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2481940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范文(通用12篇) 派对经验1 这是一门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课程,旨在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篇1 一、深刻铭记三线建设历史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与前苏联交恶,又赶上美国妄图在东南沿海展开攻势。在如此紧张险恶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直接进行战略部署,在当时的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掀起了这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

2、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这是三线建设中的响亮口号,鼓励了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奔赴艰苦卓绝的三线建设战场。在这场硬仗中,国家政府投入了2050余亿元巨资,安排筹划建设的工程项目达1100个。中国人民踊跃参加建设活动,在高峰时期投入的人力有400多万人。这场贯穿了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成为了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规模极大的工业迁移史实,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工厂设施、基础建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国难与缺陷。也许,中华民族自古以来

3、就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且不屈不挠的民族。面对困难,当时的国人逢山开路,通水搭桥,建设的步伐一时一刻都不曾耽搁。从1964 到 1980年,三线建设工程共创办了1000 多个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有力支援、巩固了中西部工业建设和国防基础。六盘水作为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重要的煤炭基地、钢铁基地,凝聚了五湖四海10万大军进驻六盘水,轰轰烈烈的进行三线建设,由此,催生了江南煤都,孕育了十里钢城。据史料记载,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六盘水建立了煤炭、钢铁等企业27个,总投资达29亿元,20多个省的企业带着先进技术和设备成建制转入,奠定了六盘水工业基石。 二、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精神 20XX年1

4、0月,中宣部明确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精神体现了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精诚合作的团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包含着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勇于付出乃至牺牲的家国情怀和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 (一)传承弘扬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扎根三线,为国效力。东部沿海地区的高端科技人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根据三线建设工作部署安排,迁往以云贵川为主的西南地区。这些技术人员自愿放弃城市舒适优涯的生活,来到不可预知未来的三线重点建设地区。他们不惜牺牲本应享受的幸福日子,不对建设地区的待遇产生消极情绪,而是任劳任怨,以积极

5、向上的心态、不断奋进的斗志,在西南地区乐于付出、甘于奉献。他们含辛茹苦、默默付出,以工厂为家、以建设为事业,也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只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二)传承弘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全国一盘棋,建设大三线。这句口号不仅在宏观上体现出来向四面八方的支援,而且在微观上呈现出建设人员统一协作的精神。三线建设时期正值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国家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声令下,全国各行各业各领域积极响应、鼎力支持。在党和国家号召下,形成了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的举国之力。无论是来自其它地区的建设者,还是当地的人民群众,大家都通通集中在一起,在党和政府

6、的统筹下群策群力,施展新中国建设时期集体主义的伟力。 (三) 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的实干主义精神 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雨拼命干。这是三线建设者在云贵川天无三日晴的自然条件下争分夺秒、苦干实干的真实写照。在当时的西南地区,建设条件极为艰苦。建设者始终坚定建成三线工业基地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与落后的条件下秉承先生产后生活,先厂房后民用的生产生活原则,坚持将个人物质生活置之度外,向党把建设基地和工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高喊着天作衣被地作床的口号,风餐露宿、肩扛人挨,勤俭节约,艰辛工作,用汗水与血水的融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三、奋力开创四化新征程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持

7、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线建设的决策、组织发动和推进,无一不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党是三线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党的组织在三线建设中发挥了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等巨大作用,共产党员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先进集体。党的领导是三线精神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政治保证。全国支援三线,共同建设三线使人民、党员干部切实认识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真实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我们每位同志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用奉献、协作、创业、创新让我们的国家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在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8、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推进四新促四化的征途上,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 (二)强化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三线精神是我们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理想印证。三线建设是自力更生的开拓创新,这种创新既体现在科学科技上的不断突破,如突破地质禁区建成成昆铁路、用普通高炉将呆矿变宝藏等,也体现在体制机制上的敢为人先。正是依靠创新,克服了超出当时我国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许许多多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唯如此,方能闯过前进

9、道路上无数的的激流险滩。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国家国家各项事业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发展形势和国情变化情况,我们进行改革工作的路上,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积极发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伟大自我牺牲精神,要坚守个人服从于集体、部门服从于单位,地区服从于国家的伟大自我服从精神。让我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共同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的动力支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引领。 (三)强化团结协作,勇担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三线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行动一致进行的大协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种协作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认识

10、的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三线人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大局意识,是中央部委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有力配合,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当年,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数百万三线人挺身而出,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成大义,干成了顶天立地的事业,为年轻的共和国挺起了脊梁,用忠诚甚至生命践行了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

11、更陡。我们要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促使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担起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责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勇于作为,善作善成,不断展现新作为。 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课讲稿范本篇2 今天这节党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新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三线建设。之所以要讲授这个内容,是因为其在上个世纪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下,彰显出了中国人民誓争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与勇气,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12、三线精神。走进新时代,人们并未遗忘曾经为巩固国防工业基础建设而不惜献出生命的英雄同志。时至今日,三线精神对于加强新时期党性修养教育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及价值。 下面,我主要通过回顾三线建设的历史点滴、展望三线精神的内涵蕴意来对各位同志产生一定的政治教育性启迪。 一、深化历史记忆,回顾三线建设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与前苏联交恶,又赶上美国妄图在东南沿海展开攻势。在如此紧张险恶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直接进行战略部署,在当时的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掀起了这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

13、好马上三线。这是三线建设中的响亮口号,鼓励了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奔赴艰苦卓绝的三线建设战场。在这场硬仗中,国家政府投入了2050余亿元巨资,安排筹划建设的工程项目达1100个。中国人民踊跃参加建设活动,在高峰时期投入的人力有400多万人。这场贯穿了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成为了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规模极大的工业迁移史实,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工厂设施、基础建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与缺陷。也许,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且不屈不挠的民族。面对困难,

14、当时的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使建设的步伐一时一刻都不曾耽搁。从1964到1980年,三线建设工程共创办了1000多个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有力支援、巩固了中西部工业建设和国防基础。 二、彰显伟大成就,创造建设业绩 (一)多方联动,夯实国防工业基础 在三线建设中,建立起电子科技、武器装备、船舶航海、航空航天、核能资源现代国防工业体系,建成众多国防生产基地和尖端科研试验基地。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国家过去武器装备生产落后的状况,改善了我国国防工业结构布局。同时,我们还掌握了原子弹、氢弹等高端武器技术,成功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有力平衡了世界大国的核分布态势,成为了拥有绝对先进

15、国防实力的国家,为国家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全面覆盖,优化工业生产布局 在建国之初,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们国家当时70%的工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在布局上,存在东重西轻的不足。而且,现代化工业十分薄弱。从军事经济学的专业角度来分析,这种工业布局具有非常脆弱的特性。因此,三线建设首先就需要解决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在建设期间,当时一大批工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快,许多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城市在中西部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拔地而起。为加强战备并建设国防重工业体系,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也逐步迁入三线地区。由此,在大西南区域,部署建成了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结构化布局。 (三)质量卓著,实现中西部跨越式发展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攀枝花、六盘水、金昌等地已经变成了当下著名的新兴工业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而在三线建设之前,这些地方都曾经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这也就是说,发掘矿产资源、创建生产工厂、打通交通要塞等三线建设过程中的开发运动,在特殊的备战时期有力地发展了中西部落后地区。并且,随着科研、教育、技术等元素的迁入,中西部地区基础建设条件进一步完善和强大,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医疗健康保障等都显著提高。这也正如著名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