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20000, 字数统计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24860762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20000, 字数统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哲20000, 字数统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哲20000, 字数统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哲20000, 字数统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哲20000, 字数统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20000, 字数统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20000, 字数统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偏斜理论内在地包含了原子对自身同他物的一切关系的否定。这就是说,与原子发生关系的不能是别的东西,而只能是它本身。又因为原子数量众多,大量的原子相互间发生关系就构成了排斥,马克思据此指明了整个伊壁鸠鲁哲学在希腊哲学史和整个启蒙思想史中的重要意义,即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它是同那种把自己看做直接存在的东西、抽象个别的东西的自我意识相适应的。3037在伊壁鸠鲁那里,人生的终极价值就在于脱离痛苦和困惑,获得自我意识的心灵宁静,这就是伊壁鸠鲁的终极关怀思想。这种终极关怀思想的缺陷在于它只是从个别的自我意识即自我意识整体结构的一个环节出发来寻求终极关怀,因而这种终极关怀思想必然是片面的、缺乏现实性

2、的。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已经初步构想出自我意识的完整结构,并准备撰写一部阐述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这一组哲学观念的著作。尽管后来马克思并没有写出这部著作,但在他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具有完整自我意识的现实的人。在这一基础上,人类对终极关怀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改造才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和对终极关怀的不同理解。虽然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都认为原子作为纯粹的、独立的和永恒的物质,不应该包含时间这一因素,但是在规定脱离原子世界的时间及脱离的方式方法上,以及在把时间归入何种论域的问题上,他们又有着很大的不同。3051德谟克利特一方面把时间从原子概

3、念中排除掉,另一方面却又把时间移置到主体的自我意识中,提出实体在时间中的生成问题,但这实际上是把时间作为实体来看待,从而取消了时间概念。与之相异,伊壁鸠鲁则进一步区分了本质自然界和现象自然界。本质自然界是原子的世界,这里无时间、无变化,是一个线性的世界,对此我们只能用理性来把握;现象自然界是一般实体的变化的世界,人的感官可以感知到自然界偶然的变化。而作为变化之变化,或者说现象世界的纯粹表现形式就是时间。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对现象自然界的肯定包含着深刻的终极关怀思想。依据伊壁鸠鲁的理论,现象自然界虽然是与原子世界迥异的独立存在,但是其却与本质自然界一样真实可感。这样,人的感官知觉也就与理智一样真

4、实可靠,丰富多彩的感性生活也就是值得人类追求和为之努力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性知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终极关怀遂成为真理,成为。在现象自然界这一限度内,时间是人的感性知觉的抽象表征形式,人的感性知觉就是形体化的时间。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正如原子不外乎是抽象的、个别的自我意识和自然形式,感性的自然也只是对象化了的、经验的、个别的自我意识的表征,而这就是感性的自我意识。”3054总之,从博士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马克思对感性化、对象化的自我意识的重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在今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重要理论成果的雏形,当对象化的自我意识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劳动实践时,时间就

5、成为了人类发展的空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人的本质理论。在黑格尔看来,人的精神是人的真正的本质,人类社会也不过是绝对精神的一个环节。黑格尔把人变成“自我意识”的对象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人的意识,这样人就丧失了在改造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和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成为受绝对精神掌控的傀儡。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或者说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只有在现实的、感性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生命活动的外化和对象化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3113 尽管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基

6、础来构建自己的辩证法体系,但它却以本末倒置的方式潜在地包含着批判的一切要素。3112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非对象化,看做外化和对这种外化的扬弃。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形象性的人、现实的人和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32101在这一点上,作为黑格尔辩证法严肃批判者的费尔巴哈却远远不及,费尔巴哈所理解的“自然”是脱离人的生产生活的自在之自然,他所理解的“人”是抽象的人,而不是处在对象化实践活动中的现实的人,他眼中的“人”只是感性对象而不是从事感性活动的人。当然,黑格尔所理解的劳动也仅仅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黑格尔眼中的感性、现实、生命都具有虚无性,而唯一真实的存在只是

7、意识,一切外在的对象都不过是意识的自我外化,即对象只是对象的外观和障眼的云雾,因而是必然要被扬弃的。32108马克思没有像黑格尔那样从否定的抽象出发,也没有像费尔巴哈那样从被片面理解的自然界和人出发,马克思的出发点是感性的、现实的自然界即属人自然界,而自然的发展就是一个向人生成的过程;人的本质也不是一个独断的结论,而是在自由自觉地改造自然活动中不断展开和生成的过程。3112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人类可以通过这种对象化来确证自身的“自然史”。通过对人的本质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把人类生活从宗教和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而凸显出人类的主体地位和自由自觉改造自然、创造社会历史的伟大

