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0275483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2.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这个术语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连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后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首先,英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1718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不仅在传统的毛织业,也在冶金、金属加工、制盐、酿酒、丝织、棉织等工业中进一步发展,拥有欧洲第一流的手工工场。它们规模大而集中,如:17

2、36年,一家大呢绒工场拥有600台织机。生产技术有很大提高,如:18世纪中叶,金属加工已有500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分工十分精细,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1776年,亚当斯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7231790)在国富论中写道:“分工的结果,已经使针的制造,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计抽铁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纳入匣中,皆须一人分任。综合全部作业,可依此分为18种业务。有些工场,这18种业务,是分别由18个特殊的职工担任。固然,亦有时一人兼任二三门。我看见一个小工场,只雇用10个工人,各种业务,遂由

3、彼等兼任。像这样一个小工场的必要机械设备,虽不甚完全,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12磅。以每磅中等针4 000枚计,这10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4.8万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4 800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漫说一日制造20针,就连一针,也不易制成。”在这种手工工场内,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日益专门化,为把手工生产转变成为机器生产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培养出一支熟悉生产过程,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发明和使用机器能力的熟练工匠队伍,成为工业革命的技术骨干。其次,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赚取大量钱财。通过殖民掠夺和

4、奴隶贸易,英国到底得到了多少财富,无从精确计算,但是,据英国剑桥1962年出版的英国经济的发展,16881959年一书称,早在1688年,英国的国民收入就已经有10来自海外。18世纪中期,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打败了法国,法国被迫将加拿大、俄亥俄河流域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非洲塞内加尔的法国商站及除5个商站以外的印度法属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据统计,英国在北美建立的哈得孙公司,16701720年间的财产额增加了8倍。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571815年间,从印度掠夺了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印度因而被称为是“英国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其间,17

5、70年,英国人在孟加拉地区,竟用囤积全部大米的办法榨取更大的利润,因而导致约一千万人饿病而死。1741年,英国人克莱武赴东印度公司任职员时,年工资只有5英镑,但全年的开支却要40英镑;他在印度想方设法进行搜括,1760年回国时,已经成为一名大富翁,携带25万英镑的巨款。回国后,他以贿赂手段进入议会,甚至还取得了爵位,以后,他被英国政府委任为孟加拉总督、驻印度英军总司令。为了鼓励英国人去殖民地掠夺更多的财富,英国议会下院还通过决议:“罗伯特克莱武勋爵为我国立下了丰功伟绩”。英国人还积极参与奴隶贸易,早先,英国只是向北美等地贩运黑奴,1713年,英国取得了向西属拉丁美洲贩卖黑奴的权利,一跃成为最大

6、的奴隶贸易国,据1981年出版的英格兰史(J.Ridley著)统计,英国从开始贩运奴隶到18世纪的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共向美洲贩卖了五百多万名黑奴。通过奴隶贸易,英国大发其财。仅利物浦在17831793的11年间,就向西印度群岛出售了三十多万名奴隶,平均每年获利111.8万英镑。许多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用于国内投资,如英国著名的冶铁业大老板安东尼培根,就曾在17681776年间,靠贩奴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投资冶铁业,成为冶铁业巨头。同时,由于奴隶贩子主要是把本国的工业品,如纺织品、玻璃制品、烟、酒、刀剑、枪枝和其他金属制品运到非洲出售,扩大了国际市场;然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出售,运回本国

7、和欧洲需要的棉花、靛青和木材等工业原料,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国内工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奴隶贸易在英国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第三,圈地运动也对英国工业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5世纪末以来,英国贵族地主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小块租地上赶走,还霸占原来公用的草地、山林,赶走农民,用篱笆圈起大片土地,作为牧场,用来养羊,这就是著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虽然对农民很无情,但它在客观上却有利于英国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

8、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

9、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又如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17101795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2)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10、,第816页)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就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同时,英国良好的自然条件也起了重要作用。英国是位于太平洋航线上的岛国,拥有很多优良港口,去欧洲大陆和非洲、美洲等地都很方便,便于扩大海外贸易,为国内生产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英国国内的资源也很丰富。英国拥有煤、铁、锡、铜、石料和盐等宝贵资源,煤田分布很广、质量好,约克诺丁汉至今还是世界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铁矿储量高,且多靠近煤田。(现在锡、铁矿已枯竭或无经济价值。)英国四周大洋环绕,拥有适于航行

