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1798947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选择题(共14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二、三章总论1.1是非题1.1.1载荷不变时,零件只能产生静应力。N1.1.2零件的应力随时间变化时,均按应变力作强度计算。N(循环次数少但应力范围大)1.1.3各种材料均有疲劳强度循环基数。Y1.1.4某零件用20MnVB制成并作表面渗碳和淬火处理,当受双向应力时,应该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强度。Y1.1.5零件的应力循环特征系数范围r1。Y1.1.6疲劳曲线方程m/rNN=C仅适有于有限寿命区。Y1.1.7某材料的疲劳曲线可用于分析该材料所制成零件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的应力极限。N1.1.8某材料的极根应力线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所制零件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的应力极

2、限。Y第五章螺纹联接.选择题6.1.1 联接螺纹要求 C ,传动螺纹要求 B a)平稳性好 b)效率高 c) 自锁性好 d)螺距大6.1.2 可用作螺旋千斤顶的螺纹有C,D 螺纹。a)锯齿形 b)三角形 c)梯形 d) 矩形6.1.3 常用螺纹的线数有单线双线三线三种,其中用于联接和用于传动的各有B 。a)一种和两种b)一种和三种c)两种和两种d)两种和三种6.1.4 管螺纹的公称尺寸是指D 。a)螺纹的外径b)螺纹的内径c)螺纹的中径d)管了的内径6.1.5 螺纹的牙形角为,升角为,螺纹副的当量摩擦角为,则螺纹副的自锁条件为C 。 a) b) c) d)6.1.6 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细牙螺

3、纹和粗牙螺纹相比,因细牙螺纺的螺距小,内径大,故细牙螺纹B 。a)自锁性好,强度低 b)自锁性好,强度高c)自锁性差,强度高 d)自锁性差,强度低6.1.7 联接用的螺母、垫圈是根据螺纹的C 选用的。a)中径 b)内径 c)外径6.1.8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螺栓的强度级别是按其材料的C 来进行划分的。a)抗拉强度B b)屈服强极限Sc)抗拉强度B与屈服极限 S d)硬度HB6.1.9 受拉螺栓的断裂,最多发生在D 。a)靠近螺栓头的部位 b)螺杆当中的部位c)螺纹收收尾的部位 d)靠近螺母支离承面的螺纹部位6.1.10 在同一螺栓中,螺栓的材料、直径、长度均应相同,是为了D 。a)受力均匀 b

4、)造型美观 c)降低成本 d)便于装配6.1.11 紧联接螺栓按伸强度计算时,考虑到拉伸和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大至原来的B 倍。a)1.1 b)1.3 c)1.5 d)1.76.1.12 设计紧联螺栓时,其直径越小,则许用安全系数应取得越大,即许用应力取得越小。这是由于直径越小时C 。a)螺纹部分的应力集中越严重 b)加工螺纹时越容易产生缺陷c)扳紧时越容易折断 d)材料的机械性能越不易保证6.1.13 受横向载荷的受拉螺栓所受的载荷是B ,受横向载荷的铰制孔螺栓所受的载荷是 A,受轴向载荷的松螺栓所受的载荷是A ,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所受的载荷是 E 。a)工作载荷 b)预紧力 c)

5、部分工作载荷d)残余预紧力e)工作载荷残余预紧力6.1.14 被联接件受横向外力作用时,如果用受拉螺栓联接,则螺栓可能的失效形式为 C a)剪切或是挤压变坏b)拉断c)拉扭断裂6.1.15 螺栓受到预紧力F作用和轴向工作载荷F后,螺栓的总拉力F0等于 A a)F+F b)F+C2/(C1+C2)F c)F+F6.1.16 在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当工作轴向力F加上后,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受力大小B 。a)相等 b)不相等 c)不变6.1.17 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时,螺栓是否就B 受剪切。a)一定 b)不一定6.1.18 在螺栓工作拉力和残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C 可以收到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效果

6、。a)增加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 b)减小螺栓刚度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减小螺栓刚度,增加被联接件刚度6.1.19 压力容器盖的紧螺栓联接中,若螺栓预紧力和容器内压力不变,但将螺栓由实心变成空心的,则D 。a)螺栓总拉力F0增高,联接的紧密性降低 b)栓的总拉力F0降低,紧密性增高c)螺栓的总拉力F0与紧密性同时增高 d)螺栓的总拉力F0与紧密性同时降低6.1.20 压力容器盖的紧螺栓联接中,若螺栓预紧力和容器内的压力不变,但将凸缘间软铜垫片换成橡胶垫片,则 A。a)螺栓的总拉力F0与联拉的紧密性同时增高 b)螺栓的总拉力F0与紧密性同时降低c)F0增高,紧密性降低 d)F0降低紧密性增高6.1.

