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团体体验式沙盘游戏课的实践探索 张岩杰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持续高度关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时代和社会的呼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因此,探索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模式,科学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为当今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一、团体体验式沙盘游戏课的提出自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集体教育原则以来,近百年的教育实践证明,集体教育模式是学校教育科学有效的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采用集体教育模式——中小学团体心理,是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中小学团体心理以团体动力学原理和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方式,符合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团体心理咨询流派大致分为精神分析学派、认知行为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每个学派的团体心理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作用然而,很多团体心理教育适合成年人,操作过程过于成熟,涉及的内容过于社会化,尽管很多心理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团体心理做了大量的探索,但是适合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团体心理,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年来,应运而生的沙盘游戏治疗在很多地区和学校被应用于对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
沙盘游戏的创始人多拉卡尔夫以威尔斯的“地板游戏”为雏形,以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为框架,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为理论支撑,把东方传统的哲学融汇于更为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实践中,为此它更适用于儿童的教育和治疗那么,如何使沙盘游戏走进学校课堂,以心理健康课的形式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我们通过2年多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沙盘游戏课的主题模式和教学模式二、团体体验式沙盘游戏课的模式(一)主题模式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不同,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沙盘游戏课的主题模式为聚焦主题式和开放主题式1.聚焦主题式沙盘游戏课心理健康课要依据不同地区的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循序渐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聚焦主题式沙盘游戏课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把纲要中某一内容分解成一个个主题较小、较鲜明且更易于操作的内容作为沙盘课主题如“感恩母亲”“夸夸我的同学”等聚焦主题式沙盘游戏课更有利于完成纲要中规定的教学目标2.开放主题式沙盘游戏课开放主题式沙盘游戏课目的是通过沙盘团体游戏的同学间的互动和亲自操作,赋予无形的心理,以可见的表现与转化形式促使学生感受和解决生活的某一节点或者某个时间段中,某个未释放和未解决的内在冲突。
它的内容取材于各个节假日、校园内的突发事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等如元旦、国庆节、某个事件等这种主题目标较大,内容不确定,给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和释放空间因为没有教师设置具体的目标要求,所以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更能够在放下防御、没有顾虑的自我探索中,最大限度地将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进行宣泄,接触自己的潜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进入自我修通过程这是教师为学生精心设置的一个特定背景下情绪释放的空间和时间二)教学模式沙盘游戏课的各个环节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符合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又要符合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内在冲突为此,我们把沙盘游戏课的教学模式设置为:破冰活动—主题规则—主题冥想—操作分享—分享整合—总结提升—情绪延伸7个基本环节,并提出了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方法要求1.破冰活动破冰活动,即团队建设,是所有心理团体活动前,为保证活动效果和完成活动目标而必备的第一环节沙盘游戏课的破冰活动与其他团体活动稍有区别沙盘游戏课活动地点和团队成员都是事先确定的,这里的破冰是帮助学生抛开其他学科课堂上意识被严格控制的一个過程,在这样的活动中身体和思维动一动,以起到放松身体、集中注意力和感受主题的目的。
具体内容就是通过教师精心组织的一些小游戏或者小娱乐增加沙盘主题下的破冰环节,能使后续的操作活动更有实效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沙盘操作前的破冰活动幅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慢慢把握太大了,后面的冥想进入时间会拖长,使课堂的密度缩小;太小了,则起不到破冰的效果2.主题规则这一环节就是当次沙盘课的设置和规则要求为保证这种设置不影响学生的自我潜意识探索,课堂伊始便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提出本次活动的规则需要注意的是,主题规则须在冥想之前,否则多数学生的潜意识会从冥想后的进入中走出来,不利于后面潜意识情绪的保持,进而影响沙盘的教育作用另外,主题规则的设置不能用学具操作,那样容易使学生的专注力分散,后面的情绪也很难带入3.主题冥想在完成破冰和规则说明之后,从这一环节开始,学生就真正进入到了潜意识体验中沙盘操作前的冥想是教师选取与主题相适宜的纯音乐,强调必须是纯音乐,否则有歌词的音乐会引发学生离开预先设置的主题冥想内容教师说冥想词时要以超低的气息语音、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把学生的心、意、灵带入潜意识沙盘主题之中,使学生超脱目前的环境控制,让意识更放松、更专注、更深层次地搜寻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自我画面或者感受。
冥想内容形象越清晰,越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越能引发学生进入潜意识之中操作时候要注意,开放式的主题冥想和聚焦式的主题冥想要有很大的区别聚焦主题式的沙盘冥想词,形象必须非常清晰具体如“夸夸我的同学”中的冥想词是这样的:“请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让我们的脑海里浮现一片片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场景,在那些温馨的画面中寻找一张张可爱熟悉的脸庞课堂上谁最热爱学习?活动课上谁最爱勇敢体验?运动场上谁总能为班级争分?在小制作比赛中谁总能拿大奖?同学间闹别扭,谁能公正评判?当你犯错误时,谁总能宽容你?在大家不开心时,谁又能用幽默的语言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停顿半分钟)同窗四年,600多天的陪伴,40多名小伙伴,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财宝,你找到了吗?你愿意告诉他吗?”开放主题中的冥想词要笼统,或者开放主题中只是播放情景音乐,没有冥想词如开放式主题沙盘“元旦”的冥想词是这样的:“轻轻闭上眼睛,以你最舒服的姿势坐好,可以将你的手放在沙盘中,与沙子做最亲密的接触调整好你的呼吸,感受气息在身体中的流动,让全身放松,再放松感受这优美的音乐,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都用心地去体会,体会那时的感受和你的情绪4.操作分享这是沙盘课的主体部分和重要环节。
