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名书斋名2007-04-05 19:52:50| 分类:漫谈|举报|字号 订阅 在我国,为书斋取名之风气,可上溯到曹魏时期最早见于记载的,大约是曹操之子曹衮的“遂志堂”唐宋以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种风气逐渐盛行有的文人对自己书斋的起名注重谦逊与朴实,如唐代杜甫在四 川成都筑了一座他很满意的住宅,这位大诗人并没有替书斋取什么特别有诗意的名字 ,只是简单地称之“草堂”后来,白居易在庐山筑的屋室,也叫“草堂”白居易的朋友刘禹 锡,更是把自己的书斋称作“陋室”,并写下世代传颂的《陋室铭》有些书斋的名称缘于某些事物的因由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中进行读书与创作,他不计较生 活条件之艰苦,发奋读书,著述甚丰,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之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刘基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一文,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清代学者徐干学藏书很多,他曾指着满楼的书对儿子说:“吾何以传汝曹哉?所传者惟是矣故名其藏书楼为“传是楼”有的文人书斋弥散着花卉之芬芳,缀饰着果木之秀 美宋代名相李纲常以桂花品格自勉,亲植桂花以明“蟾宫折桂”之志,他的书斋命名“桂斋”后来,政治家林则徐在李纲祠旁筑一读书处,也命名为“桂斋”。
可见,志士志向如出一辙著名明史专家谢国祯,把自己的书斋命名“瓜蒂庵”何以命其名?他解释说:“别人都在搞堂堂正正的大部头史著,我搞的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野史别人像抱个大西瓜,我捡的东西恰似瓜蒂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钟情岭南那能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红棉,特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红棉书屋”现代文学家、漫画家丰子恺因受其老师弘一大师影响,崇尚佛教把自己书斋起名“缘缘堂”,并在此书斋创作出名扬四海的《护生画集》 有些文人平生喜好收藏,他们在书斋的取名中,便以名家作品或其大号命名书斋,以表敬恭之情文人周春曾购到宋版陶渊明诗集和《礼书》各一套,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礼陶斋”后来,他把《礼书》让与书友,书斋名只得改名“宝陶斋”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又不得不把“陶书”转让出去,这时书斋名就改成“梦陶斋”清代黄丕烈收藏了 100 多部宋版旧书,心中得意非凡,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百宋一廛”还有些名人的书斋取名包涵着深刻含义,深藏着自己毕生的志愿明代散文家张溥,读书非常刻苦勤奋,每次读书,不仅口诵并且亲手抄写,次数竟达七遍之多他给自己的书室取的名叫“七录斋”,勉励自己勤写勤思同是明代的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给自己的书斋取的名是“项脊轩”, 说明书斋小得像人的脊背那样。
他虽蜗居小室,环境欠佳,但他以清苦为乐,写出了不少朴素简洁的作品,著有《震川先生集》等作品集清代张岳龄在书斋中写了“味蓼书屋”一匾这“蓼”字出自《诗经》中句:“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蓼是一种苦菜,而“味蓼”则有体味艰辛之意, 这一斋名寓意当时国家多灾多难,自己应有吃苦、为国分忧的精神清初名士龚贤反清复明意志甚坚,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清凉山,筑一小楼,认真读书,他苦于没有一个满意的书斋名一日,他见一小和尚在打扫院中落叶, 联想到叶虽落,树犹生,他突然来了灵感,遂即跑回书斋写下“扫叶楼”,以表自己的哀思和反清到底的愿望一、书斋溯源与称谓先有书,然后才有书斋;先有书斋,然后才会有书斋名自古以来,人们把著书为文、读书藏书、写字作画的地方,都称之为书斋,现在习惯叫书房书斋是文人学者读书、创作的文化基地,也是藏书的库房古今文人为书斋取名极为慎重,犹如为自己的子女取名文人们认为, 一个好的书斋名,不但可以表露自己的风雅气派,而且可以把自己的爱好、追求、寄托、希望倾注其间史载,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函谷关、相传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之处,湖北秭归县城响应鼓溪左岸、楚国大诗人屈原少年时读书的读书洞,四川梓潼县西南长卿 山、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读书窟,江苏吴县穹隆山南 麓、西汉学者朱买臣的读书台等等,可以说就是我国书斋的雏形。
