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教学研究 祝晨光摘要:本文分析了乐器演奏学习的重要性,着重对义务教育阶段乐器演奏教学内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对教学实施原则、实施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教学的“三个平衡”原则、“四亦可”方法与教学评价的“三个层面”的乐器教学观点关键词:中小学 课堂乐器 演奏教学:J60-05 :A :1008-3359(2021)06-0085-051992 年开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开始规定器乐学习可以使用儿童打击乐器、简易的民族乐器和口琴、竖笛、铝板琴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简称为课程标准),将音乐实践置于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提出了“强调音乐实践”的课程基本理念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①实践性”作为《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教学无疑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一环一、乐器演奏学习的重要性乐器的演奏通过肌肉的运动來进行肌肉系统主要由骨骼肌组成, 骨骼肌包括肌腱、肌腹两部分骨骼肌里分布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受到神经刺激, 产生收缩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②拉弦乐器、弹拨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演奏的生理运动,主要在左右手上;吹管乐器演奏的生理运动,在面部口唇肌肉与呼吸系统肌群基础上加上手部运动大部分乐器演奏是锻炼大脑与双手、大脑与气息和面部口唇的运动人体机能存在着“肌肉记忆”,手指、口舌、呼吸的神经支配直接与大脑运动中枢互联,因此乐器基本演奏方法的教学实际存在着触觉思维、口舌思维、呼吸思维等音乐并不需要你在逻辑上作更多更大的思索,它的音响是直接通过电化作用进入脑神经元的,你只要听,只要练习琴技,它就会偷袭你的脑神经元,并建立起新的关系,建立这种关系的过程自然需要神经元上的突触大量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右脑自然会反应灵敏”③学生通过学习乐器演奏,能够对大脑神经产生刺激,同时调动多个骨骼肌群的联动,从而激活大脑神经,扩大其神经活动范围与深度,提升大脑思维活动的灵敏度有研究表明音乐能够影响人体许多激素的释放量, 并且能够促使人体释放出天然的鸦片剂——内啡肽研究人员在使用正电子发射X射线层析照相术后发现, 当受试者听音乐时, 在大脑中参与处理情感的某些部分变得活跃起来”由德国曼斯特大学实验室听力研究所的克里斯托潘特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测量专业音乐家们的大脑发射出的微弱磁场后发现,非常投入地演奏乐器会使部分大脑皮层产生可察觉的扩大, 而由灰质组成的大脑皮层与出色的大脑功能是最有联系的④由此可见,器乐演奏的音乐实践,有利于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器乐学习是将乐器演奏技能与综合音乐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展现的音乐表现形式第一,将音乐知识融入音乐实践,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转为理性;第二,将音乐技能融入音乐表现,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训练和智力的综合发展;第三,学生在不断完成新作品演奏时,体会到器乐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作品完成质量不断完善直到完成的过程,悟到事物经过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养成不断优化自己的理念,从而将技能训练从理性逐渐转为音乐的感性表现;第四,音乐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建立立体、综合且丰富的音乐审美与评价能力,并且团体活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与他人、集体、社会等方面的沟通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是其中最为复杂、特殊的部分器乐教学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为它与欣赏、唱歌等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不同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学会一些乐器的简单演奏方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在经过简单的乐器技能学习后,通过演奏实践达到基本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能够独立演奏同时,器乐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乐器的演奏,还是所有音乐教学内容的结合体:需要通过视唱与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辅助识读演奏作品的乐谱;需要通过音乐欣赏的知识了解演奏作品的内容、背景、风格、特色等;需要通过技能的学习,将所有音乐内容进行实践因此器乐学习需要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一切的所谓器乐演奏学习都是空想而不能变为现实二、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教学的主要内容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教学内容为:1—2 年级的演奏教学是“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3—6 年级的演奏教学是 “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以及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 ;7—9 年级(初中) “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 在义务教育阶段,乐器演奏是感知、体验、理解音乐的音乐实践重要途径,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器演奏的学习,建立在所有学生获得同等乐器学习机会的基础上,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及“在操作中体验、从实践中审美、从音乐本身出发学习音乐的原则”⑤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主要以小型打击乐器教学为主,逐渐过渡到简单的吹管乐器的实践教学;了解各种乐器的形制、音色、乐队中的乐器排列等理论教学,乐队合奏,表演评价等方面的教学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音乐教材》(人音版)与《课程标准》中的乐器教学主要涉及到:小型打击乐器演奏(包含自制打击乐器演奏)、简易吹管乐器演奏、各类乐器音色听辨与管弦乐队排列等理论与表演评价演奏教学主要立足于小型打击乐器、简易吹管乐器两方面一)小型打击乐器演奏打击乐器的演奏教学,基本可以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课堂乐器教学过程小型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 简单易学,能够做到人手一件,在培养学生节奏感与律动感、音色的表现力与创造力、音乐结构感知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可操作空间;在课堂乐器教学中,最易显现教学效果,因此深受师生的欢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堂的打击乐演奏教学主要分为:常用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身体打击三类第一,常用打击乐器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小型打击乐器都会出现在课堂乐器教学中, 如:碰铃、三角铁、镲、木鱼、双响筒、沙锤、响板、手鼓等,有利于学生音乐实践与感知。
