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9400378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英语全球化视角解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丁珊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传统的语言文化观,从英语全球化的角度来解读新型的语言文化现。这种新型的语言文化观肯定了英语的全球化并不会剥夺英语的本土文化内涵,反而体现了英语与当地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进而使英语成为学习外来文化的工具。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语言;文化:F830 :A:1005-913X(2014)02-0119-02一、引言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和语言紧密相连。一方面,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包括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感、美感和最重要的语言。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即文化中包含的信念、价值观和

2、行为准则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因此,语言能够服务和反映文化需求。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扎根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一定的语言代表和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这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英语已经从一种民族语言上升为一种世界语言,而英语本身所承载的英美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和文化共存,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离开了文化的语言就失去意义,离开了语言的文化

3、也就无法交流与发展。那么,英语的全球化究竟会导致它与相关的英美文化相脱离,还是英语在承载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同时,会成为文化互动的载体以及学习外来文化的工具呢?本文认为传统的语言文化观应给予发展:一方面,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英语语言根植于英美文化;而另一方面,英语的全球化使英语承载了文化的多样性,这更体现了语言文化之动态发展的关系,从而英语也成为学习外来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二、传统的语言文化观目前,关于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语言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以及语言文化双向影响制约论。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沃夫提出了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他认为人类社会受到了他们所使用的

4、语言的操纵:讲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他的语言世界观阐释“萨丕尔沃夫假说”认为语言的结构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即决定他们的文化特点。从历史角度看,语言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及其巨大的作用,有了语言,人们才能够相互协作,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正是通过语言,特别是语言的书面形式,人们才能够把知识经验积累起来,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发展,也正是文化上的这种进步,才使人类社会、人类生存的方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同样,作为文化的反映形式,语言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决定着语言。鲍阿斯强调生活方式决定

5、语言形式,从而肯定了文化对语言的制约与决定作用。沃德霍也认为:“文化影响着语言使用方式,也决定着某些具体的语言问题”。然而,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倾向于一种折衷的观点,即语言反映、影响文化,文化也影响、制约着语言。具体说来,两者的互动关系体现在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与细密(周振鹤,游汝杰,1986)。上述三种语言文化观都在探讨某种特定的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对于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后,承载各国民族文化,却不能给予合适的解释。因此本文认为这种对等的、静态的、孤立的语言文化观应给予发展。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种新型的语言文化观。三、新型的语言文

6、化观(一)肯定英语母语的文化特色无论哪种语言文化观都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只要英语用于交际,其原本所承载的英美文化就永远不会消失。这点在英语习语及谚语的使用中尤为突出。英国是一个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航海、捕鱼业发达,因此,自然习语中就有与水和船相关的大量习语和谚语。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如同航海没有罗盘);There is a tide in the affairs of men.(人生总有涨潮时);A great ship asks deep water.(

7、英雄无用武之地)等。这些都与英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如,英语中伴郎叫做“the best man”,人们普遍认为这一习俗开始于苏格兰很久以前的“抢婚”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一个苏格兰男子看中了一位苏格兰姑娘,且姑娘也愿意嫁给他时,他必须把新娘抢走。然后,才能结成伴侣。当然,新郎一人单枪匹马要把新娘从家人众多的家中抢走并非一件易事,那么,他就需要一位能信赖,勇敢的人来帮助他,那么这样的人也就是“the best man”了。此外,英语所承载神话,圣经典故也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因为,在英美,多数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也就很自然的产生。例如,据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和夏

8、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里。园里有一棵树,结着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实苹果。上帝告诫两人不要偷吃果实,可是他们听信了蛇的谗言而抵挡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亚当在惊慌失措中将一个苹果核卡在喉咙里,作为惩罚,上帝就让这个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里,成为男性的喉结。这个故事伴随圣经家喻户晓。后来人们就用Adams apple表示“男人的喉结”。综上所述,英语与其承载的英美文化息息相关,反映了英语国家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等。作为交际媒体,英语的广泛使用,并不能剥夺其本身的文化内涵。 (二)体现英语语言文化与当地语言文化的互动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与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

