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1491389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分享(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学科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理论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标志,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一些成果。一、教学内容趣味化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欣赏,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数学似乎早已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讲、难学的学科。主要原因是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

2、。有的知识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点力不从心。多种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使数学内容趣味化应是凭借生动有趣的形象和悦耳的声音使教材产生直观、生动、形象、及时等声像效应,刺激、感染和吸引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人的情感体验往往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辅助数学教学,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转,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有利于有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

3、境,唤起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时、分的认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很好的理解,教“时、分的认识”,我首先从“龟兔赛跑”这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入手,配上FLASH动画和活泼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动物王国看比赛的积极心态,再根据故事让学生懂得应该珍惜时间,这样在兔子一跳一跳中,组成了一个时钟的画面,进而引出时钟的认识,让大家学习。从认识钟面到分的认识,时的认识,用计算机呈现一个钟面,伴随着滴答的声音,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走动,学生立刻被这一动态的画面吸引,问题也很快解决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像上面这样,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不仅懂得

4、了应该珍惜时间,更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如在教学运算中出现小括号时,学生常常会混淆运算顺序。为此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一天,加、减、乘、除碰到了一起,加号无奈地对减号说“看乘号、除号多神气,不管站在哪里都要在我们前面计算,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神气神气呢?”乘号和除号昂起头:“哼,只要有我们在,你们就乖乖地等在后面吧。”这时候又有一个声音响起来:“加号、减号别着急,我来帮你们,只要有我在,谁都可以先计算。”到底谁那么“神通广大”?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当屏幕上出现两个像 “月牙”一样的小精灵时,学生们立刻认出了它们是“小括号”。于是我趁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它的用处。学生很快得

5、出讨论:不论哪级运算,只要有小括号,就要算小括号里的。生动有趣的画画、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小括号的用途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的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形式直观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多媒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而且有助于学生凭借获得的感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迅速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充分全面的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

6、作单位“”(同时屏幕上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的理解)。平均分成二份、三份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之一是“审题”,动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媒体,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和问题,创设按题意配制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为了使学生认识“”,首先通过电教媒体的实物,如玩具小汽车,左边

7、放辆,右边也放辆,引导学生比一比哪一边的汽车多,使学生得到结论同样多。接着,介绍用“”号连结两个,即等于。随后,教师在左边添上辆小汽车,再与右边的辆小汽车比较,学生容易得出左边的比右边的多。教师写出(),请学生说一说( )内填什么好,学生说出填“大于”。这时,出示写有“”号的卡片,告诉学生这是大于号,在( )内填“”比填“大于”好。学生默记。“”号的才学同“”相仿。三、教学过程多样化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深深地永远地铭刻在学生的头脑里,长久地活跃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业务中,虽然那时,数学的知识可能已经淡忘了。”让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过程,掌握“渔之技,

8、学之法”,在今天的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任何新知识或者因为某种需要而产生,或者因为某种需要将原有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其形成过程。教学中,如果是老师采取“大满灌”,那么学生除了死记公式,去机械的模仿做作业以外还能做什么?有些内在的探索不是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实现的,但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从概念、性质多可以运用图形与动画等,让学生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使他们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圆内“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想象不出。我们就用电脑显示:从圆心同步作出许多条半径(直径),然后又把它们“收拢”,合

9、并为一。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通过计算机显示两个不同颜色的梯形,将这两个梯形重合。教师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圆形?”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将其中一个梯形以底角为轴心,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向纵向平移,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学生受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启示,很快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四、教学思维本质化 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隐褪认知过程中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把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10、认识,同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一步。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先出现实物,再借助多媒体,隐褪实物的其他属性,引导学生把表示分数意义的简便图形抽取出来,然后出现分数;再出现一个实物,一个计量单位,到一个整体,也体现了研究对象的逐步抽象。在上述基础上,把这些抽象的过程和结果,联结概括起来,得出分数的意义,把学生以分数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五、教学设计人性化在设计和制作课件以及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只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思维

11、过程规律。“认识的建构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的过程,人们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课件的制作和实施应始终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并且应特别注意情感式情境的创设,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教师的精心设问、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师生间的对话、学生间议论以及教师的赞赏、鼓励的眼光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好数学的内在动机。多媒体课堂应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

12、用。否则,将变成为展示课件而制作课件,将产生新的“满堂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在单纯的计算教学中,我设计了“我是一名优秀的小医生”这样的栏目,把学生平时在练习中错的题记录下来,作为生病的小动物。教师请同学们给生病的动物治病,看它们病在哪里,并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生病,应该怎样治疗?以后应该怎样预防?”等问题。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把自己扮成优秀的小医生,在认真负责地“治病”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从而培养了良好的计算习惯,把单调的计算变得趣味盎然。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的传统观念必将受到冲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甚至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体制也将引起重大的变革,多媒体教学将成为数学教学现代化的突破口,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情境设计也将成为数学教师关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