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作向田野致敬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21998210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写作向田野致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写作向田野致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写作向田野致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写作向田野致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写作向田野致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写作向田野致敬以写作向田野致敬 本期文艺家:刘华,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1954年出生,1972年初下乡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江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江西省文联星火编辑部工作。曾任创作评谭副主编、主编,星火副主编、主编,省文联副主席、主席,并曾兼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滕王阁文学院院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著有长篇文化散文灵魂的居所百姓的祠堂亲切的神灵风水的村庄我们的假面一杯饮尽千年送船考,散文集乡村的表情与克拉玛依分居的美人田野大地脸谱刘华写江西中国祠堂的故事江西庙会,长篇小说车头爹 车厢娘(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2、、红罪、大地耳目(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三部,以及小说集老爱临窗看风景的猫、诗集我朗诵 祖国听、评论集一栋心房能容多少收藏有了生命的豹还需要什么、摄影画册村庄等。 陈蔚文(以下简称陈):刘华老师好,去年看到您新出的摄影画册村庄,感觉有些意外。听说整理、选择照片花了几年时间,您为什么不厌其烦做这样一件事呢? 刘华(以下简称刘):像个摄影“发烧友”吧?确实,在文学圈里干了一辈子,到头来用一部摄影集为自己作结,有点奇怪。可这是我当时最想完成的一件事,念头来自福建的明清建筑园。园中最经典的一座清代祠堂,居然是从江西南城的废旧木材市场上淘去的。于是,我便想把近2

3、0年积累、采自南方诸省600余座古村落的照片挑選出来,汇集在一部书里,像一大堆古旧材料。多少年以后,人们可以凭此通过想象去拼贴形态完整的村庄,从而认识传统村落的本来面貌。我自己就把它当作一个完好的村子,所以收入其中的两千多张图片都未标注地名。 在此之前,我曾重访过一些古村落,试图用数码相机把早年傻瓜相机拍的照片替换掉,可是,新拍的并不比老照片更好,失去了我曾经领略过的生气、灵气、秀气和烟火气。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古村落似乎并没有因为声势浩大的抢救和保护而变得更好。 陈:有些地方我去过,看到图片挺亲切的。村庄留存了珍贵的乡村记忆,也披露了您走向田野的身影。我想知道,您怎么忽然会对乡村产生兴趣呢

4、? 刘:是的,忽然。我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编辑之余,写过诗歌、评论、小说,写小说花的力气最大。但编辑容易眼高手低,写着写着,把自己看穿了,半途而废了,留下许多没有结尾的小说稿。写得杂,也是没有方向、缺乏自信的表现。我写评论,其实是当年创作评谭逼出来的,主编留着版面逼我这个新人写稿,而且不吝篇幅;后来再写,则是为了扶持别的新人。为了把传统的“谷雨诗会”做大,做成“谷雨诗歌节”,我得带头写朗诵诗,比如为江西干杯等。最初写散文也是任务,为央视写电视散文,写的井冈杜鹃红青花,在那几年里,每逢相关节日必定播出,青花还被改写后收入小学教材。不过,大学期间我的我拾到一双眼睛是朦胧诗,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是

5、意识流,当编辑以后写的评论,曾有老评论家开玩笑说,怎么你的评论也朦胧呀。这样的例子或许也可以证明内心的不安分、不满足。 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正值文学期刊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青年编辑,我经常以组稿的名义往基层跑,乡镇、林场、瓷窑、钨矿、煤矿都去过,一去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经常是独自晃荡,没有目的,只是好奇。如今回首往事,感觉过去的自在行走对写作也挺重要,不仅积累了生活,还能吸纳天光地气。 真正走进乡村并为之怦然心动是在21世纪初。非常偶然,我应朋友之邀顺路拐进了乐平下徐村,凭着对老房子一些视觉印象,我主观臆测其祖上一定是解甲归田的将军。后来史料证实了我的猜想,下徐历史上果然出过一位“文进士