9、具有区域特征的各种英语变体。因此,作者认为英语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体现了新型语言文化观中语言与文化的动态关系。当英语的使用跨越国界,传播到各个国家时,必然会与当地的语言与文化碰撞,融合,由此产生了“新”英语。这些英语变体是以英美标准英语为核心的,但又受到了母语及本族文化的影响。从以上对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的开放性及文化的包容性,使得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关系。就像史密斯(1983:10)说到的:“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但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只能承载一种文化”。具体到世界通用语的英语,在接触其他语言文化时,也会发生变化。其他英语变体在与标准英语的

10、竞争、融合中,丰富了英语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地方性英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身份,也不断地调整,规范着语言形式。例如英语大量的从汉语中借词,汉语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的手段进入英语交际中,充分展现了汉语文化的魅力。借词是一种语言文化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驻留方式,其带来的英语言文化元素通过与本族语言文化因素的交错融合,使借词获得本土化。借词带来的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标志着文化的相互交流,因此借词被称为是“异文化的使者”。据载,英国的时报,曾多次教授英国人汉语及中国文化;还经常采用中国英语来表述特有的中国现象,如阴阳(Yin: in Chinese thought,the soft, inactive,

11、 female principle or force in the world ;Yang:in Chinese thought,the strong, active, male principle or force in the world),下海(to drive into the sea)等等。1997年,全球语言监测机构报道:“英语语言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在不断地借词中,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混合语。”从1994年开始,中国英语的词汇占到了新增英语词汇的5%到20%。这些事实都反映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相适应的动态关系。(三)承认英语的变体是学习外来文化的工具新型的语言文化观认

12、为,地方化的英语已成为学习不同国家文化的有效工具。语言是社会现实的体现,其承载的文化信息受到了诸如历史,宗教,传统,习俗,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地方化的英语体现着英语语言与异国文化的一种融合,是传递异国文化,扩展英语使用范围及丰富英语文化内涵重要手段。例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宏观经济控制体系(macro-economic control system)等,在被标准英语肯定的同时,也描述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再如,中国英语中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像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1assics),等等都可以成为传递中国

13、古代文化的工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1980)曾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 为了不使交际中断,语言用词汇、语义的变化来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另外,地方化的语言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曾有一外国游客摘录了中国某公园中的英文标志语“Little grass has 1ife and please be careful with your steps.”他不但没有对这种不“地道”的翻译有任何非议,反而称赞这句中国英语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又如,在一部电影中,一名外国工程师在指责中方效率低下,延误工程进度时说:“The situation n

14、ow is like a pot of porridge.You are not what you claimed to be a dragon, but a worm.”(现在的情况简直就是一锅粥,你不是自己所认为的一条龙,而是一条虫)这位工程师表明了他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也心甘情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李少华,2006:184)。因此,无论是何种的英语变体,它都反映着,体现着地方文化特征。地方英语也就成为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最有效的工具。四、结论本文探讨了在英语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总结概括了新型语言文化观的三个主要特点:肯定英语母语的文化特色;体现了英语语言文化与当地语

15、言文化间的互动;承认英语的变体是学习外来文化的工具。由此可见,英语的使用必将使人们体验着新的文化价值观;理想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的,包括在母语文化基础上学得外语文化以及在学得外语文化时并不以牺牲母语文化为代价,而是为了补充和丰富母语文化,从而实现两种文化的双向融合。参考文献:1 L.E.Smith.Readings in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Oxford:Pergamon Press,1983(10).2 谭 芳,刘永兵.语言、文化、自我论巴赫金与维果斯基理论核心思想之“殊途同归”J.外语研究,2010(3).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 李少华.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5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6 谭 芳,刘永兵.对话与习得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研究,2011(3).责任编辑:兰欣卉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