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2151567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 数学教学总结 篇1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二年(5)班数学教学工作。该班学生素质不错,可是学习的成绩相对较差,在初一下期末考试中不低于85分者仅4人,平均分为 51.5,及格率只有46%,低于30分达15人。而最好的班级:不低于85分有11人,平均分为63.6,及格率达72.4%,低于30分仅2人。差距是很明显的,班级数学成绩排于年段下游。学科 班级 实考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实考 及格率 优秀人数 实考 优秀率数 学 C一1 49.1 26 45.6% 4 7.0%C一2 55.2 29 50.0% 5 8.6%C一3 61.7 42 72.4% 6 10.3%C一4

2、63.6 41 69.5% 11 18.6%C一5 51.5 26 46.4% 4 7.1%C一6 49.2 26 45.6% 3 5.3%年段 55.1 190 55.1% 33 9.6%这些同学能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比较满意的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而且幽默的是低分数人口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这个班级和我刚带完的06届(3)(4)两毕业班相比较,明显的觉得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娇气多了,连常规的课堂组织教学都必须下大力气。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有了15年教龄的我,费尽心思,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

3、在本期的期中考试中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低于85分者达17人,平均分为59.8,及格率只有60%,而最好的班级:不低于85分有18人,平均分为70.1,及格率达 77.6%,最差的班级:不低于85分仅7人,平均分为54.4,及格率达47.3%,和领头雁差距明显缩小,和原来处于同等水平的班级差距明显拉大,班级数学成绩跳跃至年段第三名。学科 班级 平均分(到考) 及格 人数 及格率(到考) 优秀 人数 优秀率(到考)数 学 C二1 57.8 28 50.9% 14 25.5%C二2 60.7 32 55.2% 13 22.4%C二3 68.9 46 78.0% 18 30.5%C二4 70.1 45

4、 77.6% 18 31.0%C二5 59.8 33 60.0% 17 30.9%C二6 54.4 26 47.3% 7 12.7%年段 62.1 210 61.8% 87 25.6%我在这学期主要做好了以下的工作:1注重集体备课,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认真做好记录,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应立即提出,请大家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2 多听课,学习。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教学技巧,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

5、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以下

6、几点:1.多与学生沟通。无论新、老教师,教学技巧性不强,难免会有学生听不懂,多些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

7、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3.注重打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多以前面学过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初二上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对稍难的题目可以在堂上讲解,让学生整理成作业。4.运用多种技巧教学。对于大部分的数学题,学生都不知如何入手去解,他们在初一年时没有形成解题的思维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题,我把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分为几个简单的解题步骤一步步地解题。多找资料,在上课前讲一段相关的典故或趣事吸引

8、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这些都是有效的技巧,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与学是双长的,教的技巧怎样高,也需要学的配合,对于现代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怎样让他们以更好的学来教,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新课改提出了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数学教学总结 篇2 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

9、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 进入新知学习。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 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老师提出: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怎么表示?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入“分数”。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

10、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象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三、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

11、发猜想,引出规律。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第一组第二组(1)(827)13 (1)8(2713)(2)851783 (2)85(1783)(3)72(2857) (3)(7228)57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1)题、(2)题、(3 )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

12、,你发 现了什么?四、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例如“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这样引入:让学生求出1,2, 6,7,9,11,14,各数的约数换引导学生按约数个数把上述各数分类(教师提示分类标准)学生列举一些分属于各类的其它自然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自然数且约数个数相同),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

13、(约数个数同)比较中引出质数、合数概念。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引入新知。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 师这样引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

14、)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出示示意图)。假如你骑上这种自行车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体验到:会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是: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径的概念。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抽象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寓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教师的演示之中来引入新知,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

15、例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三角形实例请学生用自备的3根小棒搭三角形(要求搭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并说出搭的方法让学生画三角形并说出画的过程比较所画出的各种三角形的异同在分析比较中引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七、在创设情景中引入新知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重的情绪色彩。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知识抽象,情感因素隐蔽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从新知引入起,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例如一个教师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这样来设计“引入”:师:同学们喜欢唱歌,谁为大家唱首歌?(同学们兴致很高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师:这位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衡量她的唱歌水平?(生:让评委来打分)对,老师请4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担任评委,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老师也打了个分数)。师:同学们看,5个评委意见一致吗?按谁的意见办? (有些学生说:听老师的。另一些同学说:不行, 那么还要其它评委干什么?)师:对,不能仅凭老师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