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5515832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分享(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四组汉字中,均为形声字的一组是 ( C)A、颖 行 路 公B、裁 毓 戚 修C、哀 赖 佞 雒D、耆 豪 疆 眉2、在商代金文中,字体笔画的明显特征是 ( B)A、线条笔画B、块面笔画C、平直笔画D、方折笔画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同括号内的字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B )A、尺虫隻之屈,以求信(伸)也。B、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征)。C、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丧期无(無)数。D、他日发,则有馈其兄生 鸟我

2、(鹅)者。4、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 )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5、下列工具书中,收列材料遍及经、史、子、集,专门解释虚词的工具书是(D )A、经传释词B、说文解字C、经籍篡诂D、助字辨略6、后汉书斑超传,“互抱超马脚不得行”句中,“脚”字的词义发展成今义,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 (C )A、扩大了B、缩小了C、转移了D、没有变7、下列各旬中,“*”字用其本义的是 (B )A、立名者,行之*也。B、(蔡茂)梦坐大殿,*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C、譬众星之环*。D、平原远而*目兮。8、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其中“辩

3、”用的是 (C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常用义9、在“既至匈奴,置幣遗单于”中,“幣”用的是 (B )A、本义B、假借义C、今义D、引申义10、下列四句中,“且”作为副词,表示 “将要”义的是 (D)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B、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C、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D、楚人尚在,君必左,元与王遇,且攻其右。11、下列四句中的“尔”,用作指示代词,在句中充当定语成分的是 (A) A、虽曰匪予,既作尔歌。B、今尔出于崖矣。观于大海,乃知尔丑。C、盍各言尔志?D、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2、下列四句,与“男不耕耘,女不蚕

4、织”具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现象的是(A ) A、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B、(班)超手格杀三人。C、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D、孟尝君客我。13、下列四句中有使动用法的是 (A )C、秦兵尚强,未可轻。D、帝壮超 (班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14、传统“三十六字母”中的下列字母,属于舌音的是 (D)A、帮滂并明B、见溪群疑C、精清从心邪D、端透定泥15、广韵:“夸,大言也,苦瓜切。”这说明“夸”与“苦”的关系是(D)A、叠韵B、韵母完全相同C、声调相同D、双声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

5、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AC )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汉字中以“火”为形符的是 (ADE )A、然B、燕C、鱼D、烈E、照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CD)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4、下列各句中,“比”用作引申义的是 (ACD )A、家人失火,屋比延烧。B、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C、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5、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CDE)A、草创未就。B、三窟已就。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6、下列句子中,“为”作介

6、词,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动作的主动者的是(BCE) A、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C、父母之于子也,岂可坐观其为寇贼之所屠剥。D、为其老,强忍,下取履。E、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7、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 (CDE )A、惟兄嫂是依。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8、下列工具书中,按音序排列的是 (ACD )A、经籍篡诂B、辞海C、辞通D、词诠E、康熙字典9、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 (BD )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

7、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10、下列古注术语中,用于注音的术语有 (ACE )A、读如B、读曰C、读若D、言E、如字三、填空题l、“贼”字的声符是则。2、“归还”的“归”的繁体是歸。3、国语晋语:“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句中“干”字用的是它的引申义。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勤”的意思是辛劳(或辛苦)。5、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一些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这些古籍汉以后被尊奉而称为经。6、毛诗正义中包括了汉代毛亨作的传、郑玄作的笺以及唐代孔颖达等人作的正义。7、左传鞌之战:“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

8、于蔽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齐侯请战的表达方式,在修辞上称作委婉。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的首联出句是“城阙辅三秦”,那么它的颔联出顺的平厌句式应是平平平厌仄9、中古的平声调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这种分化是以字的声母的清浊为枢纽的。10、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四、解释题(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 (每小题1分,共10分)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参加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责骂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 消失 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用5、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释憾: 发泄不满6、秦王有虎狼之心,

9、杀入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尽7、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入。桀:通“揭”,举起8、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倍:背叛 9、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尽10、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白;显赫,显明(二)说明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豕人立而啼。而:连词,连接状语“人立”和中心语“啼”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乎:介词,相当于“于”。3、臣不意永昌风俗敦值乃尔。乃: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竟然”。4、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曾:副词,表示加强语气,可译为“竟”、“竟然”。5、射其御者,君子也。其:指示代词,那。五

10、、简答题1、指出下列5个字的形符,分别说明它们与字的本义的关系。颇 髡 耨 融 段 1、颇:从页,从页的字本义与人头有关。髡:从*(该字的上半部分),从*的字本义与毛发有关。耨:从耒,从耒的字本义与农具有关。融:从鬲,从鬲的字本义与炊具有关。段:从殳,从殳的字本义与击打有关。2、相同:“之”、“焉”都是指示代词。“之”、“焉”都可以充当及物动词的宾语,如例。相异:“之”可作定语,如例;“焉”则不能。“焉”字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是”,在句中作补语;“焉”常用在结尾,兼表提示性陈述语气,如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之二虫又何知?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

11、可壅也?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 晋国,天下莫强焉。六、古文今译题 (将下面一段文章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1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一同判决虞常。(2)复举剑拟之 又举起剑来对他比划着。(3)空以身膏草野 白白地让自己的躯体去作野草的肥料。(4)何以女为见干嘛要见你。(5)反欲斗两主 反而要使两国君王互相攻打。七、古文标点短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凡 治 国 令 其 民 争 行 义 也 乱 国 令 其 民 争 为 不 义 也 强 国 令其 民 乐 用 也 弱 国 令 其

13、 民 争 竞 不 用 也 夫 争 行 义 乐 为 用 与 争为 不 义 竞 不 用 此 其 为 祸 福 也 天 不 能 覆 地 不 能 载 晋 文 公 伐原 与 士 期 七 日 七 日 而 原 不 下 命 去 之 谋 士 言 曰 原 将 下 矣 师吏 请 待 之 公 曰 信 国 之 宝 也 得 原 失 宝 吾 不 为 也 遂 去 之 明 年复 伐 之 与 士 期 必 得 原 然 后 反 原 人 闻 之 乃 下 卫 人 闻 之 以 文公 之 信 为 至 乃 归 文 公 故 曰 攻 原 得 卫 者 此 之 谓 也 文 公 非 不欲 得 原 也 以 不 信 得 原 不 若 勿 得 也 必 诚 信 以

14、 得 之 归 之 者 非独 卫 也 文 公 可 谓 知 求 欲 矣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句号亦可)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八、古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妆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