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定位技术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224866190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定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定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定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定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定位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TK 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定位技术,实施动态测量。在RTK 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 GPS 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通过输入的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实时得到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1 、 RTK 在铁路定测中的作业模式1 1 选择作业时段铁路沿线地物地貌复杂多变,为获取完整的数据,必须根据卫星可见预报和天气预报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的几何分布越好,定位精度就越高,卫星的分布情况可用用Planning 软件 查看多项预测指标,根据预

2、测结果合理安排工作计划。1 2 建立测区平面控制网根据中线放样资料,用GPS 静态测量方法建立测区控制网,相邻点间间距5 8 公里,并与国家点联测,求出各控制点平面坐标,同时投影变形不得不考虑,变形的程度与测区地理位置和高程有关,铁路线路短则数十公里,长则上千公里,跨越范围广,线路走向、地形情况千差万别,长度变形各不相同。在3o 投影带的边缘,长度变形可达以上,导致中线桩由图上反算的放样长度与实地测量长度不一致,无法满足放样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弱长度变形。1 3 高程控制测量GPS 得到的高程是大地高,而实际采用的是正常高,需要将大地高转化为正常高。而测区的高程异常是未知数,且高程异

3、常的变化较复杂,特别在山区精度较差。此外,新线定测要求约每隔2KM 设置水准点,而有些地形环境不能满足GPS 观测的条件,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拟合的高程精度不能得到保证。完全 用 GPS 替代等级水准难度大。因此等级水准仍采用水准仪作业模式。1 4 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合理选择控制网中已知的WGS84 和北京54 坐标(或地方独立网格坐标)以及高程的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为RTK 动态测量做好准备。选择转换参数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要选测区四周及中心的控制点,均匀分布;为提高转化精度,最好选3 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1 5 基准站选定基准站设置除满足GPS 静态观测的条件外,还

4、应设在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的位置,便于电台的发射。可设在具有地方网格坐标和WGS84 坐标的已知点上,也可未知点设站。1.6 放样内业数据准备利用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程序完成全部计算工作。将线路的起点坐标、方位角、加直线长度及曲线要素输入,程序根据里程计算出全线待放样点的坐标,其中直线上每50 米一个点,曲线上每10 米一个点。按相应的数据格式将放样点坐标导出成Trimble DC 文件,通过Data Transfer 将 DC 文件导入到外业掌上电脑供外业调用。将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基准点上,开机后进行必要的系统设置、无线电设置及天线高等输入工作。流动站接收机开机后首先进行系统设置,输入转换参数,再进

5、行流动站的设置和初始化工作。通常公布的坐标系统和大地水准面模型不考虑投影中的当地偏差,因此要通过点校正来减少这些偏差,获得更精确的当地网格坐标,且确保作业区域在校正的点范围内。2、应用实例2003 年我公司对官柴线延长至新安煤矿铁路专用线进行定测。该专用线全长14.095 公里,测区地势平坦,除几处外都较适合GPS-RTK 测量。作业时将基准站设在大致全线中心处,距离最远待放样点7km 多,满足作业要求。2 . 1 劳动组织及作业进度利用 RTK 技术进行线路定测,将常规的沿线路中线测量模式改变为线路坐标控制测量模式,直接利用控制点测设中线,一次放岀整桩和加桩,无需在做交点的贯通测量,进行中线

6、、中平、断面的一次作业。采用 1 + 2 作业模式:基准站1 人;流动站 4 人,其中 2 人操作 GPS,1 人写桩号、打桩, 1 人背木桩,1 人用流动站作断面;抄平组7 人,其中 2 人记录, 2 人司镜, 2 人跑尺, 1 人拉链。作业时,由流动站放样中桩点,抄平组马上测其高程,另一流动站作断面。且根据地物地貌的属性可对观测点进行属性编码,以取代原有的中桩记录。实际作业进度,每天完成新线定测2.5 公里。对于要观测的跨线高和不适合RTK 放样的点,可以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现场无法用GPS 测 量的断面可由抄平组完成。2 . 2 精度情况公司未配 GPS 时,均采用全站仪放样,多年

7、实践表明,全站仪中线测量精度较高,为检验GPS- RTK 测量的精度,我们事先用全站仪放样一段线路,并将结果作为参考值,两种作业模式的成果比较如下:坐标比较中桩里程全站仪放样点坐标GPS 放样点坐标坐标差值 /mmXYx 二5X5YK0+0.0003868647.043503172.5713868647.045503172.570-2+1K0+ 50.0003868689.751503146.5703868689.750503146.571+1+1K0+ 68.0023868705.127503137.2083868705.126503137.206+1+2K0+ 78.0023868713.

8、661503131.9963868713.662503131.9981-1-2K0+ 88.0023868722.152503126.7133868722.152503126.715-1-2K0+ 98.0023868730.553503121.2893868730.552503121.292+1+3K0+108.0023868738.815503115.6573868738.816503115.654-1-3K0+140.0003868763.948503095.872 3868763.949503095.874 -1 -2K0+180.0003868792.170503067.567386

9、8792.169503067.567+1+0K0+220.0003868816.377503035.7613868816.378503035.765-1-4K0+236.5693868825.125503021.6923868825.130503021.691-5+1K0+240.0003868826.839503018.7203868826.844503018.716-2+4K0+260.0003868836.142503001.0193868836.146503001.025-4-6K0+280.0003868844.245502982.7393868844.240502982.740+5

10、-1K0+300.0003868851.113502963.9593868851.116502963.963-3-4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最大平面较差为7mm ,因此,我们认为RTK 测量成果质量可信。3、RTK 动态测量的特点1) 在能够接收GPS 卫星信号的任何地方,可进行全天候作业。2) 经典 GPS 测量不具备实时性,RTK 动态测量弥补这一缺陷,放样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误差不累积。3) 流动站利用同一基准站信息可各自独立开展工作。4 )实时提供测点三维坐标,现场及时对观测质量进行检查,避免外业岀现返工。5) GPS 误差不累积。4、结束语RTK 技术不仅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随着RTK 技术的提高,这项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测图工作中。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可大大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内外业劳动强度,因此 RTK 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路测量手册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2. 孔祥元.控制测量学(上下册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