早先是有斋(书斋)无名(斋名) ,如上面所说的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读书窟,后来称之为“长卿石室”,但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斋名,这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史载,唐玄宗过梓潼时见司马相如的读书窟,因司马相如字长卿,遂敕名该山为长卿山,窟为长卿石室取斋名的始作俑者,一时难以查证有学者以为私人拥有室名斋号,恐以东晋大将桓温 (312 — 373) 为最早,他在南州起斋,斋中悉雕盘龙,因名“盘龙斋”其实“盘龙斋”并非书斋,只是个厅堂的名称而西汉词赋家扬雄(公元前 53 —公元 18),劫难之后,专注于玄学的研究,取斋名“玄斋”,可能是我国 古代最早的斋名,离开今天已两千多年了给书斋取名可谓源远流长当然,文人书斋以及书斋名,当在唐五代印刷术发明和广泛运用,书籍大量产生之后,才有出现、发展和繁荣的可能书斋名也是从简单、明了,慢慢地丰 富、多彩起来起先仅以书斋主人姓氏,至多是以所处的方位命名,如“某氏书楼”、“某某书库”等,谈不上什么特殊的含义后来,随着私人藏书家增多,藏书规模扩大,书斋命名也随着丰富起来,书斋名除表示收藏外,还反映主人身世、个人的志趣爱好,取典寓意,托物言志,异采纷呈,明清时代发展最为繁荣。
后来,书斋无论是深宅大 院,还是茅房草屋;无论是广厦,还是斗室,文人学者、书画家多爱给它取个名字,曰某某斋某某堂、某某室某某馆之类或明志,或抒怀,或纪事,或慕人,或崇物,以寄托某种情感,表达自己的志趣、爱好和追求事过境 迁,斋名也可随时更换,同一书斋前后也会有不少斋名近人梁鼎芬有室名斋号多达八十余个,而往往是他不同时期的处境和心态的表述而已文人给书斋取名的这种爱好和雅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唐宋之前比较少, 以后渐渐流行,至明清更是盛极一时,至今仍在沿袭,但不及古代普遍我们通常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字寓有深 义,所以,文人学者给书房取名,多爱用“斋”字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 《易系辞上》:“圣人以此齐(斋)戒,以神其德夫圣贤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我国的儒教、佛教、道教都有斋戒,而以儒教的斋戒为最早儒教的斋戒,是指在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前虔诚的净身清心活动,如过午不食等我国古代礼制规定祀天地要斋,君主举斋之处称斋 宫,凡人称斋舍、斋庐等举斋郑重其事,要有单独的房子,后“斋”引申为指整洁的房舍《园治》说:“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由上可见,“斋”字寓有清心高洁的意思,斋又是“使人肃然斋敬”、身世、个人的志趣爱好,取典寓意, 托物言志,异采纷呈,明清时代发展最为繁荣后来,书斋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茅房草屋;无论是广厦,还是斗室,文人学者、书画家多爱给它取个名字,曰某某斋某某堂、某某室某某馆之类或明志,或抒怀,或纪事,或慕人,或崇物,以寄托某种情感,表达自己的志趣、爱好和追求事过境迁,斋名也可随时更换,同一书斋前后也会有不少斋名近人梁鼎芬有室名斋号多达八十余个,而往往是他不同时期的处境和心态的表述而已文人给书斋取名的这种爱好和雅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唐宋之前比较少,以后渐渐流行,至明清更是盛极一时,至今仍在沿袭,但不及古代普遍我们通常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字寓有深 义,所以,文人学者给书房取名,多爱用“斋”字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 《易系辞上》:“圣人以此齐(斋)戒,以神其德夫圣贤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戒者, 戒其非心妄念也我国的儒教、佛教、道教都有斋戒,而 以儒教的斋戒为最早儒教的斋戒,是指在祭祀或举行重 大典礼前虔诚的净身清心活动,如过午不食等我国古代礼制规定祀天地要斋,君主举斋之处称斋 宫,凡人称斋舍、斋庐等。