7、21 对外载荷是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除考虑它的静强度外,还必须根据螺栓的 D 来验算它的疲劳强度。a)最大工作应力 b)最小工作应力c)平均工作应力 d)应力幅6.1.22对顶螺母为A防松,开口销与槽形螺母为B防松,串联钢丝为B 防松。a)摩擦 b)直接锁住(机械防松) c)破坏螺纹幅(不可拆)6.1.23 铰制孔用螺栓可用于外载荷为Ca)轴向载荷和横向载荷的联接中 b)横向载荷和弯矩的联接中c)横向载荷和扭矩联接中第八章带传动11.1.1 带传动主要是依靠B 来传递动动和功率的。a)带和两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带和两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c)带的紧边拉力带的初拉力 11.1.2与齿轮传

8、动和链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主要优点是A 。a)工作平稳,无噪音 b)传动的重量轻c)摩擦损失小、效率高 d)寿命较长11.1.3 应用最广的平带是 C 。a)皮革带 b)塑料带 c)橡胶布带d)棉织带 e)毛织带11.1.4 V带传动中,当带轮直径越小时,轮槽楔角应B 。a)越大 b)越小 c)和带轮直径无关d)由带的型号决定11.1.5 平带的参数中, A来规定标准;V带的参数中, D来规定标准。a)长度 b)宽度 c)厚度d)厚度和小带轮直径的比值11.1.6 带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D 。a)带不是绝对挠性体 b) 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偏低c)带绕过带轮时产生离心力 d)带的松边与紧

9、边拉力不等11.1.7 V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A 。a)是不可避免的 b)可用增大包角和提高带与带轮间摩擦系数等措施予以避免c)只有在外载荷不超过带传动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才可以避免11.1.8 带传动中,主动轮圆周速度V1、从动轮圆周速度V2 ,带速V,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B 。 a)V1= V2= V b)V1VV2 c)V1VV2 d)VV1V211.1.9 带传动不能保证精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由于C 。a)容易变形和磨损b)带在带轮上打滑c)带的弹性滑动 d)带的材料不遵从虎克定律11.1.10 V带带轮的最小直径Dmin取决于A 。a)带的型号 b)带的线速度 c)高速轴的转速11.1.

10、11 带传动中应取D1Dmin,这是为了考虑B 。a)限制胶带的速度V b)限制胶带的弯曲弯曲应力c)在传动比不变条件下,可增加包角11.1.12 一定型号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A成反比关系。a)所绕过带轮的直径 b)所绕过带轮上的包角c)传动比 d)带的线速度11.1.13 带传动的中心距与小带轮的直径一定时,若增大传动比,则小带轮上的包角A a)减小 b)增大 c)不变11.1.14 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C 。a)带的寿命缩短 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c)带在工作时颤动 d)带在工作时发出很大噪音11.1.15 两带轮的直径一定时,中心矩缩短会导致C 。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 带

11、传动的效率降低c)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d)带工作时噪音增大11.1.16 一带传动,紧边拉力F1与松边拉力F2之比10。当空载时,它们的比值为A ;当载荷小于许用值时,它们的比值为D ;当载荷达到刚开始打滑的瞬间,它们的比值为C 。 a)F1/F21 b)F1/F20 c) F1/F2=e d)F1/F2e 11.1.17有效圆周力Fe是由任意一个带轮接触弧(或2)上的C 限制的。 a)和2中最大者b)带对轮的摩擦系数 c)最大的摩擦力11.1.18 带传动的带受到的最大应力发生在C 。a)带的紧边退出大轮处b)带的松边退出小轮处 c)带的紧边进入小轮处11.1.19 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C

12、 。a)带的打滑 b)带的疲劳破坏 c)带的疲劳破坏及带的打滑11.1.20 带传动的打滑A a)沿小轮先发生 b)沿大轮先发生 c)沿两轮同时发生11.1.21 胶带打滑的现象为A 。a)小带轮转动,皮带不动 b)皮带运动,大带轮不动c)小轮、大轮及皮带都不动11.1.22 带传动在传动系统中宜置于A 。a)高速部分 b)低速部分 c)不高不低速部分11.1.23 带速较高时,带传动传递的功率较大,是因为B 。 a)D1较大 b)要求的Ff较小c)较大d)F0较大11.1.24 同一V带轮传动,若主动轮转速不变,用于减速较用于增速所能传递的功率B 。a)相等 b)增加 c)减少11.1.25 带传动安装张紧装置是为了保证B 。a)不打滑 b)胶带具有一定的张紧力 c)提高传动寿命第九章 链传动14.1.1 链传动和带动相比,其主要优点是C 。 a)工作时平稳,无噪音 b)制造费用低 c)寿命长 d)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14.1.2 链传动中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