8、能力,人至此才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和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才有力量去追寻终极关怀。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劳动异化进行了揭露和痛斥,对异化现象加以详细分析,对异化根源进行了科学探究,并指明了克服异化和废除私有制的现实革命道路,这一切都蕴含着他对终极关怀问题的深切关注。所谓“异化”就是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渐背离自己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固化了在生产劳动中自然发生的分工合作,僵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异化”遂成为束缚人的生命活动和本质力量的枷锁,是导致现实生活背离人的类本质的根本原因。3389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异化首先是产品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和所有者是分离的,劳动者只

9、有出卖劳动力和获得仅能支持温饱的工资的权利,劳动产品和生产资料则归属于资本家私人占有。劳动是人的自主活动的唯一可能形式,但现实的劳动却变成了被迫的强制劳动,成为了生产线和机器的附庸。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不是自己肯定自己,而是自己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3254为此,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3257关于劳动的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就是人的类生活,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展开和实现过程,是人的生活的内容和目的。异化劳动则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把劳动这种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贬低为维持生存的最低手段和最后手段。

10、异化劳动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工人为此生产出一个处在劳动过程之外的畸形社会关系,即工人资本家/有产者劳动。3389人类历史步入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就日益分为两大对立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或称为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资产阶级正是凭借私有财产和手中的特权才能够将工人投入生产过程和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产品,私有财产实际上不过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和必然的结果。因此,要克服异化劳动和把社会从私有财产及奴役制当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这其中还包含着普遍的人的解放、对私有制的彻底革命和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追求实现终极关怀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同时是人向社会的、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就

11、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时代。迄今为止的工业化历史就是自然向人的生成,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展示,尽管是以异化的形式来表现的,但自我异化和对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工业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积累正构成了异化扬弃的基础。资本主义时代作为私有制发展的顶峰,在改造自然的能力上达到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企及的程度,尽管个人的生命活动受到压制和损害,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本质力量是发达的。共产主义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而是在充分占有以往的工业成就和人类社会发展物质基础之上的人类的最终解放。3445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维持生计的手段,作为不受压抑的生命活动和创造现实生活的劳动实践遂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在高度

12、社会化的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人的需要、人的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的全面的本质、内在的丰富性、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均会得到不受压抑的发展。是青年马克思向成熟马克思发展的转捩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把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研究成果定位为对自己过去哲学信仰的清算,同时也以批判的形式阐明了自己的见解和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见解的分离。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从黑格尔的信徒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关键是实现了哲学基础的置换,完成了对整个黑格尔体系的革命。以现代哲学发展而论,不论是老年黑格尔派还是青年黑格尔派,走得都是一条观念论路线,研究者们只是抓住黑格尔体系的一个方面来反对整个体系

13、,或者反对别人所抓住的方面,他们的出发点是自我意识、自我观念和个体精神,而马克思则立足于现实的历史的人,从现实个人的自主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 费尔巴哈也谈到了“人自身”,但他所理解的人只是抽象的直观的人,不是以社会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不是“感性的活动”的人。35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实的历史的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3067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生命的个人”,当个人的肉体组织得到确认就会产生维持生存的需要,发生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界和人自身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发展就构成了全部历

14、史的内容。3068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实现的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置换,其核心意义还不在于历史解释方式的转换,批判,既在一方面取消了统治阶级的谬论对人们意识的迷惑和压制,又在另一方面构成了现实革命斗争的先导。这就是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075而也只有“现实的历史的人”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体,才能够成为以自身感性活动改变现实生活和追求自身终极关怀的现实力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再从人的本质规定出发来批判社会历史现实,而是以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现存世界的生存状况为基础来探索人类解放和幸福的可靠道路。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

15、实现真正的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关系,以及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和交通状况共同促成的。”3075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的“市民社会”,而已经形成的交往形式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到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过程,一旦突破了临界值,这时革命的时代便到来了。革命的本质就是用适应于更加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同时适应于更为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的交往形式来代替旧的交往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每一次革命或者改革都推动了个人自

16、主活动的展开和解放,革命或改革因而成为创造现实解放的历史活动。过去的历次革命只是推翻旧的共同体,达到一种新的局限性,但无产阶级革命则是个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自由进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作为自主活动的唯一可能形式,已经成为自主活动的否定,而在过去的各个历史阶段,自主活动和物质生产是相分离的,由属于不同阶级的个人来承担,物质生产被认为是自主活动的从属形式。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劳动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偶然的东西,现有的生产力不论取得何种巨大的发展,都表现为与他们相分离的东西。尽管生产力的本质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的力量,但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个人却感受不到自己就是这一力量的拥有者。只有联合起来的个人才能占有生产力的总和,而此种占有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3447由于无产阶级存在的普遍性,革命只有作为世界的历史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不是单个阶级的解放,不是由一个新的阶级来统治和剥削其他阶级,通过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