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2155929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现代造船模式 引领企业整合集聚促进我省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可持续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的问题和建议船舶工业是我省先进制造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受政策保障、规划导向的作用,我省船舶工业呈现出加快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国际造船大企业看好我省发展环境,纷纷入驻;骨干企业优势更加突出,造船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重点地区造船企业集聚发展,造船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受市场需求旺盛的驱动,我省各类民营资本投资造船业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个别地方出现了缺乏有力的管理与正确引导、放任发展,“低小散” 现象滋长,无序、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亟待解决。一、当前我省船舶工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从各地调研

2、的情况看,我省船舶工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执行全省规划力度不够,地方规划可操作性不强。尽管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发改委等省级有关部门,委托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编制完成较为完整与全面的全省船舶工业布局规划,由省经贸委下发实施,但有些地方仍仅从地方局部与短期效果出发,没有很好落实和细化布局规划,岸线资源未能很好地按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得到充分利用与保护,在执行过程中,从上到下仍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与综合把关的部门。一些发展船舶工业的重点区域,尽管着手组织人员编制相应规划,但规划过于宏观,缺乏对发展的要求,可操作性不强,未能有效地推进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中往往就项目而项目,缺乏长远眼光,没有正确引导与有效的调控。二是仍停留于低水平扩大投资。由于目前国内造船市场需求旺盛,有的企业急于扩大生产能力,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不是用增量的投入来盘活存量,改变生产模式,增强竞争力,而是低水平地扩大投资规模,走滩涂造船的落后生产老路,这种生产方式的企业,不仅将冲击正常的船舶生产秩序,而且23年后必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有的地方在规划区内,入驻企业小、散、多,单个企业仅投资1-2千万元,甚至只有几百万,占地面积只有10-20亩,更有甚者仅仅只有几个简易船台而已,不能适应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趋势,这实际是浪费宝贵的海岸线资源。三是企业定位与

4、发展模式落后。我省船舶企业原有生产大部分按传统的整体焊接这种落后方式进行,建设新的造船基地时,发展思路仍未跳出老框框,拘泥于节省开支,不愿委托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总体设计,结果是虽有很好的造船场址,却工艺布局落后、不合理,必备的装备不足,难以满足现代造船的要求,虽占用了大量土地,但生产效率低下,造船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造船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对岸线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与充分利用。船舶工业对环境的依存度较大,发展船舶工业对岸线条件、航道情况及陆域均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合理科学布局,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与保护。但有的地方不是从岸线资源条件来长远规划基地建设,而是以不合理的项

5、目来瓜分资源,某些地区还存在企业私自长期占用滩涂、岸线,而无人管理的现象,违规、滩涂造船还在蔓延。二、加快我省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必须以现代造船模式促进我省船舶工业的技术进步,多管齐下,努力实现我省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强化产业规划指导,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发展船舶工业的重点市、县(市)要按照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地区细化的船舶工业发展实施方案(或规划),经专家论证,由政府下发实施。规划不仅要有目标有措施,更要明确地址定点定位,对场址项目还要有一定规模与先进建设方案的要求,使新场址的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使船舶企业更具竞争力,

6、并按浙江省加快船舶发展若干意见的精神,强化产业规划指导。首先,通力合作,共同把好船舶“造修、检、航”的管理关。各级政府应明确管理船舶行业的主管部门,重点市要配置足够的专职人员,严格船舶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实施修造船企业许可制度,将船舶企业的生产准入、基础设施投入等统一由船舶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宏观指导与政策引导。各地要从落实规划所需人力、基础设施、资本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除管制不合理竞争外,更重要的是鼓励企业创新与改造,依靠企业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提升竞争力;政府要激励企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船舶检验部门要配合船舶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对修造船企业实施许可制度,并以此为受检前提,严把

7、检验关,做好船舶制造中各环节检验与监督管理,强化建造检验质量控制,杜绝无证或违规修造船舶,不满足条件要求的,坚决不发证,决不让质量无保证的船舶进入市场;海事、边防、渔监等部门要加大检查与打击力度,对不满足安全航运条件的坚决不予放行;船舶行业协会更要充分发挥行业自我协调作用,对船舶行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以及细分市场分析与经济运行分析等。建立政府领导下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产业预警机制。其次,正确定位船舶产业地位,对岸线进行详细规划、有效利用。在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最佳船舶修造业基地的发展场址。布局规划中确定的各船舶修造场址,

8、要具有相当的“刚性”,严格贯彻执行,对布局规划以外或不符合布局规划总体要求的项目布点要严格限制,同时,对新进入布局规划以内的项目建设,要高起点,严格按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第三,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出效益。对规划中的场址,要充分发挥深水海岸线这稀缺而宝贵资源的潜在价值,明确修造船舶的等级、生产能力。做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最大极限地实现使用价值,提高产出效益。对中小船舶企业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样选择合适的场址,进行一次性总体规划,按现代造船模式筹划与设计发展方案,分步实施,引导企业按市场要求,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共同投资,做大做强,以改变目前船舶工业出身滩涂、技术装

