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220863003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寻找文字间的至爱亲情教科书的本质属性与第一要素是“教学性”,教科书首先必须回答“教(学)什么”,同时也应回答“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教科书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教学功能的充分呈现。教材内容的教学化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对这几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1、 教什么: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亲情”,围绕“亲情”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篇篇精美文章,寻找文字间的至爱亲情,陶冶情操,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

2、,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具体内容组成是:第一部分是阅读。包括教读课文3篇: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成)、二则(/ );自读课一篇: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 母亲 冰心)。第二部分是写作:学会记事。第三部分是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本单元是叙事类单元,“语文素养”依据中考来看,这种文体的一般性教学内容要点:文意把握(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形象、情感)、要点概括(概括要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者观点、事物特征等)、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内容探究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品感受(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读懂不同文体文章)。具体目标是: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提高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学生

4、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其情感体验。2.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记事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3.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语文要素之一阅读能力培养 的教学 任务1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把握和品味作者思想感情。语文要素之二写作 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学会记事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语文要素之三综合性学习教学任务有朋自远方来:收集、整理、展示。语文要素之四必备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1 课后课下生字词的音形义。 2、作者史铁生、泰戈尔、冰心、世说新语 3、朗读出语句蕴含的感情或情味,感受并说出句

5、子加点词蕴含的感情或心情。 4、结合语境,能分辨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5、结合全文内容,品析文章特殊语句的深层含义, 6、品析记叙文中景物描写语句的表达作用。 7、结合全文中心,品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8分辩散文和散文诗在文体上的异同点。 9、掌握世说新语两则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翻译课文,并概括人物个性。 10、掌握古代家庭亲情中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二、怎么教(学)(一)阅读方法及策略的正确选择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变革是此次教材新编和修订的重大特色。阅读教学应克服以往语文教学偏重精讲精读,嚼得过烂的缺点,教会学生根据课文性质和文本特点,恰切地选择精读、朗诵、默读、浏览、跳读、猜读、寻读、比

6、较阅读、群文阅读、读整本的书等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法和策略还会因为阅读的目的(阅读情境:获取文学体验、获取信息、完成特定任务)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为获得文学体验而阅读”更多地需要使用精读、朗诵等阅读方式,适当的时候可以选择比较阅读、群文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则主要需要略读、跳读、寻读、猜读等阅读方式;“为完成特定任务而阅读”往往需要利用精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进行意义建构。同一个文本可以根据文本不同部分的阅读目的和功用,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部编本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如七年级上册,阅读方法方面强调朗读和默读;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学习朗读的基础上,

7、继续学习朗读。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概括文章中心发挥联想想象。用好精读课文,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和策略。然后自主阅读自读课文。(二)用好助学系统,落实教学内容 助推教学行为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教科书的单元说明、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注释、插图等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系统称之为“助学系统”。“导学系统”和“作业系统”构成了教科书 “助学系统”的主要内容,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共同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助力,以此促成教科书“利教便学”功能的极大发挥。(结合课文举例)(三)适时指导学法 语文版教科书的“单元说明”还重

8、视学法指导,每个单元都针对该单元文章文本特质,适时提出了简明可行的学习方法。如七上第二单元:品味语言、学会通过作品运用的多种手法领会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部编本新教材学生方法的指引主要体现在两种不同类型助学系统的设计上: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其中 “预习” “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明确的方法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学习目的性。(可结合文章举例)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最大: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

9、用于自主阅读实践。如荷叶。母亲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力避结论的直接呈现,强调启发性和引导性。语文版教科书七上的每一课后都编有“思考与练习”和“字词积累”,从文本解读的路径指引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规划安排,以及适时的语言积累等方面,给予教师和学生以应有的帮助,努力实现着“教材内容的教学化”。 三 内容解析(可以把教读和自读分开来分析)(一)阅读篇(教读篇,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文本解析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主要

10、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悲观厌世。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 写自己双腿瘫痪后的绝望、孤独情绪,真实而强烈;写母亲的隐忍

11、、牵挂,真实而感人;尤其是写自己对亲情的由隐至显的感受过程,真实而细腻。 文章画面详略得当,有细腻描绘的画面,有粗线勾勒的画面,相映成文。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本文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调中,饱含深沉热烈的感情。感知这种平静内敛的语调,领会深挚动人的情感,是整体把握本文的基木要求。内容理解方面,既要读出母爱的艰辛和伟大,也要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怀,包括悔恨愧疚之情;既要把握母爱的主题,也要进一步领会到如何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恨,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本文的艺术手法,有几个突出特点:第1, 细节描写,真实感

12、人。本文没有宣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咏叹呼号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文中诸多细节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加倍的痛苦,能够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而作者在母亲去世后写这篇回忆件文章,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当年和母亲在一起时,虽然也有脾气暴躁、极不耐烦的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能够感到母亲的关怀,比

13、如知道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时过境迁,更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也就是说,本文不仅表现了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第2, 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存节奏,宛如一阕起伏有致的乐章这是作者着力营造的艺术效果。文章第1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的情绪陡然一落;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母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深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叙、哪些事情

14、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第3, 语言简单,含义深沉。作者的语言质朴、简洁,却用意很深。如第3段中写道:“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中,一个“挡”、一个“央求”,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深沉的爱。“挡”是因为母亲怕窗外的景象让“我”感到伤心、难过,“央求”则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诚恳和耐心。第4,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主要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出景物描写写出

15、了当时“我”悲观和阴郁。第二处,写“我”在妹妹的陪伴下去北海公园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这处景物描写则写出了“我”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是“我”美好心情的写照。学生阅读本文,应该从史铁生的遭遇和感怀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增进对母爱的敏感与回馈,更加珍惜健康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好好儿活”这,就是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文本解析散步作者一家人在初春散步, 可是出现了母亲要走大路 ,儿子要走小路的分歧 .“我”爱幼更敬老 ,母亲听从儿子, 更爱孙子 ,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的画面.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画面清新、明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连贯而成,实属学生学习描绘连续性画面的佳作。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感受、联想和思考;作品内涵丰富,又很适合做多元解读。对于本文思思內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自己想表达的思想。但文学阅读的规律往往是“形象大于丁思想”,作品一旦问世,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应该允许读者从中读出多样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比如,可以读出“亲情关爱”“谦让和谐”“孝道伦理”“中年责任”“生命感慨”“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