第二,自制打击乐器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自制简易乐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第三,身体打击利用人体各种部位与姿势、动作来产生声响,例如:拍手、捻指、拍打身体各部位、跺脚、搓、弹等;既可单人演奏,也可双人乃至多人合作演奏,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以及与社会沟通能力的锻炼这三类打击乐器演奏形式,注重的角度既各自为政又相辅相成学习过程快乐而知识掌握的影响较深中小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演奏的实践、学习与探索,体验演奏方法与发声色彩的变化,学会听辨其所表达的思想这种实践、学习与探索,除了自己敲击、拍打之外,还可以通过试奏、合作、改变演奏器具与手法等途径,加强对乐器音色特征的认知;打击乐器图形符号与节奏乐谱运用,加深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从而感知打击乐演奏的特点西洋交响乐队经常应用的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大鼓、铃鼓、三角铁、钹、锣等乐器;民族管弦乐队经常应用的打击乐器有:鼓、木鱼、锣、钹、镲等乐器学生通过简易打击乐器的学习,今后对民族管弦乐队、西洋交响乐队的打击乐声部会有深层感受二)简易吹管乐器演奏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的小型吹管乐器,同样具备简单易学、人手一件的特点,主要包含有:竖笛、口风琴、口琴、排箫、葫芦丝等等。
随着课堂乐器演奏教学的展开,不断有各类吹管乐器涌现出来,例如:卡哨、哨笛、陶笛等简易吹管乐器演奏的学习主要从:吹奏的口型、指法与技法;吹奏气息运用的方法;乐曲的视奏、吹奏与伴奏;不同乐器、异调乐器的多声部重奏与合奏等方面进行教学中小学课堂吹管乐器演奏可以以手持乐器的方式,简单的划分为:横吹与竖吹两种横吹乐器主要包括:口琴、排箫、竹笛等;竖吹乐器主要包括: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箫、埙等吹管乐器的演奏相较于打击乐器而言,将单一的肢体动作拓展至口舌、气息与肢体动作的结合,对于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要求上了一个层次三)特色乐器演奏义务教育阶段,对于音乐课教学提出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给“地方音樂课程资源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⑥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繁多,包含有丰富的民族乐器与地方特色乐器资源,这一“留白空间”给了乐器演奏教学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教材》中仅限于图片观赏、音色听赏等乐器,给学生近距离加深了解的机会;给了《教材》中未涉及的西洋与民族乐器中的弹拨类、弓弦类、乐音打击类等类型的乐器以很大的展现空间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的学习更加有特色、掌握的过程更加复杂,展示的空间非常巨大四)其他乐器相关理论的教学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不会以孤立的形态进行呈现。
乐器演奏教学中,除了乐器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之外,还包括了:对音乐相关的诸多理论的学习、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对乐器表演呈现的感知与评价等,这些都是乐器演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五)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课堂乐器教学的内容可操作性强,但根据乐器演奏学习的全面发展而言,从教学内容、教学整体进度安排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缺少了简易的弓弦乐器、拨弹乐器的教学内容这两类乐器由于左右手动作不完全相同、两手各自有各自丰富的技法且两手技法基本不可互换,对于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平衡发展、深度开发非常有意义这两方面教学内容的缺失,并非单方面原因,纠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弓弦乐器与拨弹乐器的演奏教学难度较大、教学过程时间长、教学成效显现速度慢打击乐器、键盘乐器、大部分吹管乐器的双手动作朝向相同而弓弦乐器与拨弹乐器的演奏动作中,左右手动作不是单一形式;双手演奏的动作朝向不同、演奏技巧丰富;这二类乐器的发音音色需要有一定的演奏方法之后才能有效控制从学习到掌握一件乐器的学习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应该尽早开始这方面的学习然而,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这方面的演奏教学并未涉及,且安排的相关理论学时太少,忽略了乐器学习需要实践积累的特质,错过了学生学习乐器演奏的最佳时间。
第二,缺少适合中小学生阶段适用的简易弓弦乐器与拨弹乐器的衍生品从中小学课堂使用的打击乐器、吹管乐器不难看出,这些乐器都是常规、正规乐队乐器的简化版,从形制大小,到演奏基本方法均具有从简单向常规乐器演奏的有效过渡而弓弦乐器与拨弹乐器则很难找到符合中小学生生理特点的简化版乐器,成年人使用的乐器相对沉重庞大,按照学生生理特点比例制作的乐器较少,造成学生学习演奏的困难从教学整体进度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乐器演奏教学缺乏教学的延续性众所周知,乐器演奏的学习,需要通过练习时间的积累才能掌握演奏方法,并逐步完善演奏能力,仅仅靠每学期一点点的整体教学安排,根本是 “蜻蜓点水”“杯水车薪”,甚至可以说是“无用功”乐器教学应不间断进行,不仅需要合理安排乐器基本演奏的学习时间,更应该将同一件乐器的学习时间尽可能长地贯穿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当下学校乐器学习的状况是:义务教育本可以完成的简易乐器演奏无法完成,学生却在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学习其他乐器演奏,造成了课堂乐器演奏教学“墙内不开花”“墙外姹紫嫣红”的现象三、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教学的实施原则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的教学对于学生、教师、家长三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检验乐器学习的成果需要靠,教师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