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导言设计内容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 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着重讲讲联旧引新 法、制造悬念法、渲染气氛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历史课堂导言设计艺术性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前导 言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教学的质量好的导言应该要紧扣本堂 课的教学内容,渲染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么设计精彩的导言呢?本人在 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一直在摸索,现将自己的一点浅见提出来,供大家 一起探讨,一起进步联旧引新抓住新旧内容相似处或不同点沟通、对比,学新联旧,一环扣 一环例如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我这样设计导言:当时世界已被瓜 分完毕,后起的德国来到瓜分的宴席上时,己经没有它的席位了英 国抢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一,号称“口不落”德国工业急遽发展,已 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但其殖民地还不及英国的十分之一,也不如法 俄,德国这个暴发户怎么会满足于英法俄等帝国主义饱餐后的残羹剩 饭呢?于是它迫不及待地要按资本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扬言:“德 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英国在确保已抢得的殖民地后,并不知足,还想扩大英德才盾成为 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为了进行你死我活的争夺,双方加紧备战,剑 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任何一个政治事件都可能成为发动 战争的借口……这种过渡式的导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以达到温故知 新的目的,关键是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制造悬念或提问,或描绘,引发学生的悬念,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如讲述禁烟运动,1839年初,北京正是最寒冷的季节,可是 从北京到南方的大道上,人马车辆络绎不绝,相当热闹其中 有一群离开京城赶往南方的人似乎更匆忙,全然忘记了寒冷 这群人打头的是个骑马的武官,马后是一顶大轿,轿帘紧闭, 后面跟着几辆大车,车上装着行李这群人像是上任或出差的 官员,只是随从不多,派势不大可我们不能小瞧了他们,那 轿子里坐的正是道光皇帝指派的钦差大臣、赫赫有名的林则徐, 他这次出京,是奉命去广东查禁鸦片的,任务非常重耍,手中 有皇帝特赐的关防,课调动广东全省的军队,权利非同小可 这林则徐究竟是何等人物?他这钦差大学是怎样得来的?他禁 烟的结果如何?如果大家想知道答案,就跟着老师一起來学习 禁烟运动这一课这个导言中,我先进行描绘,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提出几个问 题,制造一系列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 可想而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之高。
三、渲染气氛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上新课前受到气氛感染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课导言如下:甲午中日战争后, 各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的狂潮胶州被占,广州被占,威海卫被占德国要山东,俄 国要东北,法国要两广,英国要长江流域……眼看中国就要被 瓜分,中华民族面临灭绝种族的空前灾难,怎么办?中国出路 在哪?民族希望在哪?难道就这样任人宰割吗?不!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民觉醒了,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首先觉醒了,他们看到了祖国的危 亡,愤然而起,企图用改良的方法挽救中国,振兴中华,于是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惊天大事:戊戌变法此话勾勒出一幅民族危机的立体图,三个设问,一个反问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愤 慨的活动状态以上都是木人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导言方式,当然 还有其他的导入法,如故事激趣法,设疑问难法,直观教具法 等不同的课堂可采用不同导言形式,总之,导言是为课堂服 务的,只要能起到好的效果,就不失为一种好的导言,希望老 师们能把导言的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使课堂教学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