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25964870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生物学的创新教学陆平安(怀远县支湖中学,安徽,蚌埠233400 )摘要: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形势,提出在初 中生物教学中,应以创新教学为基础,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 教学。关键词:问题;初中生物;创新教学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 说,应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作为学科创新教学 的主目标。然而,在单一的传统学科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将筛选好的、“精加工”的、“有用”生物学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窄化和扭曲 了教育的价值、功能及本质,而且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

2、背景下,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怎样改革?中学生物学科 的创新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值得我们每一位生物学教学工作者思考和探索。一、对初中生物现状的反思初中生物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造成这样 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实施方面。如:生物教育 评价影响了生物学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 科学自然观的形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等。其次是教材方面。 传统的教学比较重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侧重于研究如何教,而很少注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表征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式的学习。 面对工业化、信息化的年代,需要学习的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知

3、识,而是 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最后是生物学课程设置方面,从国外课程 研究看,设置科学的综合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世界性趋势,其意义十分深 远。如在美国中学课程中,把天文、地理、生物、人类学等学科高度融合成“地球科学”。我们知道科学是不大好分科的,是不可分割的。“综合化”的 课程则打破了人为分界,使学科更趋向于整合和完善,从而还科学以本来面 目。同时,“综合化”的课程使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在我国,由原国家教委授权,上海市在初中阶段进 行小范围的综合课程实验,浙江省大范围在初中开设综合文科与综合科实验, 这是对综合课程探索与研究的良好开端。初中生

4、物科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面 临着如何融入综合课程中去,发挥其在综合课程中的作用的迫切问题。基于对初中生物学科现状的反思及创新初中生物教学的尝试,我们提出 以“问题为中心”作为创新初中生物教学的切入点。二、以问题为中心,创新初中生物学教学(一)“问题”的界定这类问题我们称之为结构良好问题。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 学生沿着一条给定的“思维轨道”达到目标。但这类问题的解决一般主要涉 及的是学生陈述性知识,只能够反映和培养学生的一般智力。这种理想状态 下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与实践中并不多见,而且思维的既定轨道的形成阻碍了 思维的发散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这样就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 的恶性循

5、环。我们这里提倡的对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于学科教学情境中的初中生物教学进程及生活实际所设计的真实任务,它不是一般的具有明确给定 状态和目标状态的结构良好问题,也不存在着明显的解决途径,也不存在唯 一正确或者根本上就是开放性的结构不良问题,(所谓结构不良问题即指不是 沿一条路找到答案)它来源于学生的情感冲突和认知矛盾。在生命科学中, 生命现象是生物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的生命现象是问题不确实的缘故,而 生命现象,生命规律的统一、和谐美的正是生命科学的魅力所在。生物学上 的问题,大多具有这种结构不良的特点,如基因草图的发现对人类的影响如 何?多利羊的出现与多利羊的困惑等,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不同

6、的 层面、不同的角度,用所学的知识给予不同程度的思考和解答。在对这些问 题的探究中,学生感染了科学的精神,端正了科学的态度,学会了科学的方 法,同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以这样真实的任务来统 领一段时期内的学科教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复杂任务整合了学 生多重的知识和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性。而且问题 的解决不仅体现了学生创造力水平的高低,还能促进创造力的提高。(二)创新初中生物学教学创新生物学教学实际上是指生物学科教学由单一走向综合、由课堂走向 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改革过程,这种改

7、革是对生物学科教学目标、内容、 模式等进行全面改革。1创新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创新生物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创新发展。这样的教学目标包含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的部分,即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我们一方面要注 重学生的创造性智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将创造性智力的培养融合于智力因 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这一目标的实现 成为可能。如前所述,一般认为只有在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生命现象的矛盾与统一的发展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在复杂多 变的生命现象面前,学生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思维空间。而且

8、创造力是指向未 来的,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未知领域,以培养他们的科学 探索精神,科学方法及创新能力。生命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 证统一的,在创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积极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而且学生还可以从生生不息的生命运动中体验出人生的价值等。同时,学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技能及对自然、对社会的情感冲突 的直接体验,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创新生物学教学内容创新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不再是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组合及应用, 而是建立在良好的生命科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性的能够广泛迁移 的解决不良问题的综合素质而设计的教学内容,这种综

9、合素质不是直接教会 的,也不是形式训练所能达成的,而是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中逐步形成的。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也说:发现问题比 解决问题更重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中,“问题”是学生自己的,因而 应该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以个体特有的背景知识、兴趣、爱好、思维风格去感知矛盾和冲突,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明确问 题乃至解决问题。3创新生物学教学的模式首先“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教育心里学的研究 认为,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认知矛盾和情感冲突

10、,是激发学生 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只有这种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体,才能引起学生对认知和情感统一状态下的主动追求行为,最后实现由“认 同性”的生物学教学“创新性”的生物学教学转变。其次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的行为。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重 理论联系实际、重动手操作、重调查研究的学科,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大量 的书本上的间接知识和经验,还强调学生的实践中检验、应用、发展所学到 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以问题为中心”就要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和科学探索 中是泾渭分明的,社会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学习 知识技能,他们将不仅在实验室、图书馆,而且走进社会、走进自然,

11、甚至 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与技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发展为由被动 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能学转向会学,由单纯的课内学习转向社会学习,由 经验学习转向能力学习的巨大转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渐成长和富有创 造性。再次是以问题为中心,指导学生主动总结评价,以问题为中心指导学生 主动进行总结评价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便于学生把握生物学科学内容的 重点及结构,指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的因果、类比、时空等 联系的认识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优化学生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中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能进一步融会贯通地运用生物学 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

12、的情感体验,尤其是 能让学生体验到在解决新知识与原有价值体系的矛盾的过程中即紧张又兴 备,在问题解决后体验到成功和喜悦,充分感受生命活动中的创造美。因此,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生物学习的效能感,又能激发更强的求知欲与创造欲。最后是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创新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 中,借助多媒体的声、像、图、文的有机结合,可以使生物学知识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拓展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并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学习,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拓展,视野更加 开阔。我在教学中,注意使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来突破 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把课内和 课外的时间、空间、信息整合在一起。优化组合一切可用资源,来解决问题, 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参考文献周美珍主编生物教育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郝德永、越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王真东对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顾建民,王沛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