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传统文化复习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224243011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传统文化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传统文化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传统文化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传统文化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传统文化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第一学期前两单元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感恩图报第一课:父母之恩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补充:以德报怨 用善行回报恶行2.博学多闻。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你知

2、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答复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保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那么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第2课 朋友之恩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译文】你将

3、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第3课 国家之恩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译文: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清

4、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第二单元:孝敬尽忠第5课 恭养孝敬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翻译】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

5、恨。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选段:4.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翻译】孟子说:“孝子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第六课 柔和谏诤1、原文:曾子曰:“假设夫慈祥、恭敬、安亲、扬名,那么闻命矣

6、.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那么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那么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那么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那么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翻译】曾子说:像慈祥、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夫子的教诲,我再冒昧的问一个,做儿女的顺从父亲的命令,能否称作孝顺?“ 孔子答复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以前天子有七个议政官员,虽然天子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法那么,但是他还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五个议政的官员,虽然他不能掌握治理

7、邦国的法那么,但是他还不至于失去他的国家。士大夫有三个议政的官员,虽然他不能掌握治理封地的法那么,但是他还不会失去他的封地。一个君子拥有了会批评他的朋友,那么他一身都不会远离美好的名誉。做父母的拥有会和自己争论的子女,那么做父母的就不会陷入不符合义理的错误。所以当面对不符合义理的事情的时候,做子女的就不能不和父母亲争论,做臣子的就不能不和君王争论。所以当面对不仁不义的事情的时候,应当要和父母亲争论,一味的顺从父母亲的意思,使得父母亲陷入了不仁不义的错误之中,这样又岂能够称作孝顺?“第7课 精忠大孝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8、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翻译】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 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翻译】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