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551536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分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D科学实验2.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4.“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

3、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0.“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1.“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

4、性与规律客观性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3.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

5、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对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1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1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

6、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1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20.“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A.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

7、:“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 实践标准并不确定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23.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日宣布,他

8、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 )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B. 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4.“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A. 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 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 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 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B 4.A 5.C 6.B 7.B 8.C 9.A 10.A 11.A 12.B

9、 13.A 14.C 15.C 16.C 17.C 18.B 19.A 20.D 21.D 22.A 23.B 24.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3.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

10、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4.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5.“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

11、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8.“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C教条主义 D唯理论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0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

12、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11.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A.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C. 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 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12.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C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13.价值的特性是( )A客观性 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14.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上说明了( )A. 认识来源于经验 B. 在经验的积淀中加深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