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李世锋【关键词】 学困生;核心素养;转化策略G635 A1004—0463(2019)12—0042—01学困生由来已久,无论哪种教学模式下各科都存在学困生,尤其是在语文学科中学困生的比例高出其他学科许多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进行语言积累、提高思维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转化学困生提出了新挑战一、转化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1. 学困生的自卑感较以前增强,自我封闭意识越来越重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欠缺,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形成,也缺乏积极发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和机会,在看到别的同学又说又谈、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时,他们既羡慕又自卑如果再有来自老师或同学的指责和嘲讽,他们的这种自卑感和自我封闭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不愿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2. 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比以前增多了,自信心比以前降低了许多学困生原来的学习障碍主要来自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现在又增加了被同组同学冷落、看不起,老师不闻不问等他们逐渐失去了自我进步的动力,不再相信自己还可以做好一点什么,就干脆什么也不再做了3. 学困生在课堂上活动的空间在逐渐缩小。
首先,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使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基础差的学困生失去了依赖其次,核心素养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觉性,少了被动性学困生容易与人拉开距离再次,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变化,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探索和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时间和精力上都少了对“学困生”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就算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生教生、以好带差、以好帮差、以好促差这样的环节和过程,但教师很难在情感和方法上给予学困生应有的帮助和指导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策略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学困生的转化事关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大多數学困生在智力上并不差,只是他们的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学习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转化学困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期行为2. 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大多数学困生自尊心很强,存在多疑、自卑心理,情感、意志脆弱,其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待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态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亲其师,信其道学困生特别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老师,喜欢上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果。
3. 适当降低突破难点的台阶和设计问题的难度每一堂语文课都有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分析问题及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往往是师生口头表述多,详细板书内容少,这很不利于反应慢、记忆力欠佳、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为了适应学困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巧设问题,分解难点、多设台阶,以降低难度,使中下等学生能在教师和优等生的指导帮助下突破难点,获取知识,提高技能4. 要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先让学困生进行回答,对于简单的习题,可以先让学困生去解答,逐步训练其表达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在他们难以完成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只要学困生取得了点滴的成绩,教师就应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5.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帮助学困生学习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学困生受到冷落这一情况的出现,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教师要科学分组,可试行把学生按优秀、中等、后进分别编组,根据各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中上等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时间去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提高解题的技能教师应重点指导中等组、后进组,尤其是学困生人数多的这一组,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答,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帮助和关怀,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6. 坚持课后,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当天遇到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当天课堂教学中学困生表现出的薄弱环节,及时他们查漏补缺,使其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编辑:孟 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