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性分析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81KB
约7页
文档ID:224860847
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性分析_第1页
1/7

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性分析 刘伟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在一些道路的交通建设中,隧道方案以能缩短行车里程等优点,得到普遍应用当车辆在驶入、通过和驶出隧道的过程中,隧道内外亮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会出现一系列的视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在隧道口易发的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预防,改善和减少交通事故,便变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关键词:夜间行车;隧道出入口;眼动特性1 驾驶员夜间眼动特性的影响因素1.1 驾驶员因素一是年龄人眼的视觉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尤其是夜视力、动视力、深视力等据调查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驾驶员夜视力最好二是眼睛生理状态眼睛的生理状况如眼疾影响视力,眼科疾病会造成驾驶员的夜视力丧失三是营养缺乏对眼睛的容养素,会导致夜视力下降四是疲劳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员明、暗适应时间延长五是视觉后象当光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所停留的视觉映象叫视觉后象由于夜间行车时路上的照明情况不均衡,忽明忽暗,极易给驾驶员产生视觉后象,从而影响驾驶员对夜间驾驶信息的判断以上因此都是影响驾驶员安全行驶主要原因1.2 自然环境因素夜间由于没有足够的能见度,驾驶员视野相对比白天小,进入驾驶员眼中的信息也少。

在夜间条件下,对色彩的分辨力下降,对距离判断失误,对车速估计较低等,这些因素都与交通事故明显增多有关2 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性分析2.1 试验设计(1)被试者选择试验选取不同行业、驾驶经历、职业、年龄和驾龄的9名男性驾驶人作为被试对象全部被试者均有5年以上驾龄,持有B照以上驾驶资格证;技术娴熟,且有良好的驾驶习惯;视觉机能正常,无生理、心理缺陷和重、特大事故记载2)试验设备试验选用江铃全顺(福特)JX6541B-H车辆作为试验车采用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生產的Eye LinkⅡ型眼动仪、GARMIN GPS手持集思宝60CSx,Dewetron 16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对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眼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专用数据库,以存储观测点位置和时间等实时参数3)试验道路试验路段全长45.6km,有13座长短不一的隧道试验隧道为其中的南五台隧道,全长2 516m,双洞分离双车道通行,内有照明设施因该路段未全线贯通,交通量较小,驾驶人可在自由流交通状态下驾驶和获取道路环境信息4)试验方法本试验按照双盲原则进行试验设计,选用简单重复试验方案在试验进行时,驾驶人按照试验要求佩戴相关测试仪器,随道路线形和交通设施的变化,按照通常习惯驾车穿过隧道,眼动仪实时记录驾驶人注视点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参数。

当车辆到达观测点时,主试者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记录观测点位置和时间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消除相关因素影响,在同一隧道不同入口往返各进行一次试验,取试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的结果2.2 试验结果在试验时,眼动测试仪自动实时记录相关参数针对在隧道出口前200m和出口后200m范围不同被试者的试验数据,经Datawiew专用软件分析,以不同被试者的参数均值表征驾驶人在隧道出口段眼动特征观测点位置以隧道出口为0点,车辆行驶方向为正向,50m为观测点间隔,按车辆行驶方向分别记为-200、-150、-100、-50、50、100、150、200m考虑表征动态环境下人的视觉特征的主要参数,试验选用持续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扫视幅度进行描述持续注视时间是指驾驶人对某一固定区域的注视时间,它反映驾驶人对某一固定区域的关注程度注视次数即注视点的数目,它与观察者所需要处理信息的数目有关系扫视幅度表征眼球转动角度的大小,一般与扫视平均速度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从驾驶人发现隧道出口起,随着与隧道出口的逐渐接近,注视时间不断减少,注视次数亦减少,而扫视幅度逐渐增加;出隧道后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时间稍微增加,洞外扫视幅度大于隧道内,但变化幅度较小。

3 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安全行车的措施为更好地确保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行车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3.1 暗适应检查在选拔驾驶员的时候,要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不仅要检查驾驶员的夜视力,辨色力,还要检查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等车辆部门应合理派发暗适应强的驾驶员进行夜间行车同时,又于由老年驾驶员夜视力减退时间较早,夜间不易出车;列车驾驶员夜间尽量派年轻人,以提高安全系数3.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驾驶员应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尽量少抽烟,严禁在驾驶车辆时抽烟,严禁酒后驾车,注意卫生尤其是眼睛的生理状况的卫生保持眼睛的健康清洁,若身体不适开车时应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服用影响行车安全的药物3.3 把握夜间行车规律,提高夜间行车能力一是严格控制车速,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措施二是注意增加防止追尾的安全距离夜间行车时,视线既不良,又常遇危险情况如隧道行驶过程中,尽量增加安全距离,以防追尾造成事故三是不要疲劳驾驶夜间行车特别是午夜以后行车最容易疲劳瞌睡,如稍有疲劳感就应振作精神或停车休息片刻3.4 隧道出入口段设置(1)设置警示牌在出入口处及隧道内,可以设置一些警示牌或者一些可以缓解疲劳、降低烦躁心理的指示牌,使驾驶员更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设置特殊灯光带设置特殊灯光带,通过不同的灯光和幻灯图案变化呈现出“蓝天”“白云”“彩虹”等景象,可以使驾驶员和乘客仿佛置身室外,有助于缓解驾驶和乘车的疲劳感 (3)设置缓冲带在入口处设置缓冲带,即适度延长入口处的长度,或者是将入口处的一小段距离设置成透明的玻璃罩,将颜色缓慢由浅变深;出口处与入口处相反,即将颜色由深及浅 (4)设置吸尘装置考虑到各种极端天气,譬如雨、雪、雾等,应该在隧道内设置备用能源以及吸尘装置(吸尘装置主要是为防范沙尘暴及尾气排放对驾驶员视觉造成的影响)在隧道内多设置通风口,可以使空气流通,减少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对驾驶员的影响4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公路隧道通车里程逐年增加交通事故资料表明,公路隧道出入口段夜间事故发生比例非常高,其中与驾驶员相关的事故率最高90%以上的道路交通信息是驾驶员通过眼睛来获得的,因此,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征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赵炜华,刘浩学.高速公路长隧道夜间出口照明优化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2(05)[2]赵炜华,刘浩学,刘玮,林淼,朱彤.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1(03)[3徐北平,张剑,梁纪,张鹏.]隧道进出口驾驶人瞳孔变化特性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1(05)[4]丁光明,刘浩学,赵炜华,施卢丹.高速公路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规律[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5]胡英奎,翁季,李毅,陈仲林,张青文.道路照明条件下驾驶员瞳孔大小变化规律[J].重庆大学学报. 2010(08)卷宗2018年11期卷宗的其它文章“后‘茶馆式’”图情教育是引领学生“悦读”的一种特别途径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与发展市政工程施工中顶管技术的应用职业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汉风古韵路在何方沥青路面养护的微表处理技术分析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