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038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 谢淑红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背景之下,教师该如何借助技术手段精准了解学生,开展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探究,实现技术推动个性化学习的目标,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本文将以笔者执教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例“有趣的测量”为例,阐述实践过程及思考。一、课前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云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微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尝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小实验,并将自己探究的小视频上传至班级云平台,在平板上完成课前小检测。二、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衔接部分的数据分析1.课前学习数据收集统计教师可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痕迹,并对学习情况进行量化。2.课前学习数据分析(1)学生理解了上

2、升水和溢出水的体积实际上就是测量物体的体积,课堂上略处理;(2)在没有量杯(量筒)的情况下,将被测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体积来计算。大部分学生将上升水的高度误以为是量筒中上升水的体积。可见学生对这种测量方法的本质不清楚,是一个难点,课堂上需要详细处理。显然,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基本达成教师用书制定的目标,教学时需要重新调整课堂学习目标。3.二次备课,重新定位在学生分享辨析之后的再次实验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活动中,设置三个不同难度等级的任务供选择,增加无法用排水法测量的不规则物体。可以预见学生们会遭遇不同的问题,顺势切入展开分享辨析、头脑风暴活动。学生明白借助水进行转化的局限性,拓展解决问题的视

3、野。根据课前检测正确率为33%的第三题的检测名单,分层推送任务。出错的学生完成任务1:用画图方式记录被测不规则物体放进长方体容器中出现的变化,自己设计相关数据,计算被测物体的体积。正确的学生完成任务2:老师想知道自己的体积,请你帮助设计一个测量方案。4.课堂学习实施策略(1)提升探究学习要求,精准提供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情况的真实学习素材;(2)根据课前检测数据分析,将学生重新异质分组,发挥优生作用;(3)给予学生选择权,分层设置探究实验,实施个性化学习。三、課堂学习的精准性和个性化1.分享辨析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需求,教师通过云平台精准推送来自学生课前探究实验小视频典型案例(典型方法和典型错误)

4、。学生登录云平台,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自行选择,安安静静观看并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困惑以及质疑点。在分享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找到下降水、较小物体测量、物体完全浸没、物体不完全浸没等不同状况下测量体积的差异,发现了测量中存在误差的实际问题,并围绕其进行补充、质疑,提出改进方案。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解决了课前自主学习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2.探究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数据,准备了学生在课前实验中未涉及的被测物体(较大物体、较小物体、漂浮物体、吸水物体、融化物体),以及不同大小的测量容器(水桶、无刻度的水槽、细长小量筒、量杯),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小组自行组织合作测量体验活动。(1)小

5、组合作,尝试用课前未想到的方法。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物体进行体积测量(根据被测物体的特征,挑选合适的测量工具),提供物体:黄豆、胡萝卜、椰子、乒乓球、冰块、海绵。(2)记录实验方法和结果、发现和问题。(3)拍照将测量过程和结果上传班级云平台,并将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讨论区与师生交流。基于教师对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实验过的物体十分了解,课堂中提供的再次测量的物体是学生未尝试测量的,要求学生利用上一个环节中学到的新测量方法展开探究体验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实时了解各组的测量情况,并针对小组进度差异及时提供个性化指导,小组间也可以开展互助学习。实验的新鲜感和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不规则物体

6、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深度学习。例如,学生采用上升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时,发现一粒黄豆体积太小导致水面看不出变化。于是他们想到可以将200粒黄豆一起放进量筒,用上升水的体积除以200来计算一粒黄豆的体积,灵活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3.分层任务学生在体验中实现了数学建模,明白了利用转化的思想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借助水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来测量,还明白了吸水、融化等物体无法借助水作为媒介测量体积时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基于学生课前和课中的学情个性差异,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8人,B层次16人,让学生参与适合自己学习层次的拓展任务,运用新知实现深度体验学习。教师通过云平台分层推送探究任务。A任

7、务(8人):怎样知道自己的体积,请你帮助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记录你的测量方法和过程(文字或画图形式),然后拍照上传班级云平台。B任务(16人):画图方式记录被测不规则物体放进长方体容器中出现的变化,自己设计相关数据计算被测物体的体积。四、课后探究学习学生在经历了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精准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合作性思辨,达成自我体验的提升建模之后,本节课的课后设计为:请将你的整个探究体验过程、收获和体会等写成小论文,并提交到班级云平台分享。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与语言写作表达目标的融合,将自己学习的整个操作体验和思维过程进行思维可视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五、教学反思教

8、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数据,为课堂学习重新做了精准定位,如教学的重难点重新设置和典型学习资源的推送,并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体验探究活动和分享辨析对话,帮助学生积累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经验,顺应学生的问题和需求突破重难点。从课堂实际观察,学生能够用不同方法進行测量,能够根据不规则物体沉浮特点和大小不同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实现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在本课例践行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三点感触颇深。1.去统一化学习设计,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原来处理方式:设计为教师统一播放学生课前探究典型小视频,学生观看后进行口头质疑、补充对话。发现问题:学生在统一化学习设计之下,真正有效的思考仅仅是少部分优生,其

9、他学生只是看客而已。本课处理方式:教师推送学生课前探究典型小视频,学生自主选择观看并记录自己的观察思考。为了避免观看的声音彼此干扰,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副耳机。课堂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皆投入,边自主观看边安静记录自己的收获、发现及质疑的问题。因为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观看和思考的时间,每人的思考皆是真实有效的,没有被其他人的思维替代。2.创建体验探究活动的机会,能够突破学生知识点储备不足的现状由于本节课是借学生上的一节国际论坛公开课,学生缺了前面衔接的相关4个课时内容。在上课之前,教师用一节课时间帮助学生快速补了4课时内容。客观来说,学生缺乏内化知识的时间。以前,笔者一直认为前面知识点的储备不

10、足一定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效果,但从本节课来看,因为设计了充分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体验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求助,彻底颠覆了笔者一直以来的关于衔接知识点的必要性的认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求助。由此可知,我们需要跳出教师教知识点的认知局限,当教师作为策划者、组织者设计一个活动(或项目)时,学生是可以在探究活动(项目)中,通过多渠道的自主的个性化学习达成探究学习效果的。正所谓“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今世界是学生的教材”。3.本节课部分达成个性化学习,尚未形成学生探究学习过程数据流本节课在定位中希望达成个性化学习和师生可见学习。但事实上,师生只是部分做到了可见学习。比如,可见课前学习情况数据,可见课中学生浏览典型案例数据,可见课中再次探究体验数据。教师也根据可见数据进行了分层任务设计推送。但是,笔者清楚本节课只是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尝试,并没有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技术条件的局限之下没有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过程数据流。教师面对学生群体时,除了改变课堂组织结构,构建运用知识进行探究体验的活动项目,还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持,帮助建立学生探究学习过程数据流,以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数据进行个性化学习任务的推送。(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滨河小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