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19966779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 说课内容: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2、 本节课属于起始教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能否打好基础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乘除法应用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专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首先教材给出了一幅学生熟悉的一片树苗的图片,再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树苗的棵数,从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在学生活动中由

2、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2、难点:理解乘号前、后

3、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标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以学生为本,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所需的知识,想方设法使绝大多数学生(包括学困生)都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昨天老师的朋友送给老师一些精美的小五角星,老师今天把它们带来了。有谁知道老师带了多少颗来呢?”(这时学生们都会乱猜)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第一个层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继续提问学生他们分与的五角星一共有几个角,小组合作并列出加法算式。由于列加法算式很麻烦,从而发问并引出乘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知道乘法的基础知识,了解几个几概念:第三个层次,每组再派代表把他们之前列出的加法

5、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要求写在与其相对应的加法算式正下方。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种算式,从感官上再次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训练。因此,在练习时我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当教师在课件上在出示树苗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观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教师把问题强加于人,而是开放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着通过游戏、连线、改写算式等练习,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

6、等多种感官参与,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4、拓展新知最后我安排了把“8+8+4+8+4=32”改写成含有乘法计算的算式的题目,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一)、教学模式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教材把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了四个知识层次:基础知识;并列知识;递进知识;后继知识。与这四个知识层次相适应就产生了四种课型:基础课;迁移课;转化课;训练课。我这堂课的教学模式就是:.基础课教学模式。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基础知识一般位于各个单元之首。后继的知识

7、是基础知识通过运用手段的发展和延伸。因此,起始知识的教学是学习其余各类知识的基础,所以就是基础课。由于基础知识抽象性较强,儿童的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应为“创设思维意境积累感性经验抽象概括结论应用原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基础课的教学重点。(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同学们,昨天老师的朋友送给老师一些精美的小五角星,老师今天把它们带来了。有谁知道老师带了多少颗来呢?(学生们都乱猜) 2、观

8、察实践,探究新知 (1)(学生们不段地猜)我从上衣的一个口袋里掏出了9个,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了9个,接着又从两个裤兜里个掏出了9个。(整个过程不段推翻学生的猜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最后有学生回答:9999=36个。 (2)小组合作交流将这36个五角星不等的分给班上的六组学生(每组57个五角星),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组学生列式算出他们分到的五角星一共有多少个角,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每组派代表在黑板的同一直线上列式并写出结果。(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由于黑板的长度有限,6个学生在一个黑板上列出6道加法算式,必会导致黑板的同一直线上比较拥挤,借机向学生提问:这么长的算式你们喜欢写吗?有什么

9、简便一些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商量办法。(如果学生想到了乘法,那就请他来介绍,由老师作补充。如果没有就由老师提出)。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比如,9999=这个算式,就用这样的算式进行计算:94。对于这个算式,你们谁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可能会问“”是什么?4从哪里来?教师先不作答,请知道的小朋友来回答,教师在适当时候补充并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5)、认识乘法 A、介绍乘号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

10、的写法是“”,教师同时板书。 B、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问:怎样写乘法算式呢? 如:9999=36可以写成9436或4936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9,再数一数是几个4连加。4个9连加,写成乘法算式是9436,读作9乘4等于36,或者写作4936,读作4乘9等于18。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加法算式中明明都是9,乘法算式中却还有4,这是怎么回事?对!这里的9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这里的4就是相同加数9的个数。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1)、每组再派代表把他们之前列出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要求写在与其相对应的加法算式正下方。(2)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种算式,从感官上让学生知道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3)结合课件,做巩固练习。(树苗、花、蜜蜂群等等)4、拓展新知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写乘法算式,真了不起!这里还有一道算式,你能把8+8+4+8+4=32改写成有乘法计算的算式吗?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时注意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及练习内容的梯度性,使学生逐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5、引导总结,提炼升华 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即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总结,能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