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次”课堂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2151351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这一次”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了“这一次”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了“这一次”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这一次”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这一次”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这一次”课堂为了“这一次”课堂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醒我们,生活即教育。20XX年,当“膨大剂”、“瘦肉精”、“塑化剂”等各种化学名词一次次地扰乱我们的思绪,刺痛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餐桌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为了体现知识巩固得好,也常常会添加一些所谓的“保质剂”,如提供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篇章赏析格式化;如提出刻板固定的学习要求,作文训练套路化,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能在短期内就有所呈现的速成功效。 一、生长期:打造真正的生态源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追寻与探讨文本的内涵,我们每一次的设计都应当是为了“这一次”课堂。 以笔者执教过的渔歌子为

2、例: 基于不同的课堂,在结尾处进行了不同的拓展: 在地处江南的本校 补充出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师:请学生阅读这首诗,思考:同在江边垂钓,不同的人凸显的却是不同的景,由此可见他们本身也是极不相同的。 启发学生关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独特现象,垂钓诗篇多而各具神采,进而引导学生在走出课堂后,也能主动了解古代文学的精髓。 在地处我国西北的陕西安康 补充出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师:同学们,虽然大家远离江南,但课本却常常能带领大家游历江南风光。请大家读读这首同样也是描写江南的诗篇

3、,你对江南又多了哪些了解? 古代的写景诗大多都寓情,并在其间融入了诗人当时的心灵体验。这样的改动,不仅让这些从未到过江南的孩子心生对水乡的向往,也感受到了唐诗宋词里一抹绯色的江南情韵。 二、加工期:进行有机地耕作 1文本立场。 任何一篇独立的文本都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创作的,也总是体现着作者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事实上,作者的立场其实就是文本本身的立场。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体验的同时,更不能忘了为学生与文本间建立起一个共通的场,让他们基于文本的立场上进行有机地生态体验,并构建属于自己的意义空间。 例:四下池上 师:如果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在诗人眼中这个孩子很傻,会“偷”东西

4、,为什么诗人不称他“小贼”,却称呼他“小娃”? 生:我猜诗人一定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孩子,否则怎么会任由他偷采白莲呢? 生:我想诗人此时一定站在岸边看着他,心想“我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本立场的实现既不是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思想和意义对读者的一种“强制性”的“入侵”过程,也不是读者对文本的漫无边际的任意衍生的过程,而应当是文本真实立场与读者外赋感知相统一的过程。 2.成长立场。 当儿童立场被普遍提及,越来越多的语文课堂倾向于关注儿童的需要,有的甚至是简单满足儿童的喜好。于是,多媒体作为增味剂被应用开了,这使学生的实际经验减少,因为他们不需要自己探索接触,多媒体代替了他们的想象与感

5、受。这就是满足了儿童的当前需求,却忽略了儿童的成长需要。 北大荒的秋天以极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北大荒美轮美奂的秋天,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现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少量图片,然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看了图片,我们发现北大荒的秋天真的是“金色”的。那么,我们身边的秋天还有没有别的色彩呢? 课件中展现了北大荒的秋天是安静的,只有高粱会发出“哗哗”声,我们校园的秋天又有哪些声音呢? 秋天是什么味道?你闻过吗?你尝过吗? 学生走出教室,漫步校园或者街道,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发现: “呵呵,好吃的大闸蟹上市了,我觉得秋天还有一股股浓浓的蟹香味。” “我捡起校园里的一片落叶,放在手里摸了摸,轻轻一捏,竟然碎了,原来秋天这么脆弱

6、啊。” 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感受自然的存在、变迁,感受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课堂上的多媒体运用,迁移成切实可感的活动,成为打开学生生活视野的窗口。 三、保质期:促进有生命力的生长 1.从获得知识到丰富生命。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知识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层面上,而检测的内容往往大部分执念于对语文知识的占有与吸收。实际上,我们的知识观是十分狭隘的,所谓保质训练,也变成了对课本知识的分解性操练。于是,很多有价值的课堂结尾的讨论被忽略了。 例:五上嫦娥奔月 师:现在还有几分钟时间,大家就还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 生:既然嫦娥成了仙,那她应当可以从月亮上飞到人间来啊,这是怎么回事? 生:有的书

7、上说是嫦娥自己偷了仙药吃的,怎么和课文中讲得不一样啊? 师:时间有限,还有其他疑问大家留到课后吧。 以上提到的小组讨论因过于片面而草草结束。其实,细看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主要聚焦在“嫦娥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善”“神话中的有关仙的理解”。如果,老师在课堂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把讨论引到课外:“既然嫦娥奔月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为什么课文提及的这个版本流传的最为广泛呢?”“神话故事中有很多的神、仙,他们的生活可谓快乐至极。可为什么夸父会累死织女要下凡嫁给牛郎呢?” 学生通过课外资料的广泛搜集和对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细心品读,自然会发现神话故事中的神、仙常常是由人的形象化成的,他们往往拥有人的情感与思想。而最终广为

8、流传的故事版本也应当是代表了人们从善、向善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对文化的传承。 2.从社会角色到心理角色。 就食物而言,加入保质添加剂是为了满足运输或贮存的需要,人们吃食物也同样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当然,美食家们吃食物是为了享受,但我们也发现,没有哪个美食家会愿意享受“罐头食品”“速食面”之类的快捷食物。 那么,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享受语文吗?事实上,当语文作为一门课程被排在课表内,学生就把学习语文当作是自己学习生涯中的一项任务。 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与心理角色间的交汇体验呢?以作文课为例:习作内容是“武松景阳冈打虎后被封为英雄,但老虎不是保护动物吗?你觉得武松究

9、竟是不是英雄?谈谈你的想法。” 这是极典型地为了表达而写的习作题材,编者的意图是要学生尽力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争论最好,因为这才是鲜活的思想。而实际情况是,全班所有学生对武松的评价出奇地统一:“他仍然是英雄”,因为当时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于是,这原想凸显学生个性化争鸣的题材便暗淡了许多。这就是当习作变成一种任务需要,存在于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普遍现象。 那么,有没有纯粹是为了享受写的乐趣的呢?有。经典动画猫和老鼠历时70年,依然精彩纷呈。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至今播出六百多集,成就了国产动画荧屏占有率的神话。 受此启发,我引导孩子们也编一部属于自己的动画片,他们饶有兴致地

10、编起了老鹰与小鸡的故事:这天老鹰杰克和往常一样在天空盘旋着,他已经好久没吃到食物了,眼睛不停地朝地面扫视。“哇,小鸡!”他激动地猛扇了几下翅膀。滑翔冲刺他向着小鸡丫丫袭来(小韬) 写作不再是为了谁或为了什么而写,学生所扮演的也从“重任务”的社会角色回归到“我愿意”的心理角色。此时的写作就是完全从兴趣出发,写是为了享受写的乐趣,听是为了感受听的自在。 如果我们能时刻关注除却“学生”这个社会角色赋于孩子们的责任意识,而是想方设法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还语文课堂教学以天真、纯朴。那么,眼下时刻泛着添加剂味儿的语文课堂才有可能重拾有机、生态的生命意义。 注:本文获20XX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