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008388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四性” 梁承彬【摘要】本文论述抓好导学案问题设计的策略,提出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指示性、统领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指示性,提升导学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学案 问题设计 指示性 统领性 探究性 开放性G A0450-9889(2020)03A-0121-0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既抓住学生,也抓住课堂”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日常教学,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过分注重习题练习,而忽视了学法指

2、导,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导学案问题设计应体现指示性、统领性、探究性、开放性四个方面,紧紧围绕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导学设计,以实现导学案的优化效应。一、体现指示性,导引课堂思维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导学案的目的是要指引学生进行思考,而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导学案问题设计时,教师要考虑用书面语言给予学生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确课堂任务有哪些。那也就是说,导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明确的指示性。具体而言,就是要能够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指示性的问题,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学,还要让学生明白怎么操作,怎么思考和探究

3、,从而起到导引课堂思维的作用。在设计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女娲造人导学案时,笔者紧紧抓住“造人”这一文眼作为文本解读的关键点,展开了两次问题设计。第一次,笔者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女娲是怎么造人的?”很显然,这个问题太过宽泛、模糊,并没有向学生指出具体的操作步骤,不具有指向性,为此笔者进行了修改,第二次的问题设计就是将这个核心问题分解成了3个具体的小问题,从思考的路径和方向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第1个问题是:“用笔画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一想,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为什么?对于这种写作手法,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问题不但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而且让学生体会神话故事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学习

4、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第2个问题是:“与风俗通中的短文进行比较,看看课文对哪些内容进行了补充?”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以此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神话类故事的特点。最后一个问题是:“课文怎么描写女娲造人后内心的喜悦?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圈点勾画的细读,找准能够展示女娲人性特点的句子,深入理解文本对女娲这个神话形象的塑造。教师要想让导学案的问题具有指示性,就不能只考虑问题本身,还要考虑能否在实际学习中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导学案设计中,A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个什么

5、样的人?”B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找出并仔细读一读文中描写三味书屋先生的句子,你认为童年的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成年后的鲁迅对先生又是什么态度?你认为先生是什么样的人?”显而易见,A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从课文的理解入手进行问题设计,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而B教师不仅直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而且引导学生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延伸出自己的看法,指引学生把学习的视角转向课外,导引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这正体现了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指示性。二、体现统领性,突破教学难点在语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每一个关键问题的切入并非支离破碎,而是要以整体统领性作为基本原则,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学设计时要

6、从整体着眼,以一当十,提纲挈领,紧紧抓住一个关键点带动整个面,由此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文本,有效突破重难点。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这一课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紧紧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统领性问题:“文中告诫儿子成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细读文章,找出其中相关的句子,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导学问题提纲挈领,有助于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主题和重点,即一个“静”字,掌握阅读理解的关键性知识。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往往容易从单一角度切入,不经意间将学生的思路引

7、入歧途。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设计中,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统领全文:“文中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景物,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很显然,作者不光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还写了长妈妈的趣闻、雪地捕鸟的趣事、寿镜吾先生这个趣人,要解读文本的主题就不能偏离这些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可以将文本中的支架性问题进行修改,以此统领全文解读:“想一想,作者写出了百草園和三味书屋的哪些人和事?作者在写人、绘景和记事中有什么情感变化?”通过这样具有统领性的问题指导,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和品读课文,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最终推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三、体现探究性,领会文本秘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核心

8、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个体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要带领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在无疑处生疑。教师可从文本的特点出发,从多个层面进行挖掘,寻找提问点,带领学生展开个体探究。(一)抓住熟悉的地方发问对于课文中的有些句子,学生一读就懂,却往往会忽略其中的深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设置问题,引领学生仔细揣摩品味。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段话学生通常会肤浅理解为“担心摔跤,所以走得小心”的意思,为此在导学案中,笔者特意预设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文中写慢慢地,稳稳地?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经过导学案的问题指引,学生品味之

9、后,能够体会到这些普通的句子背后蕴藏的象征含义:“我”和妻子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担负重大责任,一定要小心翼翼,稳稳当当。学生深刻体会到文本用词的秘妙所在。(二)抓住新旧不同处提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并结合两者之间的异同提出问题,大到主题旨意,小到遣词造句,都能以此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例如,为了让学生仔细分析台阶中的父亲形象,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台阶中的父亲和背影中的父亲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问题导引,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层,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四、体现开放性,拓展阅读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

10、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空,不能将问题答案和结论一并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适度开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做出多元的思考。例如,在设计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老王这一课的导学案时,老王和作者情感交流之间的错位是一个关键点,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结合当时的身份和处境,谈一谈老王和作者情感交流之间造成错位的原因。”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每名学生都可以从自身出发,结合时代的身份和处境展开分析,不但有落脚点,还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当然,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并不是越开放越好,而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探究时有抓手。例如,在诫子书导学案中,A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你最喜欢文中

11、哪个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和理解。”B教师在导学案中也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学了诫子书,你对静字有什么独特的体会?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事,怎么做学问?谈谈你对诸葛先生的认识。”很显然,A教师的问题设计开放度过宽,学生无法把握讨论的角度和方法,不利于思维横向、纵向发展;而B教师的问题设计不但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还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与作者展开对话,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十分重要的导引作用。在初中语文导学环节中,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是提高导学效能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立足指示性、统领性、探究性、开放性四个方面,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为原则,将导学功能落实到课堂中。【参考文献】1陳逢辉.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马文英.初中语文导学案中的目标设定J.宁夏教育,2019(2)3陈有武.利用“学案导学”打造初中语文魅力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4田福,曹高年.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J.甘肃教育,2017(20)(责编 秦越霞)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