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4854488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共31页)(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一、选择题:1(2008全国卷理)已知三棱柱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在底面内的射影为的中心,则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C )AB CD1.解:C由题意知三棱锥为正四面体,设棱长为,则,棱柱的高(即点到底面的距离),故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另解:设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的两两间的夹角为长度均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二、填空题:1(2008全国卷理)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有一公共边,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分别是的中点,则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1题图(1)1.答案:.设,作,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结合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可知此四棱锥

2、为正四棱锥,则,1题图(2)故所成角的余弦值另解: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点,则,故所成角的余弦值.三、解答题:1(2008安徽文)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长为1的 菱形,, , ,为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1方法一(综合法)(1)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作连接,所以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点A和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相等,连接OP,过点A作 于点Q,又 , 线段AQ的长就是点A到平面OCD的距离,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方法二(向量法)作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1)设与所

3、成的角为, ,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2) 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则即 取,解得设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则为在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 .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2(2008安徽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长为1的菱形,, ,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证明:直线;()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 ()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2 方法一(综合法) (1)取OB中点E,连接ME,NE又 (2)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作连接, 所以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3)点A和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相等,连接OP,过点A作 于点Q,又 ,线段AQ的长就是点A到平面OCD的距离,所以点B

4、到平面OCD的距离为方法二(向量法)作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1)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则即 取,解得(2)设与所成的角为, ,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3)设点B到平面OCD的交流为,则为在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由 , 得.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3(2008北京文)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AP=BP=AB,PCAC.()求证:PCAB;()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3解法一:()取AB中点D,连结PD,CD.AP=BP,PDAB.AC=BC.CDAB.PDCDD.AB平面PCD.PC平面PCD,PCAB.()AC=

5、BC,AP=BP,APCBPC.又PCAC,PCBC.又ACB90,即ACBC,且ACPC=C,ABBP,BEAP.EC是BE在平面PAC内的射影,CEAP.BEC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在BCE中,BCE=90,BC=2,BE=,sinBEC=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esin解法二:()AC=BC,AP=BP,APCBPC.又PCAC.PCBC.ACBC=C,PC平面ABC.AB平面ABC,PCAB. ()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C(0,0,0),A(0,2,0),B(2,0,0).设P(0,0,t),PB=AB2,t=2,P(0,0,2).取AP中点E,

6、连结BE,CE.AC=PC,AB=BP,CEAP,BEAP.BEC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E(0,1,1),cosBEC=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ccosACBDP4(2008北京理)如图,在三棱锥中,()求证:;()求二面角的大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4解法一:()取中点,连结,平面平面,ACBEP(),又,又,即,且,平面取中点连结,是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ACBDPH二面角的大小为()由()知平面,平面平面过作,垂足为平面平面,平面的长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由()知,又,且,平面平面,在中,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解法二:(),又,平面平面,()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

7、角坐标系ACBPzxyHE则设,取中点,连结,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为(),在平面内的射影为正的中心,且的长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为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5 (2008福建文) 如图,在四棱锥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CD,AD=2AB=2BC=2,O为AD中点。(1)求证:PO平面ABCD;(2)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5.解:如图,A(0,-1,0),B(1,-1,0),C(1,0,0),D(0,1,0),P(0,0,1)所以所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8、:(2)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所以 ;令x=1,则y=z=1,所以 又则,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6(2008福建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则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中点.()求证:PO平面ABCD;()求异面直线PD与CD所成角的大小;()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解法一:()证明:在P

9、AD中PA=PD,O为AD中点,所以POAD,又侧面PAD底面ABCD,平面平面ABCD=AD, 平面PAD,所以PO平面ABCD.()连结BO,在直角梯形ABCD中、BCAD,AD=2AB=2BC,有ODBC且OD=BC,所以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BDC.由()知,POOB,PBO为锐角,所以PBO是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因为AD=2AB=2BC=2,在RtAOB中,AB=1,AO=1,所以OB,在RtPOA中,因为AP,AO1,所以OP1,在RtPBO中,tanPBO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设QDx,则,由()得CD

10、=OB=,在RtPOC中, 所以PC=CD=DP, 由Vp-DQC=VQ-PCD,得2,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解法二:()同解法一.()以O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依题意,易得A(0,-1,0),B(1,-1,0),C(1,0,0),D(0,1,0),P(0,0,1), 所以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arccos, ()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由()知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0,y0,z0).则所以即,取x0=1,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设由,得解y=-或y=(舍去),此时,所以存

11、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7、(2008海南、宁夏理)如图,已知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BD1上,PDA=60。(1)求DP与CC1所成角的大小;(2)求DP与平面AA1D1D所成角的大小。7解:如图,以为原点,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连结,在平面中,延长交于设,由已知,由可得ABCDPxyzH解得,所以()因为,所以即与所成的角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因为,所以可得与平面所成的角为8. (2008湖北文)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侧面 ()求证: ()若,直线AC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二面角8.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等有关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

12、理论证能力.(满分12分) ()证明:如右图,过点A在平面A1ABB1内作ADA1B于D,则由平面A1BC侧面A1ABB1,且平面A1BC侧面A1ABB1A1B,得AD平面A1BC.又BC平面A1BC所以ADBC.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则AA1底面ABC,所以AA1BC.又AA1AD=A,从而BC侧面A1ABB1,又AB侧面A1ABB1,故ABBC. ()证法1:连接CD,则由()知ACD就是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ABA1就是二面角A1BCA的颊角,即ACD,ABA1=j. 于是在RtADC中,sin=,在RtADA1中,sinAA1D, sin=sinAA1D,由于与AA1D都是锐角,所以AA1D. 又由RtA1AB知,AA1DjAA1Bj,故j. 证法2:由()知,以点B为坐标原点,以BC、BA、BB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c(ca,则B(0,0,0),A(0,c,0),C(),A1(0,c,a),于是,(0,c,a),=(0,c,a)设平面A1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由可取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