9、备落后的现状,避免单一小规模的低水平扩张性投资,加速淘汰落后传统造船模式,逐步向现代造船模式转变,实现我省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第四,明确中等规模新基地开发建设和老企业整合的原则。一是设定入门标准,明确项目投资规模、技术水平、装备条件等要求。二是按现代造船模式的总装型厂区的发展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建设,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设计院进行规范设计,以确保岸线得到科学、充分、有效的利用,工艺流程得以合理布置,并作出投资额估算。三是采用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聘用足够的技术力量,以实现充分、高效的造船能力。四是选择有实力的投资主体,按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资金,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确保投资强度。五是推进围绕船舶

10、建造的增值过程和总装过程的企业集聚,促进形成专业化的配套协作。(二)推行现代造船模式目前,我国造船工业正加快从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转变。这是为了加快提升我国船舶制造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我省造船工业要后来居上,迎头赶上,必须在新造船基地建设、老企业改造等方面,按照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推进。现代造船模式是把船舶工业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是传统船厂向现代化船厂转变的最主要手段与必然方向。1、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内容造船技术的进步体现在造船模式的转变,这种模式经历了从整体制造、分段制造、分道制造、集成制造、敏捷制造等5种造船

11、模式的有序演进。现代造船模式的“分道制造模式”和“集成制造模式” 即为,其共同特征是以船舶“中间产品”的工程分解为向导,按“区域/类型/阶段”组织生产。简言之,就是将船舶工程分解为船首、船尾、机舱、上层建筑等若干船体区域,进而分解成分段区域、部件区域,直至零部件,并应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形成总装造船流程。建设以现代造船模式为目标的造船总装化基地,就要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船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实行高效、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2、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特点现代造船模式主要由统筹优化的造船理念、面向生产的设计技术、均衡连续的作业流程、严

12、密精细的工程管理和高效合理的生产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集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实现现代化总装型造船。基本特点:一是均衡、连续地总装作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形成主辅分离、精干主体的总装作业流程。二是中间产品分道生产,形成零部件、平面分段、曲面分段、上层建筑分段、各中间产品准流水线生产。三是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中间产品”为导向的专业化生产公司,为总装厂提供完整的“中间产品”。四是按区域/阶段/类型进行舾装生产,完善物资配套和舾装件集配,设立集配中心,按区域/阶段/类型进行托盘集配,实行单元组装,模块舾装。五是实现壳、舾、涂一体化工程管理。3、现代造船模式的优势日、韩船舶工业

13、的崛起,就是现代造船模式成功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结果。推行现代造船模式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周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充分发挥有限岸线资源的效用与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与环境保护,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如4350首制船,船台周期从5个月缩短到100天,码头周期从8个月缩短到100天,钢材利用率从60%提高85%以上,船舶生产成本呈逐船逐年下降,批量造船的优势凸现。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浙江船舶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经受住需求变化、材料设备价格上涨以及汇率变动等一系列风险考验所需的企业立身之本,是关系我省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14、三)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整合集聚1、在我省造船工业主要区块,要以推进现代造船模式为抓手,实现规模发展。我省船舶工业原有布局呈孤立、分散、小型的特点,生产效率低下,不能发挥企业集聚优势。新规划中,各地要为船舶工业提供发展场址,为船舶工业企业集聚创造良好条件。以现代造船模式组织生产的总装化船厂具有集聚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的功能,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与规模化发展。2、引导企业联合与整合。充分发挥各种资本对船舶工业的投资欲望,按准入条件设定要求,明确方向,鼓励引导企业联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投资发展以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按现代造船模式组织生产的新型船舶企业,切实解决单个投资主体投资力度不强,后续资金

15、困难等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起引导作用,特别是对项目方案的确定,工艺流程、工艺装备是否按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进行布置与配备等严格把关审批,做到按海域岸线条件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实际分步实施,促进共同投资建设,确保投资规模。引导企业按集聚的产业链发展。培育总装化的造船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统筹规划,加强产业协同,促进专业配套发展、延伸产业链,从而形成协调的船舶生产产业链。如建设钢材等船用材料、零部件专业市场与配送中心,形成各类部件加工、工艺处理等协作网络,组建拖轮、重吊、油漆涂装施工等服务专业队伍等等,引导配套厂、专业协作厂集聚发展。3、鼓励现有造船骨干企业以多种形式支持有特色区域中小企业的联合与整合。现有造船骨干企业在确立总装厂地位后,通过资金投入、下订单、引进管理、技术等途径,建立专业配套协作网,扶持、培育配套专业厂,推动中小企业的联合和整合。扬帆船舶集团已初步形成总装船厂地位,一个舾装配套协作网正向外围形成发展,台州、温州乐清、宁波象山等地在新基地建设、老企业整合改造过程中都有条件做这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