举斋郑重其事,要有单独的房子,后“斋”引申为指整洁的房舍《园治》说:“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由上可见,“斋”字寓有清心高洁的意思,斋又是“使人肃然斋敬”、 “藏修密处之地”身入书房,读书为文,吟诗作画,心神俱静,修身养性,如同“斋戒”一般所以,文人的书斋多用“斋”字如宋王安石的“昭文斋”、宋米芾的“宝晋斋”、清蒲松龄的“聊斋”、清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苦雨 斋”、齐白石的“三百石印斋”、容庚的“颂斋”、赵朴初的“无尽意斋”、吕叔湘的“未晚斋”、谢稚柳的“苦篁斋”、苏渊雷的“钵水斋”、张恨水的“待漏斋”等等有个别在“斋”前加上助词“之”字的,如清杨以增的“四经四史之斋”、聂绀弩的“三红金水之斋”也有直接用“书斋”二字的,如清顾炎武的“堡中书斋”、当代学者董冰竹的“小草堂书斋”还有用堂、草堂、书堂、室、书室、屋、书屋、楼、馆、阁、轩、舍、精舍、居、洞、书洞、庐、庵、簃、誃、亭、山房等简介、例举如下:堂 本义指宫殿许慎《说文解字土部》 :“ 堂,殿也后引申凡指正房《论语先进第十一》:“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意思是说,由(子路)已经走进厅堂了,只是还没有走进室内罢了前堂后室是我国宫室建筑的基本形制堂的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引申为供活动用的高大的房子文人学者的书房大多宽敞明亮,起斋名多用“堂”,也就不足为怪了如宋司马光的“读书堂”、宋李清照的“归来堂”、宋欧阳修的“非非堂”、明汤显祖的“玉茗堂”、清黄宗羲的“续抄堂”、清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张大千的“大风堂”、吴湖帆的“四欧堂”、冯友兰的“三松堂”、陈 大羽的“思颜堂”、刘旦宅的“知白堂”、作家孙犁的“耕堂”等 等 也有个别在“堂”前加上助词“之”字的,如清诗人汪文 柏的“攡(音吃)藻之堂”、清学者陈沣的“传鉴之堂”草堂 顾名思义是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自称山野间的住所为草堂,有自谦卑陋之意,在草堂中读书为文, 于是书房起名也就称为草堂了如四川成都杜甫的“浣花草堂”、唐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清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清石涛的“大涤草堂”现在书房不复以茅草所盖,仍 自谦为“草堂”者,亦不鲜见,如画家冯超然的“嵩山草堂”、 上海百岁画家朱屺瞻的“梅花草堂”、书法家林散之的“散木草堂”、画家李丁陇的“八法草堂”、作家杜宣的“桂叶草堂”等等。
书堂 即读书之堂不及“草堂”和“书室”用得普遍著名的如北宋学者周敦颐在江西庐山的“濂溪书堂”,还有宋詹琦在福建武夷山的“静可书堂”室 许慎《说文解字宀部》:“室,实也从宀(房屋),从至至,所止也本义指人所安息的堂内的房间 引申泛指住宅、房屋文人安息之处常读书为文,故名书房用“室”字如唐刘禹锡的“陋室”、梁启超的“饮冰室”、章太炎的“膏兰室”、胡适的“藏晖室”、郭绍虞的“照隅室”、潘 天寿的“止止室”、来楚生的“然犀室”、郑逸梅的“秋芷室”、 蒋孔阳的“无名室”等等书室 也有个别用“书室”的,如清黄道周的“茶洞书室”、无产阶级革命家澎湃的“得趣书室”屋 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顶部的覆盖,从汉代起引申为房屋、屋舍的通称,主要用于一般民居文人书房用“屋” 命名的不多,如清代学者叶燮的“二弃屋”、夏丏尊的“平屋”、刘大白的“白屋”、胡风的“落荒土屋”、丰子恺“小杨柳屋”、作家林林的“仰山屋”等书屋 直接点明读书的“书屋”,平实朴素,为不少文人 所喜爱如明郑燮(板桥)的“青藤书屋”、鲁迅的“绿林书屋”、毛泽东的“菊香书屋”、俞平伯的“古槐书屋”、陈望道的“柴房书屋”、程十发的“三釜书屋”、书法家李百忍的“绿竹书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