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9381572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车辐中等专业学校 吴中敏【教 材】王社光、刘 强。生物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 版【课 题】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掌握非生物因子及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了解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正确能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能结合实际说明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了解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理解生物是不能单独生存的,它总受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因子影响,同样一个人也不能单独存在,他离不开他人和所处的环境等的影响,让学生受到爱心教育,

2、要爱护身边的人和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2、种内关系和中间关系。难点1、共生和寄生的区别。2、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用具】 试管、小苗【教学过程】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生态学:指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受到环境的限制,生物又影响环境。第一节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的种类: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非生物因子指光、温度、水等;生物因子指生物生存环境

3、中的其他生物。一、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课前老师先做好实验演示实验装置,如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各试管实验装置有何不同;小苗生长条件和生长表现各有什么不同;什么因素使小苗生长表现不同的等。经学生讨论后老师再做讲解。(一)光光是地球上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是生物生活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1、光对植物的影响:如只有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生育及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光对动物的影响:鸟类的迁徙、繁殖等。(二)温度温度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直接或间

4、接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活状态、繁殖和分布情况。环境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宜温度和节率性变温上。1、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完成,否则不能正常进行。2、酶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若超出适温范围,酶将失去活性。3、温度的三基点: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4、温度对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5、生物依据温度分类:人们依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将植物分为:高温植物、中温植物、微温植物和低温植物;将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因此,生产中应采取措施,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生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三)水水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及其过程的生

5、理要素,还是一切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与环境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水分交换。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生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当生物体内水分含量降到一定程度时,生命活动就会受到阻碍,甚至造成死亡。二、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有机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生存环境中,甚至在其体内都有其他生物存在,这些生物便构成了生物因子。生物因子主要有食物、捕食者、寄生物和病原物。生物和生物因子之间主要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两种。(一)种内关系1、概念: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2、种类:(1)种内互助:是指同种个体间为了共同防御敌害、获得食物及保证种族生存和

6、延续而进行的相互帮助、相互有利的行为。如蜜蜂、蚂蚁的关系。(2)种内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个体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场所或配偶等而进行的生存斗争。如玉米之间的对阳光、养分等的争夺。(二)种间关系1、概念: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2、种类:( 1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关系称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地衣是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的共生体。( 2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如蛔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3 )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存在相互排斥的关

7、系。如麦田中杂草和小麦争夺阳光、养分、水分,所以,要对麦田锄草。( 4 )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草食性动物中的兔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中的狼以兔为食。三、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总之,生物的生存受到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体往往是同时起作用的,即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但对某个或某种生物来讲,不同情况下,各种生态因子所起的作用并不同等重要,有些因子影响大一些,有些因子影响小一些。习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 (2) 种内互助 (3) 共生二、简答:1、举例说明生

8、态因子是如何影响生物的。2、举例说明种内互助与种内斗争的区别。答:1、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生态因子。(2)种内互助:是指同种个体间为了共同防御敌害、获得食物及保证种族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相互帮助、相互有利的行为。如蜜蜂、蚂蚁的关系。(3) 共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如蛔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1、答:生物的生存受到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光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生育

9、及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光对动物的迁徙、繁殖都有影响等。温度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活状态、繁殖和分布。水是生物一切代谢活动的介质,生物与环境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水分交换。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生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当生物体内水分含量降到一定程度时,生命活动就会受到阻碍,甚至造成死亡。生物与生物之间也相互影响,有种内互助,如蜜蜂、蚂蚁的关系,有种内斗争,如玉米之间的对阳光、养分等的争夺。有种间的共生(如地衣是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的共生体)、寄生(如如蛔虫、血吸虫)、竞争(如麦田中杂草和小麦争夺阳光、养分、水分)、捕食(如草食性动物中的兔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中的狼以兔为食)。环境中

10、的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体往往是同时起作用的,即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但对某个或某种生物来讲,不同情况下,各种生态因子所起的作用并不同等重要,有些因子影响大一些,有些因子影响小一些。2、答:种内互助是指同种个体间为了共同防御敌害、获得食物及保证种族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相互帮助、相互有利的行为。如蜜蜂、蚂蚁的关系。种内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个体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场所或配偶等而进行的生存斗争。如玉米之间的对阳光、养分等的争夺。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子的概念:一、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光(二)温度(三)水二、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

11、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2、种内斗争(二)种间关系1、共生2、寄生3、竞争4、捕食三、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课后评价与思考: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车辐中等专业学校 吴中敏【教 材】王社光、刘 强。生物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 版【课 题】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一、种群 二、生物群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特征和组成结构。2、过程与方法:通过种群概念的学习,能深刻理解自然种群的特征,通过种群数量特征的学习,能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杳,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统计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通过种群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人,同班同学,同校同学都是一个种群,怎样才能使这个种群更好的发展,相互之间要互相团结,要有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特征。2、种群的数量特征。难点、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挂图(种群年龄结构类型)【教学过程】 第5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一、种群(一)种群的概念1、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特征:( 1 )空间特征。区域、形式 ( 2 )数量特征。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3 )遗

13、传特征。基因组成(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即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一个变量,随时间更替,数量也有变化。2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死亡率则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3、年龄结构(结合挂图讲解)(1)年龄结构概念: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年龄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宽而顶部窄。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年老的个体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稳定型。年龄结构几乎呈钟形,基部和中部几乎相等

1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大体相当,出生率与死亡率也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衰退型。年龄结构呈壶形,基部窄而顶部宽。种群中幼年个体比例小,而老年个体比例大,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个数量下降的种群。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生产中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比,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种群密度。二、生物群落(一)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2、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不同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2)具有一定的外貌和

15、结构其结构常常是松散的。(3)形成群落环境(4)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影响物种能够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群落,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二是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5)一定的动态特征(6)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二)群落中物种的组成1、自然群落:物种相对稳定。2、人工群落:物种数量易改变。3、优势种:某个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生产数量大,在群落结构中起主要作用,那么它就成为优势种。(三)生物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在生活空间的垂直方向上,种群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生活空间的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总之,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群落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