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5467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超星平台的计算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探究 杜伯阳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高职课程引入在线教学平台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法已成为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手段。在疫情防控阶段,开设线上创新课程在学习环境、教学资料、任课老师以及学习意识等因素都具有较大的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课题组结合在线教学的学习特点以及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学习的实践经验,分别从课程准备、课程学习以及课后巩固几方面,探究居家学习阶段开展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关键词:线上课程;直播授课;创新教学体系:G642 :A:1009-3044(2020)35-0096-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

2、 研究背景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配合新冠肺炎防控的需求及学校延迟开学,计算机文化授课形式主要以“线上课程+远程直播授课”方式为主。计算机文化作为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情况调整原有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计划,使计算机文化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下的变革。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高质量地开展线上学习值得探究。以人工智能学院各专业为例,对现阶段计算机文化课程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实际提出应对措施1。2 面临的挑战计算机学科类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计算机文化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后续提升都很重要。学校为本课程配备

3、了多个独立的计算机实训室,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快速地交流和互动;每个实训室配备很多课外学习资料及数位板、投影仪等电子设备,方便了学生对于计算机文化课程的相关练习及对学习情况进行播放。但是在疫情期间,该课程的教学还是面临以下几个挑战。2.1 网络学习环境互动不强教师和学生无法近距离教学,对于计算机文化课程学习质量形成较大的困难。从“固定实训室”授课转变为“腾讯课堂”直播授课,这就要求教师在直播前做足准备,将很多现场操作拆解成各个步骤的微视频2。2.2 网络教学资料缺乏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学生主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在实训室学习计算机文化课程,学生通过学校的内网资源和百度搜索引擎等手段方便

4、学习。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内网关闭,学生获得学校的内网资源存在难度,而外网百度搜索引擎也会受到网络带宽、上网设备兼容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老师需要提供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必要的教学资源和稳定可靠的获取方式等。2.3 授课形式变化大,学生的适应难度提高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对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把控、对直播平台上的反映的问题和及时的解答等,都影响计算机文化课程的学习质量。疫情期间,因为授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直接交流,所以对教师直播教学能力、对计算机课程的信息素养等都会影响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授课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常规备课手段外,还要学会做微课、使用录播软件、掌握直播技巧外,

5、还要能够直播授课,引导学生熟悉线上学习3。2.4 学生自主管控的学习意识薄弱良好的学习意识对于线上课程教学也非常重要。海量的信息、各种丰富的载体以及IM软件的高频率应用是学生自主管控学习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而次要因素主要是大一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够,在各类信息和教学案例中来回切换。这些因素让学生无法建立良好的居家学习习惯。3 实施措施在线直播教学期间,课程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安排以及人工智能学院各专业(2019级)的学情分析、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以及同学们对线上教学效果的建议,计算机文化课程主要以“线上平台学习+远程直播授课”的方式构建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3.1 课程准备期课程负责人与课

6、程组成员进行案例相关的会议讨论(通过QQ群视频直播等);教师建立授课班级QQ群(2019人工智能分院学习群),邀请同组同学加入群聊,方便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增强管控意识。“学习通App”是超星開发的学习平台,计算机文化课程资源已经发布,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材配套的先导学习材料包括微课视频、PPT课件和网络上的优质学习资源等多种类型)。教师根据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超星平台上按照章节分割的方式优化整理在线课程资料,逐渐形成线上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模型。3.2 课程学习期3.2.1 发布授课通知老师在授课前,通过QQ群和学习通App发布开课公告,并告知学生登录腾讯课堂或者钉钉直播等平台

7、。学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Android或者ios系统的手机和平板)和电脑等进行在线课程学习。教师可在学习通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包括教学视频、测验和作业等),并在直播课上概要性地介绍学习框架体系等。3.2.2 发布授课签到直播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定期通过学习通平台发起网上签到(包括普通签到、二维码签到、定位签到等),实时检查学生线上课程出勤率。授课老师也可以选择腾讯课堂等直播方式与学生进行直接互动。3.2.3 发布学习视频直播授课期间教师会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布置课程相关学习视频,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前期也可通过线上课程平台布置各种教学视频的基础学习,为后期在线直播授课打下了坚

8、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通过学习通中“我的课程”章节模块将下一章课程提纲上传于平台中,让学生知晓下一课的内容;或者通过提问题,提高学生动手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4。3.2.4 发布主题讨论直播授课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发起“主题讨论”课堂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先输入讨论主题内容,发起“师生讨论互动”模式,然后等待线上参与者的回复,并同时将所有回复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其间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将学生分组,按照小组发起“生生讨论互动”模式。3.2.5 发布课堂测验和抢答直播授课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发起“测验”和“抢答”等课堂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作为“测验题”,发布测验后,就

9、可等待同学们提交结果,大屏幕会提示剩余时间以及最终结果。教师也可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作为“抢答题”,根据学生的抢答速度依次打分。授课老师可通过测验和抢答环节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的掌握程度,并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3.3 课后巩固期直播授课结束后,同学们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回看腾讯课堂的以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作为“作业”,发布作业后,在截止时间前学生都可以提交作业(图片、文本、音频与视频等方式)。授课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强大的统计功能实时了解学生对于本次课的掌握程度,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这类创新线上教学通过探究式教学和递进式学习桥梁的搭建,能够转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高职学生

10、的学习能动性、自主性和探索性。4 构建思考直播授课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充实了课程学习手段,并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线上课程创新教学改变了默认课堂教学模式技能点单向传播的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线课程平台的教师督学功能解决了一直以来计算机教学缺少形成性评价的缺点。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师管理界面非常直观(如视频观看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作业和测验完成情况等),这些都是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方便老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线学习平台打破了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壁垒,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督学,通

11、过设置的先导学习材料,课前小任务,课堂交互式活动,课后小测验等一系列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管理和监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并及时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情况,解决了计算机课程中学生自主管控意识淡薄等问题5。5 结语本文是课程组在疫情期间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学情分析初步整理的计算机文化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方案,目前正在实施中,授课教师将不断研究,继续归纳总结。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授课环境自由选择直播授课软件(腾讯课堂、钉钉直播和QQ群直播等),目的是保证直播的流畅和视频画面的稳定。根据学生对线上课程教学的反馈资料分析得出,直播授课教学的效果在短期内和现场教学的方式还

12、是有所差距,但是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也对课题组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能力及教育技术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也为授课教师带来了课程创新和效果提高的机会6。参考文献:1 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2 杨淑珍.高职高专医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开发和应用A.课程教育研究,2019.3 田甜.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9(25):67.4 胡尹慧.基于微課+移动社群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3):121-124.5 季付涛.基于学习通的移动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18,16(17):192,194.6 蔡兴壮.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探究J.计算机时代,2018(10):74-77.【通联编辑:王力】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35期电脑知识与技术的其它文章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可视化编程支架式教学探究计算思维导向的五年制高职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浅析基于ISAM的数据库监控阈值智能化设定和调整算法原理大数据技术课程实践改革研究“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IT职业素养内涵及特征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