11、的河流:克莱德河、泰晤士河、塞文河、特兰特河、乌斯河、亨伯河,有不少良港:伦敦、布里斯托尔、利物浦、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水路运输便利,价格也便宜,使国内外市场联系密切。英国凭借海上霸权,从海外殖民地掠取廉价原料。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于棉纺织业棉花最早在印度种植,后来传到地中海各国,14世纪又传到了佛兰德斯。16世纪末,佛兰德斯的一些工人移居英国,才把棉纺织业传到英国。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布主要从印度进口,被认为是奢侈品,包括王后在内的上流人士都喜爱它。而英国棉纺织业是在17世纪后经尼德兰(今荷兰)移民引进才建立起来的。由于兰开夏郡的气候,其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棉纺织工业,于是,许多棉纺织

12、业手工工场纷纷在兰开夏开办;同时,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工业部门,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束缚比较小,这使得棉纺织业相对较易发展起来。但是,它遭到毛纺织业的排斥,又受到进口货的竞争,原料还需要从美洲进口,处境艰难,为求生存,迫切要求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也就是必须革新技术。它本身投资少、规模小,所需不过一个小工场和若干台花费不多的机器,像(著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欧文,只借200英镑就办起工场。1700年,为了防止外国商品的竞争,议会颁布法令,严格禁止从印度、波斯和中国输入印花布。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为了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的需要,许多人都在努力从事

13、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在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个技术革新的热潮。1733年,织工和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这是棉纺织业中出现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用手拉动绳子,使梭子在滑槽上来回滑动,既省力,又加快了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只是改革了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并不是机器的发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可以同时纺出8根纱线的纺纱机珍妮机,经过继续改进,可以同时纺出更多的纱线,由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的部门。长期以来,纺纱工人工资低于织布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纺纱落后于织布的现象。1733年,机械工约翰凯伊为织宽面的布,而发明了飞梭,结果出

14、现了一个织工所需棉纱,得五至六名纺纱工供应的“棉纱荒”。“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甚至建议设奖金给予发明纺纱机者。据说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约17201778)因为偶然受到妻子的纺车翻倒在地的启发,约在1765年发明了手摇纺纱机。它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轮子转动时,棉花可以不用手指帮助同时纺成1618根棉纱。他用女儿的名字珍妮称呼这架机器。“珍妮机”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一般以此为工业革命的起点。本课插图珍妮机就是18世纪的珍妮机。水力纺纱机的发明由于“珍妮机”要用人力转动,纺出的纱细而易断,1769年,理发匠兼钟表匠阿克莱特自称发明了水力纺纱机。他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而又贫

15、穷的家庭,没时间学写读,很小就当学徒,但他经常从早晨5点工作到晚上9点,终年累月地琢磨着克服重重困难。1771年,他到德比附近的罗姆德福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因这里河水流量大而急,有暖流注入,冬季不结冰。到1779年,这厂有几千个纱锭并雇佣300个工人。1786年,他被国王授予爵士称号。骡机由于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比较粗,塞缪尔克隆普顿将“珍妮机”的一部分和水力纺纱机结合,于1779年,发明了缪尔纺纱机(音译,英语mule,即骡,喻结合两种机器的优点。意译为“骡机”。)它可以推动300400个纱锭,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见插图)。他说:“我在四年半以上的时间内,花费了我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智力

16、以及我能以劳动得来的一切资财,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为织工们纺出好纱。”水力织布机的发明纺纱机的不断更新又使织布业落后了。肯特郡的牧师埃德蒙卡特莱特认为,既然机器能用于纺纱,必然也可以推广到织布。他雇了一个木匠和一个铁匠(当时没有工程师,木匠、铁匠、钟表匠起着工程师的作用),终于在1785年,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此后,棉纺厂像雨后春笋沿着急流的河畔兴起,1788年,英国已有143座水力棉纺厂。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瓦特(17361819)出生于苏格兰,祖父是教师,父亲曾是熟练的造船装配工。瓦特从小身体虚弱,但酷爱学习,在学校里他的数学成绩特别优秀,因病退学后,坚持自学,钻研天文、化学、物理、解剖学,还学会多种外语。后来,因父亲经商失败,他被迫去一家钟表店当学徒。21岁时,到格拉斯哥大学当修造教学仪器的工人。1764年,大学委托他修理一台纽可门蒸汽机的教学模型,这是铁匠纽可门在18世纪初制成,只可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也不是第一台蒸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