操作活动是沙盘游戏活动的特点,极具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上一环节之后,同学们进入潜意识状态中,带着冥想环节感受到的画面或者感受,走入操作环节,小组成员按照主题规则操作沙盘操作环节依然有冥想时的音乐做为背景音乐,以连接学生在冥想中的感受待每个小组操作结束,开始组内分享操作后的分享是沙盘游戏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整个体验活动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待沙盘游戏活动在全班同学操作结束,在老师的指令下各个小组同时分享,就不能保证课堂效果的最大化一是操作部分时间太长,毕竟分享是沙盘课的重点部分;二是不利于学生操作结束后及时分享,容易中断潜意识连接;三是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容易阻隔了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分享内容的真实性降低5.分享整合这一环节是在全班同学的分享中完成的同学们经过小组分享之后,进行全班分享这时候需要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这个环节是对教师心理学素养和心理教育能力的一个考验学生分享的时候,会有很多个体化的情绪出来教师要注意:一是要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对于学生分享中的某些来自家庭或者学生本人的隐私事件要适度和无痕迹地阻止其说下去二是要恰当的共情学生在分享时会出现一些较强烈的情绪,教师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适度的情绪上的抚慰。
三是采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如参与性技术——倾听、提问、重复、鼓励、具体化和情感反应等,影响性技术——面质、解释、指导、情感和内容表达和开放等,引发学生深层次感受和思考,以促進学生的心理成长另外也可根据学生的分享,感受到学生的潜能优势,适时地运用叙事疗法的外部见证技术,协助学生在集体的见证中完成自我认同6.总结提升这是教师在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学生操作体验后的提升教师将学生在沙盘中探索到的规律、经验、方法等,进行总结提炼,帮助学生进行情感和情绪的整理和提升,使学生混沌的、模糊的、不完整的意识慢慢清晰和明了,形成新的正确观念和意识,并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存留,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自觉地践行和验证得来的感受和方法这一环节符合心理发展的“潜意识—意识化—潜意识”的自性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整合沙盘游戏课堂上要注意说教与教师总结提升的区别课堂说教”是教师自己的语言,它带有教师自己的价值观色彩;“教师总结提升”是教师依据学生体验到的感受,帮助学生提炼和觉察的真实情绪状态和认知课堂上学生产生属于他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感受,是个性化的,是珍贵的,教师不能打压和否定,要注意保护7.情绪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践行,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为此,这一环节是上一个环节的内化和深入学生要在教师的提示下,通过本活动的带入,将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在生活中去运用和实施没有这个环节的提示,有些学生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将缺少了生活实践的机会,削弱了主题教育的效果以上是我们对沙盘游戏课主题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解读,在已确定的主题下,7个环节环环链接同学们从意识到潜意识的体验、随机整合的教学内容,都会巧妙且不留痕迹地完成既能很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对新课改的精神进行了很好的贯彻和实施三、对团体体验式沙盘游戏课的思考中小学团体体验式沙盘游戏课已经在全区推广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了如下思考一)巧用微表情为沙盘团体游戏课服务团队成员的鼓励、协助,以及团队凝聚力的感染,都在个人的心理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团体沙盘游戏课的分享环节中,是体现团队力量的时候,但是若小组成员不能及时恰当地给予彼此抚慰和鼓励,就会使团队力量体现得不明显沙盘游戏的操作环节中,如何感受来自团队心理讯息?同学们在沙盘操作过程中偶尔露出的微表情和行为动作对团队成员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是有些欠缺经过探索,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尝试仿照表情,用胶泥做材料,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些一元钱大小的表情,粘贴在沙盘的四周外壁,使每个同学都可以触手可及。
它的作用是:在沙盘活动中,个别同学比较激烈的情绪出来后,其他同学不需要违背课堂纪律做大幅度的动作,就可以无声地送出沙盘表情,表达自己的关爱和鼓励等情绪二)沙盘团体游戏课与其他学科整合在分享整合环节中,教师要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适时地将德育教学、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符合了新课改的精神如马丁塞利格曼先生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既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如何巧妙地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在沙盘课中落实,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课堂操作模式:破冰活动—故事分享—小组讨论—操作分享—分享见证—总结提升—实践验证 7个基本环节我们将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样,品德教育的随机性就与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小学生在写作时大多无法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语文老师常常因此而苦恼沙盘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潜意识状态中,操作后分享的内容是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话完整,引发同学们表达真实的情感,并适时地暴露教师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感受语言,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既是心理教学,也是作文教学而且,教师请学生课下将自己分享的内容写出来,每人累计装订成册。
这是一部学生真情实感整理的文本集合——《心理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用文字表达感受和情绪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