导致了许多的管理咨询公司脱离企业实际运行操作,更多地表现在只重视培训,忽略了指导企业内部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我国管理咨询市场需求尚不成熟从市场需求总量上看,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市场需求很大,但实际上很多咨询客体(客户)在对待管理咨询工作的态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管理咨询业的门槛低,有些不具备条件的咨询公司也相继成立,导致在给客户具体咨询的时候往往以失败告终,而客户的期望又较高,认为请来了咨询公司就必须把企业的效率或者竞争力提上去。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造成了许多客户企业不信任国内管理咨询公司,宁愿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咨询公司在这一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客户企业没有正确理解咨询主体(咨询公司)和咨询客体(客户企业)之间在管理咨询这一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三)西方咨询公司比较重视管理研究西方管理咨询公司在实际咨询过程中,能有机地将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提炼成一套适合自己业务拓展的操作指南手册,如麦肯锡公司出版的《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能定期出版研究册子和期刊我国管理咨询公司应树立百年品牌意识,要有科学、战略的高度,把提高自身竞争力作为研究的对象,才能使公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四)我国咨询公司规模小,集中度偏低从咨询业发展来看,大型公司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全球咨询业收入的50%来自于位列前30位的大型咨询公司为了满足管理咨询市场快速增长的需要,小型管理咨询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许多大型管理咨询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我国目前的管理咨询业总体还是处于“小、散、弱”的状态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万亿元,咨询业营业额只有近120亿元,仅占0.11%同比国际排名四十位的咨询机构年咨询收入总额达到了373亿美元相差甚远。
由于规模小、业务量小,公司永远做不大,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来,导致咨询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由于业务的非连续性,也导致咨询公司计划性不强,忙时临时招聘一些新手仓促应对五)我国咨询队伍人员结构单一、素质低我国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大部分是MBA或者企业管理类,工程、技术、信息等专业人才少,从大学毕业(理论)到实际工作(用理论指导),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人员结构过于单一,知识面窄,知识严重老化,缺乏现代咨询意识,缺乏战略观念、竞争观念、系统观念和强烈的责任感而国外咨询业既重视专才,也重视通才;既有科技人员,又有经济管理人员,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形成多元化的人才结构综观我国咨询业2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从幼稚期快速走向成长期,也由无序的自由发展状态走向规范化、行业化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应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缩小差距,塑造品牌,走出适合本土管理咨询企业的发展道路参考文献[1]刘仲康.企业管理咨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郑兴良.管理咨询[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3]王以华.工业企业管理咨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4]作者简介:张云华(1976-),男,江西丰城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宋剑奇(1973-),男,吉林白山人,威海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