6、、武状元”,他在康州防御使任上告老还乡。个人经历当然不足以影响村庄的审美情趣,但是,当这个人成为整个村庄与宗族的荣耀时,口碑相传之间,他的思想、性情、志趣极可能潜移默化地溶解在宗族的血脉之中。因此,村庄的土木砖石都是可以解读的,古村落的魅力恰恰在于此。 “千古一村”流坑的村落文化十分厚重丰富,早先知名度就很高,然而游客寥寥,原因是,对于一般游人,它不过是密密匝匝的老房子而已,人们并不懂得怎样欣赏它。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情感和方式去解读古村,试图引领读者去品味建筑,想象历史,启发读者欣赏民间古建筑的审美主动性。 类似下徐村的发现不胜枚举,正是发现的喜悦,引导我长期行走在田野上。可以说,下徐村之行

7、,决定了我后来的写作方向。 陈:我想起当年在瑞金开散文笔会的时候,读到您的一组散文,好像里面提到这件事。 刘:瑞金笔会是我写作的机缘。来讲课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甘以雯主编看到那组散文,除了散文(海外版)选用外,还约我以长篇文化散文的形式来写民间古建筑。百花文艺出版社向来以出版散文和建筑文化类书籍为特色。甘主编的约稿成就了灵魂的居所。接着,我意犹未尽,或者说是发现了新大陆,连续完成了多部专题性长篇文化散文。其中有四部书先是在百花文艺出版社等两家出版社出,后被商务印书馆看中,整体包装后重新出版。我挺意外。用散文来写建筑写民俗,在当时挺吸引眼球,可能让人感觉新鲜吧。在出版社并没有推介的情况下,销售比想象

8、的要好,有的书还在省级新华书店月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尽管这类写作是文学和民间文化研究两头不讨好,但读者接受,它就获得了意义。 陈:那几年您的写作真似井喷一般。您在灵魂的居所后记里说过,古村在迅速老去,它老去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得赶快记住它们。记住,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记住,也是您写作的动力吧? 刘:我的这类写作最初的动机确实是为了记住。不妨叫作田野写作吧。以田野作业的方式,采自田野,记录的是大地的事,田野的事。不过,这是农耕文明土壤正在迅速流失的田野。我的田野写作起始于21世纪初全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蓬勃开展之际,是和大环境同步的。而我加入抢救行列有两个身份,既是写作者,也是组织者。 江西

9、的抢救工程精彩纷呈,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活动,把藏在深闺的江西傩推介给了世界。除盛大的踩街表演外,民俗风情歌舞赣傩的表情用傩舞贯穿江西的民俗事象,也颇得好评。后来的民歌组歌赣鄱谣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并被歌曲全部刊登。投入这类舞台艺术的策划和文本写作,其思想和艺术资源也都是来自田野,而且是散文创作的副产品。 我希望读者记住什么呢?記住古村落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其中存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寄寓着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和理想,沉积着民族民间的精神和观念,我们因此把它称作人类的精神家园。记住宗祠建筑往往集中反映了可以约束人心的民间信仰,可以教化人心的人文传统,可以激励人心的宗族情感,可以

10、温暖人心的生活理想。记住古村落是珍藏中华美学精神的富矿,或者说,是中华文化精神造就了璀璨夺目的古村落,而村庄体现出来的中华美学精神,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观,有既入世又出世的人间情怀,有营造意象与追求意境的艺术表征,如此等等。记住民间俗神崇拜总是大张旗鼓地彰显民间的英雄情结,总是绘声绘色地述说乡土的人类情怀,总是润物无声地播撒传统的道德理想总之,要记住我们民族浩大而久远的来龙之势。 陈:您对传统的村落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挖掘和梳理,完成了一次对乡土中国文化具有规模意义的审美书写。可是,您个人的写作速度肯定赶不上村庄消亡的速度,作为文艺工作组织者,您完全可以组织写作团队来做这件事,对此您

11、是否考虑过? 刘:当年有好几个专家朋友曾向我提议过。如果说,只是为了给古村落给民俗事象建档的话,那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事实上,当年冯骥才先生倡导开展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江西就在各地民协的支持下,把这项工作做在了全国前面。而我的写作,是我个人的事,是别人不能取代的事。别人提供的材料,只是我追寻的线索。我写的村庄,一定有我的足迹;我写的民俗,一定有我的体验。 当然,我的表达一定也要渗透自己的思考,并且采用自己的方式。如果找助手合作,那样的写作就会机械。所谓田野调查,其实也是一种阅读,而不是高声朗诵,所以只能是个人化的。其阅读对象是山水田园、土木砖石和灯烛香火,是众多生长在民俗大地上的活生生

