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0276617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基础巩固达标1.西周的众多诸侯的产生方式是()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解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周王对自己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异姓贵族进行分封。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从而形成诸多诸侯。答案:D2.在西周社会中,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A.诸侯 B.天子 C.平民 D.奴隶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西周实行分封制所形成的社会等级名称的掌握情况,从西周的分封制下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思考。西周通过分封形成的等级依次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天子。答案:B3.对西周时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2、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B.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分封制的内容,这是本课的重点,分封制首先作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它的制订和实施首先是保证中央政权稳定,尽快发展国家经济这个前提下进行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同学们就会有的放矢了。答案:D4.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A.祭祀与打仗 B.农业与打仗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发展农业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古汉语理解,如果知道“祀”是“祭祀”,

3、“戎”和军队打仗有关系就会知道答案了。答案:A5.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主要手段是()暴力镇压实行分封制礼仪教化实行宗法制A. B. C. D.解析:国家对人民统治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国家机器的铁的手腕;另外是采用礼仪教化等精神手腕,以此巩固奴隶制度的统治。答案:C综合应用创新 6.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4、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解析:结合材料分析问题首先要了解材料提示的内容,读懂题干的内容才能正确回答问题。通过此类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各个学科应该是相通的,语文学好了便于读清楚材

5、料中古汉语的意思,也就利于解答问题,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应该多读历史书籍。参考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7.识下图,请完成(1)(4)题。(1)在图中的正方框内填写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2)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写西周都城的名称。(3)识图,填写天子下面一层人为0_,最底下一层为_,西周推行的这

6、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叫_。(4)想一想,这些诸侯国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解析:第(1)问要紧密结合课本正文和地图,理解记忆西周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晋、燕、齐、鲁、宋、吴;第(2)问可以直接根据自己对重点知识的识记作出回答;第(3)问是考查对西周等级名称的掌握,最高等级是天子,所以第二等级是诸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奴隶,造成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的正是分封制;第(4)问需要仔细观察地图,依据地图得出结论,然后结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参考答案:(1)晋燕齐鲁宋吴(2)镐京(3)诸侯奴隶分封制(4)这些诸侯国都主要位于大河附近。因为农业是主要

7、生产部门,农业生产对水利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这些诸侯国几乎都出现在大河流域。此外,大河流域还有利于交通运输。8.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材料一:祭祀,是把酒、牺牲、稻黍和玉帛等物品奉献给崇拜对象,以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灾的一种仪式。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自然神灵为主。周朝发展成维护政治统治的、严密的宗庙祭祀制度。其中,祭祀社稷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祭祀祖先则成为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强化血亲意识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材料二:礼的原意是祭祀祖先、天神的仪典。西周初期,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1)你知道古代社会里是怎

8、样规定尊卑等级身份的? (2)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礼仪规范?(3)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对于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你想要说些什么?解析:本题属于一道典型的开放性试题。礼乐制度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的阶级地位和等级特权,规定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西周的礼仪制度一方面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维系贵族内部的等级,调整其内部的关系,解决和处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歧,以共同镇压奴隶大众。分封制的实行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因此,它必然提倡尊祖,对祖先的尊敬是表现在祭祀典礼上的,而主祭始祖的特权则是掌握在大宗手里的。既然任何人

9、都必须尊祖,必须尊祖而自己又无权祭祖,便只有敬那个能祭始祖的大宗了。这样,大宗的地位便因有主祭权而异常重要和不容不尊了。参考答案:(1)按照一套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礼仪规范划分。(2)能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批判,言之有理即可。(3)采取批判地吸收,自觉抑制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祭祀时,人们经常采取烧纸钱的方式,是迷信的象征,也不利于环保,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寄托哀思时,可以放一束献花以表敬意,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9.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2)题。材料一: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

10、坑,人骨1 000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夏、商、西周时的什么事实? (2)你知道当时奴隶是怎样的生活处境吗? 解析:从墓室中的人骨看,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死得很惨,联系夏商西周时的阶级压迫,不难分析出是人殉,感受刑法的严酷。参考答案:(1)分别反映了奴隶成为殉葬品和刑法严酷的事实。(2)说明当时的奴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毫无人身自由的悲惨情况。10.西周的封侯共有几类?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解析:解题关键是从所封诸侯的身份和地位入手,归纳诸侯的分类。参考答

11、案: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王室、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11.西周统治者是怎样统治国家和人民的?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样治理整个国家?解析:对国家的管理和对人民的统治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君主集权,二是如何让民众受治于统治阶级。第二问实际上是第一问的延伸,学习历史就要学以致用。参考答案:通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统治国家,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的手段。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合理有效的设想,合乎情理即可。12.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为什么?解析:首先要了解分封制的作用,在当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随着

12、时间的推移,分封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帮助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开拓大家的思维能力和看问题角度。参考答案:不能。在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间力量的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力量强大的诸侯国。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社会的发展变化冲击着旧有的政治制度。周王分封命令诸侯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