12、的人。田野写作的资源来自长期的积累,更来自锲而不舍的追踪。那些长篇文化散文好像是一股脑抛出来的,其实不然,有的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得考察它研究它理解它,才可以用文学语言表达它。古村落就在那里,什么时候都可以去看,而且可以反复研读。民俗事象则不然,它们往往一年一度,有的甚至多少年一轮回,错过了时间就得做漫长的等待。我写我们的假面花了好几年时间,就是为了尽可能地亲临各地现场。 将近20年,春节至元宵期间,我年年都在乡下赶场子。写得最辛苦的是送船考,它差不多是一点点挖出来的。20XX年秋天,我在赣南山乡观赏到一种表现划船的民间舞蹈,心里一直揣着疑问,几年后电视报道青原喊船,让我把二者联系起来了。

13、喊船、唱船、送船,叫法不同,其实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送神。送神为什么难?人们希望神灵在返回天界时把地上一切灾疫邪祟都押走。后来,在赣州、吉安一带陆续冒出来不少送船的村庄,而我每年只能考察一处。沿着送神线索,我追到正在联合申报世界“非遗”的闽台送王船,已经与端午习俗捆绑成为世界“非遗”项目的西塞神舟会等等,所以这本书写了十多年。我认为,送船是一个巨大的民间文化之筐,过去在我国南方普遍流行,到如今,别处遗存不多或荡然无存,而在江西吉安、赣州等地却时有发现,而且万安唱船因为保存有水陆画元宵图,其仪式堪称最古朴最丰富,极具研究价值。多年来,我把该县当作自己的民俗学研究和实践基地,在深入民俗研究的同时,

14、积极参与实践,致力推动农民画创作的发展,帮助其建成了农民画家村和全国农民画精品馆,还有中华传统民间游戏村。 江西民间文化缤纷绚丽,自然也是文学写作的宝贵资源。的确,个人力量极其有限,我还有一些有意义的选题可能无力完成了。好在这些年来,江西散文异军突起,其中不少青年作家钟情于地方文化,有的已收获颇丰。这也是对散文题材领域的开拓。它与省作协的引导有关,比如,省作协策划组织了“走向田野”等多套丛书的写作、出版。从前我们鼓励作家立足脚下打一口深井,在这类成果越来越多的情势下,我反而想提醒文友,应有大视野、大格局,要始终坚持专业精神和专业立场,孜孜以求地去实现专业水准。 陈:您的民俗研究紧贴大地,有些观

15、点精警动人,比如对江西古村落突出或独有的文化价值的概括。那么,哪些是独有的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刘:江西古村落形态多样、蕴藏丰富,而且有不少是活态存在。概括其文化价值,是为在吉安召开的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做准备,那次活动把吉安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介绍出去了,让全国来的专家感到震撼。村落形态丰富多样、中原文化活体遗存、宗族文化源远流长、崇文重教传统深厚、风水观念坚固恒久、俗神崇拜丰富驳杂、宋明理学烙痕深刻、革命遗迹珍藏颇丰,这八个特点是站得住脚的。其中崇文重教传统深厚、风水观念坚固恒久、宋明理学烙痕深刻,可以说是为江西所独有。依据嘛,有前辈专家的总结,更有我长期实地考察的经验,并经过广域环境的比较对照才得出的。 陈:您出过三部长篇小说,写蒸汽机时代的铁路,写红军时期的矿山,写当下的乡村,其主题跳跃性颇大,不过作品里却有一些共通的东西。比如对民俗的迷恋,对精神价值的追索,尤其是您在每部小说的后记里,谈创作初衷,都离不开“记住”的意思。写铁路,您说“我愿意用文字为将要拆迁的铁路住宅区的住户们,建筑一座记忆之城”;写赣南,您说“历史的记忆和情感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观照现实的精神价值,它比乌金更金贵”;还有,您干脆把新作大地耳目当作是用文字重构的锦江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